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教案-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

最新教案-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

课程名称: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任课教师:张鹤授课班级:09土木本1班9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1.1 地震与地震动~1.2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预计学时 2教学目的使学生对地震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掌握地震震级、烈度以及基本烈度。

教学重点地震震级与烈度教学难点基本烈度教学手段动态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结合教学过程1、抗震设防的重要意义、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2、地震类型与成因,使学生知道抗震设防所指的地震是指构造地震。

3、地震波,使学生对纵波、横波和面波有所了解。

4、地震动,使学生知道工程结构的地震动三要素密切相关。

5、地震震级与烈度(重点、宜慢)。

6、基本烈度(重点)。

7、小结。

课外作业习题1教学后记(经答疑、改作业后再填写)教学内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1.3 地震灾害概说~1.5 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预计学时 1教学目的使学生对地震灾害有所认识,掌握抗震设防的目的和方法、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了解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抗震设防的目的和方法、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教学难点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手段动态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结合教学过程1、中国地震背景,使学生了解我国位于两大地震构造系的交汇区域,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

2、地震的破坏作用,增加学生对地震灾害的感性认识。

3、抗震设防的目的和要求(重点、宜慢),使学生掌握“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要求。

4、抗震设计方法(重点、宜慢),使学生掌握两阶段设计方法。

5、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重点、宜慢)。

6、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使学生了解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场地选择、建筑体系、结构延性、多道防线、非结构因素等。

7、小结。

课外作业习题3教学后记(经答疑、改作业后再填写)教学内容2.1 场地划分与场地区划;2.2 地基抗震验算;2.3 地基土液化及其防治。

预计学时 3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了解场地对建筑震害的影响,掌握场地的类别方法、地基抗震验算方法,液化概念及判别方法。

教学重点场地的类别、地基抗震验算与液化判别教学难点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手段动态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结合教学过程1、场地及其地震效应,使学生了解场地对建筑震害的影响与土层厚度和场地土的软硬程度有关。

2、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重点)。

3、场地的类别(重点、宜慢),例2-1,使学生掌握场地类别的判别。

4、地基抗震设计原则,使学生了解设计地震区的建筑物,应根据土质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案。

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和地基抗震验算(重点、宜慢),补充例题。

6、地基土液化及其危害,使学生掌握液化的概念(重点),了解液化的危害。

7、液化判别(重点、宜慢),使学生掌握液化判别的“两步判别法”,知道液化指数、液化等级等概念,例2-2。

8、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

9、小结。

课外作业习题2、4、5、6教学后记(经答疑、改作业后再填写)教学内容3.1 概述;3.2 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预计学时 1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了解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教学难点结构动力学补充知识教学手段板书为主面临问题针对学生没有学过结构动力学的情况,所以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补充。

教学过程1、结构动力学内容介绍,包括:自由度、阻尼、单自由度体系计算简图、运动方程的建立、自由振动、强迫振动、自振周期、运动方程的求解等概念,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所了解,建立初步的概念,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但不做深要求。

2、结构地震反应、地震作用、结构动力计算简图及体系自由度(重点),使学生掌握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基本概念,并会作计算简图。

3、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重点、宜慢),使学生掌握建立单自由度运动方程的方法,知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分析可转化成为结构在动力荷载)(0txm-下的动力分析,并在1的基础上会求解运动方程。

4、小结。

课外作业习题一(2)教学后记(经答疑、改作业后再填写)教学内容 3.3 单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与反应谱预计学时 2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了解水平地震作用、地震反应谱,知道地震系数和动力系数,掌握地震影响系数谱曲线。

教学重点地震影响系数谱曲线教学难点地震反应谱、设计反应谱教学手段动态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结合教学过程1、水平地震作用的定义,使学生知道惯性力对结构体系的作用和地震对结构体系的作用效果相当,所以可认为是一种反映地震影响效果的等效力,利用它的最大值来对结构进行抗震验算,就可以使抗震设计这一动力计算问题转化为静力问题进行处理。

2、地震反应谱,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地震反应谱及影响因素。

3、设计反应谱,使学生知道地震系数和动力系数的概念,掌握地震影响系数谱曲线(重点、宜慢),例3-2。

4、小结。

课外作业习题一(4、5)教学后记(经答疑、改作业后再填写)教学内容 3.4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预计学时 1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了解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知道自振频率、振型以及振型的正交性等概念。

教学重点解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本节内容较难教学手段板书为主面临问题1、由于学生没有学过结构动力学,知道的内容很肤浅,同时本节内容很难,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强调概念,虽然也需进行过程推导,但只要学生能够掌握结论性知识即可。

教学过程1、复习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的基本内容,进而与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内容对比,以更好的掌握相关的内容。

2、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运动方程,使学生了解建立过程。

3、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自由振动,使学生知道自振频率、振型以及振型的正交性,例3-3、3-4。

4、地震反应分析的振型分解法,了解运动方程的解耦过程。

5、小结。

课外作业习题二(1)教学后记(经答疑、改作业后再填写)教学内容3.5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地震反应与水平地震作用预计学时 2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底部剪力法以及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计算。

教学重点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底部剪力法以及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教学难点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底部剪力法教学手段动态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结合教学过程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使学生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掌握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计算方法(重点、宜慢),例3-5。

2、底部剪力法,使学生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掌握底部剪力法的计算方法(重点、宜慢),例3-6。

3、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计算,使学生掌握能量法、等效质量法、顶点位移法(重点),例3-7、3-8、3-9。

4、小结。

课外作业习题二(2、3、4)教学后记(经答疑、改作业后再填写)教学内容3.6 竖向地震作用;3.7 结构平扭耦合地震反应与双向地震作用预计学时 3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竖向地震作用、结构平扭耦合地震反应与双向地震作用教学重点竖向地震作用教学难点本节内容了解为主教学手段动态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结合教学过程1、竖向地震作用,使学生了解哪些建筑需要进行竖向地震作用,掌握高耸结构及高层建筑的计算方法,大跨度结构的接受方法。

2、使学生对结构平扭耦合地震反应与双向地震作用有基本了解。

3、小结。

课外作业习题一(14)教学后记(经答疑、改作业后再填写)教学内容3.8 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3.9 结构抗震验算预计学时 3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滞回曲线、结构时程分析方法、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的简化方法;使学生了解结构抗震验算的计算原则、不规则结构的内力调整及最低水平地震剪力要求、地基-结构相互作用掌握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抗震验算的内容、地震作用内力效应组合公式。

教学重点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的简化方法;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抗震验算的内容、地震作用内力效应组合公式教学难点滞回曲线、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的简化方法教学手段动态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结合教学过程1、使学生了解滞回曲线、结构时程分析方法。

2、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的简化方法,使学生了解楼层屈服强度系数、结构薄弱层位置判别,例3-10。

3、使学生掌握结构抗震验算的计算原则,结构抗震计算方法的确定(重点)。

4、使学生掌握重力荷载代表值,并能灵活应用。

5、使学生了解不规则结构的内力调整及最低水平地震剪力要求。

6、使学生了解地基-结构相互作用的相关内容。

7、使学生掌握结构抗震验算的内容,包括强度验算和变形验算(重点)。

8、使学生掌握地震作用内力效应组合公式(重点)。

9、小结课外作业习题一(9、10)教学后记(经答疑、改作业后再填写)授课章节:第4章高层建筑结构概述教学内容4.1高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结构;4.2高层建筑结构的功能;4.3高层建筑结构的型式;4.4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与展望。

预计学时 3教学目的掌握高层结构的基本概念,了解高层结构的主要类型。

教学重点高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型式。

教学难点不同结构类型的工作特性区别。

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动态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1、课程介绍(主要内容,学习方法、要求,相关规范)。

2、教学安排:1)介绍课程的研究对象-高层建筑结构,它的概念和应用范围;2)引导同学共同分析这一结构类型的特点;3)介绍高层建筑所采用的不同的结构类型。

3、机动内容:可简: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与展望可增:介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小结:总结重点内容5、作业:要求描述印象最深的高层建筑,阐述判断依据教学后记注:教学后记经答疑、改作业后再填写。

授课章节:第5章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点和结构概念设计教学内容 5.1高层建筑结构上的荷载与作用预计学时 3 教学目的熟悉荷载与作用的种类以及计算方法教学重点风荷载,地震作用的计算。

教学难点震型分解反应谱法。

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动态多媒体课件,例题练习。

教学过程1、复习:无2、教学安排:1)互动分析高层建筑结构上的竖向荷载类型以及计算方法,强调首先分析荷载的本质原因;2)互动分析高层建筑结构上的水平荷载类型,比较两个方向的荷载对高层的影响程度,逐一介绍每个水平荷载的计算方法,结合例题和练习,与高规的内容呼应;3、机动内容:可简:无;可增:解释高规条款。

4、小结:总结重点内容5、作业:1,水平荷载的计算;2,将高规条款与书上内容核对。

教学后记注:教学后记经答疑、改作业后再填写。

授课章节:第5章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点和结构概念设计教学内容5.2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工作特点5.3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5.4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预计学时 3教学目的掌握高层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布置原则教学重点理解高层结构的布置原则。

教学难点结构布置原则。

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动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复习:无2、教学安排:1)互动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总结归纳;2)互动分析那种布置方式有利,进而熟悉高规上的条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