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名词解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旧唯物论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不可知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非理性因素人类认识的总规律真理谬误真理的客观性价值的本质价值原则真理原则二、单项选择题(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A )A反映论 B实践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 )A科学兴趣 B社会实践 C求知欲望 D好奇心(3)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A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A )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 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B )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6)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D)观点A客观唯心论 B主观唯心论 C旧唯物论 D辩证唯物主义(7)认识的本质在于( B )A主体创造 B能动反映 C社会实践 D客观存在(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C)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C个别——一般——个别 D一般——个别——一般(9)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B )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D实践比理论重要(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D )A本质认识 B深刻认识 C内在认识 D正确认识(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B )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D)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13)“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 B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 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B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 B)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 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 D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C )A科学知识 B丰富的经验 C社会实践 D人类的认识能力(18)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D)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 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19)唯物论和彻底的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B )A反映论 B可知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先验论(20)假象是(C )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C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 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2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D)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 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 C )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3)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C)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 C真理与价值 D抽象与具体(24)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25)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D)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与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2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以革命的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说明(C)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B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2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D)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 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29)“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C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0)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

这种反映形式属于(B)A感觉 B知觉C表象 D概念(3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C)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3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有(D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三、多项选择(33)在真理标准问题上主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是( ACD )A实用主义的观点 B旧唯物论的观点 C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34)感性认识是(AB )A认识的初级阶段 B对事物的现象的认识C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D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35)理性认识是(ABD )A对感性材料的抽象概括 B认识的高级阶段C生动形象的认识 D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36)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ACD )A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 B要有鲜明的效果C理论为群众所掌握,转化为群众的行动 D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7)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是(ACD )A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前提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提高(3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ACD )A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B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向谬误转化(39)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BD )A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B在我为间接经验在他人和前人为直接经验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相互排斥的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相互促进的(40)不可知论的错误在于(ABCD )A把感觉看作是隔绝主观与客观的屏障 B把现象与本质割裂开来C怀疑客观事物存在的真实性 D怀疑人类认识能力的至上性(41)属于人类的基本实践形式有( ABCD )A学生读书 B农民起义 B运动员训练 D宇航员探究火星的奥秘(4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BC )A真理就是客观事物的规律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C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D真理的形式也是客观的(43)实践具有理论无法比拟的优点,就是(AB )A普遍性品格 B直接现实性品格 C主观能动性 D历史继承性(44)犯错误是难免的,因为(AB )A人的认识过程是复杂的 B人的认识过程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C人的认识有预见性 D人的认识正确与否因人而异(45)真理都是具体的,因为(ABC )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C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向谬误转化 D真理是包含谬误的(4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ABCD )A实践具有普遍性品格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品格C由真理的本性决定 D由实践的品格决定(47)“谎言重复一百遍就成为真理”就是说(AC)A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谬误可以转化为真理C有用就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提出的!杜威是一位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但他提出的有用即真理是意识决定物质的理论!明确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经验主义思想理论的变种!真理就是真理,不因为他有用无用,也不因为人类存在不存在,而在于真理先于人类存在之前存在!D真理与谬误有确定界限(48)有些科学家在哲学上信奉唯心主义,科学研究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是因为(ABCD)A世界观与方法论并不完全一致 B科学研究中有意无意贯彻了唯物主义C思想信仰与研究问题的方法不直接等同 D唯心主义哲学中也有合理成分(4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说明(ABCD)A人的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 B人的认识运动是辩证发展的过程C人的认识运动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过程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路线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50)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真理的客观性的前提是( ABD)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在实践的基础上主观能够反映客观C真理的内容与形式都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没错,因为真理普遍有效。

1+1=2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不论是在地球还是在火星,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未来都是有效的。

因此其内容是客观的。

但是真理是在人的意识中出现的。

人的意识是主观的。

因此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但是内容是客观的D真理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5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是(BC )A带着问题在书上找答案 B反对学习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C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D用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用什么(52)造成主体主观因素差异的是(ABD )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 B人所处的环境的差异C认识对象的差异 D人的实践经验的差异(53)相对真理是指(AB )A真理是对物质世界的一定领域的正确认识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一定层次的正确认识C真理的内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包含谬误(5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ABC)A人类的社会历史活动 B人类的能动性的活动C人类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D人类的精神活动(55)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在画家眼中是色彩与风韵,在植物学家眼中是形态特征,这是因为(ABC )A人的感觉受理性支配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认知结构影响感觉活动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56)科学家对1994年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研究和准确的预报,说明(ACD)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已经可以预测一切天文现象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57)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说明(CD)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革命运动就不能成功(58)有科学家认为“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