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第1课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1.第1课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通过教师总结,对学生以上探究结论进行概括提炼,使学生掌握东北地区地形概况。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1.在中国的大致位置、范围、面积
2.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3.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影响
二、地形特征
1.主要地形有平原、山地、丘陵
2.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其中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分析地理位置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是一个难点,需要同学们认真思考,相互讨论,真正理解其本质。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只是还没有形成系统。本节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成“活动”,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
通过“教师总结(点拨)”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形特征
二、地形特征
1.多媒体展示教材P26图6-6“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完成下列活动。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第1课时 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教材P24图6-2“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知道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在教材P26图6-6“东北地区地形分布”上识别区域主要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2.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掌握分析区域地形和气候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性的分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品质,鼓励他们为建设美好家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重难点
重点
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难点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3.阅读教材P28图6-9“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6-10“东北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6-1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以及教材P29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P25“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掌握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1)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哪些地理事物?东北地区主要位于地势的哪一级阶梯上?
(2)在图上找出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等地理事物。
(3)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4)你能从地形类型、地形区、地势三个方面,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吗?
2.小组派代表上台指出上述地理事物的位置。
课题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分步导学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地形特征
教师强调: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它中部较高,南北狭长,这里黑土广大,沼泽广布,形成东北平原的一大特色。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教师总结:东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最明显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见右图)。我们学习区域的地形特征,需要观察该地区所在的阶梯,分析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分布特征,了解其地表特征,这样才能够完整全面地了解地形特征。
课题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分步导学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课堂
播放《闯关东》视频或歌曲《家在东北》(见音视图资源包),导入新课。
教师:电视剧所讲述的关东地区就是被称为“白山黑水”的东北地区。今天老师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和大家一起“闯一闯”这关东,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感受一下那里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播放学生熟悉的《闯关东》视频,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进入教学,学生激情澎湃,兴致高昂。
课题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分步导学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地理位置
一、地理位置
1.阅读教材P24图6-2及P24~25文字,完成下列活动:
(1)说出东北地区在我国的位置。
(2)指图说出东北地区的范围(东北地区包括哪三个省)?
(3)以小组为单位,读图找出东北地区所临的国家、海洋、隔海相望的国家、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3.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P25“阅读”“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总结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材P25~26“活动”1、2、3。
4.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教师总结: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界线漫长,利于我国和俄罗斯、朝鲜等国家进行商贸活动,还可以通过东南部海域与韩国、日本等国家联系;二是东南部濒临海洋,地势低平,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水。
教学反思
本节新课导入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n加油,在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的时候,能够有顺序地n加油启发和引导学生读图和析图,积极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和教师的点拨,绝大部分学n加油生基本完成了学习任务。在新课学习之前要进行预习任务的布置,教学n加油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小组互助学习的管理和指导,切实关注“学困生”的成长。n加油
教学建议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教学建议采用激情法、讲授法、提问法、读图归纳法、分组合作探究法、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原则。
2.教师总结: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通常被人们称为“东北三省”,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承转:区域的地理位置要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两方面来认识。那怎样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呢?
3.指导学生读教材图6-5、图6-7,认识东北地区地势的起伏。
“地形”是自然环境的三大要素之一,关于“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的学习,教师结合教材图6-6“东北地区地形分布”,设计4个活动题,然后通过“教师强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东北地区地形地势特征,实现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区域地形特征的目的。
(续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