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简糖代谢E》PPT课件

《精简糖代谢E》PPT课件


同分解途径
糖的分解代谢 径
糖酵解——糖的共 柠檬酸循环——糖的最终氧化途
糖原的分解
功能:供能;中间产物转化或合成为其他物质
糖的相互转化 糖的中间代谢:
储备
磷酸戊糖途径——各种
乙醛酸途径 糖醛酸途径
糖原的合成——葡萄糖
糖的合成代谢
糖的异生作用——非糖物质合成糖
第一节 糖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一 糖的消化(digestion) :从口腔开始。 食物
Mg2+ 。
G6P
• 己糖激酶 (hexokinase): 催化Glc、Fru磷酸 化 需要Mg2+或Mn2+等 Mg2+与ATP形成复合物 反应基本不可逆
• 葡是萄别糖构激酶调(g节lu酶cok、ina同se工): 酶肝脏中由此酶催化, 是诱导酶。Km高。
别名 分布 底物 对G的亲和力 抑制 用途
• 糖酵解(glycolysis, Embden-Meyerhof途径,EM途径)
途径)
(Embden-Meyerhof-Pamas途径,EMP
• 糖酵解——无氧条件下葡萄糖分解为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并产生ATP的过程。
• 一 糖酵解途径(EMP)
糖酵解在细胞溶胶进行。从葡萄糖开始,
共需要十步,每一步由一个特定的酶催化,大多需
5. 二羟丙酮磷酸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GAP)
H HO H- 3C-OH C
2C=O C-OH
1CH2OPO32CH2OPO32-
(DHAP)
丙糖磷酸异构酶
(triose phosphate isomerase) (GAP)
DHAP
GAP
GAP
六碳糖转换成三碳糖后,碳原子的归属
6. 甘油醛-3-磷酸氧化(脱氢) 1, 3-2P-甘 油酸
•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内容是生物体内糖类的分解途径、合成途径、生物氧 化途径及其调节和控制;以及多种糖代谢紊乱的机理。
第四章 糖代谢(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
第一节 糖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第二节 糖酵解(glycolysis) 第三节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HO
O
O ~ PO32-
C
C
NAD+,Pi
NADH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HC-OH OH
(glyceraldehyde 3-P
HC-
CH2OPO32CH2OPO32-
dehydrogenase)
甘油(G醛AP-)3-磷酸脱氢酶(GAPDH) (1,3-BPG)
G’= 6.27kJ/mol = 1.5kcal/mol
3. 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入:单向运输 协同运输
课后复习
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GLUT)
Na+-葡萄糖协同转运体(Na+-glucose cotransporter)
GLUTs: Passive transport Facilitated diffusion 易化扩散
(pyruvate)
G’= - 31.38 kJ/mol = -7.5 kcal/mol
• PEP转移高能磷酸键并合成EMP的第二个ATP。
不可逆反应 抑制剂:ATP、长链脂肪酸、乙酰-CoA、丙氨酸 激活剂:F-1,6-B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糖 酵 解 途 径 总 结:
二 糖酵解途径总结:
2,3-BPG
3-PG
3-PG
2,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酶
2,3-BPG是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phoglycerate mutase)
的强竞争性抑制剂
葡萄糖
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1, 3BPG
15-50%
3-磷酸甘 油酸激酶
2, 3-BPG
3-磷酸甘油酸
2, 3-BPG 磷酸酶
乳酸
2,3-BPG 旁
EMP的生物学意义:
★ 是葡萄糖在生物体内进行有氧或无氧分解的 共同途径,是机体相对缺氧时补充能量的一种有 效方式(机体缺氧、剧烈运动肌肉局部缺血等, 能迅速获得能量)。 ★ 某些组织在有氧时也通过糖酵解供能:成熟 红细胞、视网膜、睾丸、肾髓质、皮肤、肿瘤 细胞; ★ 形成多种重要的中间产物,为氨基酸、脂类 合成提供碳骨架; ★ 为糖异生提供基本途径。 ★ 乳酸的利用
8. 3 - P-甘油酸 2-P-甘油酸:
O
O-
O
O-
C C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HC-OH
(bisphosphoglycerate
H
-C-OPO32-
CH2OPO32CH2OH
mutase)
(3 - PG)
(2 = 1.06 kcal/mol
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作为引物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phoglycerate mutase)
• 机理:酸碱催化
• G0’ = -14.23kJ/mol = - 3.4 kcal/mol,反应不可逆。
★ • 磷酸果糖激酶:EMP限速酶。
• 磷酸果糖激酶为四聚体别构酶: (-) :ATP,PEP,柠檬酸; ADP、AMP、F-2,6-BP (+)
• 有多种同工酶: A:心肌、骨骼,对磷酸肌酸、柠檬酸、Pi的抑制最敏感 B:肝、红细胞,被2, 3 – 2P- 甘油酸(BPG)敏感激活 C:脑,对腺嘌呤核苷酸作用敏感
TCA cycle)
第四节 生物氧化 第五节 磷酸戊糖途径(磷酸己糖支路)
(hexosephosphate shunt) 第六节 糖的异生(gluconeogenesis) 第七节 糖原合成与分解 第八节 结构多糖组分的生物合成 第九节 糖代谢的调节 第十节 糖代谢的紊乱: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氟化物中的F -可G与’Mg=2+、1.P8i4形k成J/络mo合l 物= 并0.结44合在酶 上而产kc生al强/m烈ol抑制。
10.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
O
ATP
O-
ADP
O
O-
C
Mg2+
C
C-OPO32C=O
丙酮酸激酶
H -C-H CH3
(pyruvate kinase)
(PEP)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 含巯基,受重金属离子和烷化剂(碘乙酸)抑制
BPG
砷酸盐(arsenate, AsO43-)做为Pi类似物抑制反应。 生成1-砷酸-3-磷酸甘油酸 → 3-磷酸甘油酸 解偶联的作用:氧化与磷酸化的偶联
7. 1,3-二磷酸甘油酸(1,3-BPG)转变为 3-磷酸甘油酸(3-PG)
2C3H6O3+2ATP+2H2O
乳酸发酵
2. 乙醇发酵:丙酮酸脱羧形成乙醇的过程。
(1) 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醛:
为葡萄糖的 C3或C4
COOH CO2
C=O CH3 - CHO
CH3
丙酮酸脱羧酶,TPP (pyryvate decarboxylase)
(丙酮酸,pyruvate) (乙醛,acetaldehyde)
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 PGK) 产生EMP中的第一个ATP分子。 ★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从一个高能化 合物(例如1,3-二磷酸甘油酸)上,将磷酰基转移给ADP形成ATP的过程称为底物 水平磷酸化作用,即ATP的形成直接与一个代谢中间物上的磷酰基转移相偶联。 或高能键断裂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ATP的合成。底物水平磷酸化不需要氧,是酵 解中形成ATP的机制。
1.转运G葡LU萄T1糖和GLUT3: 哺乳动物细胞, 负责基本葡萄糖摄
取, Km = 1mmol/L
2. GLUT2: 肝和胰腺的 细胞及肠, Km = 15-
20mmol/L
3. GLUT4: 肌肉和脂肪组织, Km = 5mmol/L,
Insulin→GLUT4↑
4. GLUT5: 小肠粘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 果糖转
不被消化的糖类(二糖、寡糖、多糖): 经肠道细菌分解为酸、CH4、CO2 、H2等排出。
2. 糖的转运:
D-葡萄糖 小肠上皮细胞膜内的
循环系统
D-半乳糖 Na+-单糖协同转运系统
根皮苷
上皮细胞
D-果糖 不需NGLaU+T的5易化扩散系统 上皮细胞 被动扩散 循环系 统
细胞松弛素
图 葡萄糖的协同运送系统
运体
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
Na+-glucose cotransporter Na+-葡萄糖协同转运体
课后复习
葡萄糖的主动吸收
GLUT 2
主动吸收,需载体蛋白,耗能,逆浓度梯度
第二节 糖酵解(glycolysis)
学习目标
◆ 掌握一些基本概念: ★糖酵解作用,单纯乳 酸发酵, 乳酸发酵,乙醇发酵,★底物水平磷酸 化
口腔:糖 + 唾液淀粉酶 量)
部分水解
(近中性)
胃:胃酸抑制唾液淀粉酶作用
麦芽糖(少
十二指肠: 淀粉 糊精+单糖
-淀粉酶
麦芽糖 + 极限
-淀粉酶
二糖、寡糖

糖酶、蔗糖酶
各种单糖
-葡萄糖苷酶、-半乳糖苷酶
二 糖的吸收和转运(absorption and
transport)
1. 糖的吸收:
单糖:由小肠粘膜细胞吸收,进入血液。
已糖激酶 I、II、III
已糖激酶 不同组织 G、F、M等 Km低,亲和力高 受G-6-P抑制 主要用于糖的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