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使命》读书报告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回想起来发现问题很多,比如:学生基础好坏不一,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等等,作为教师我也感到很困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人意呢?经过几番思考,我从中得出:我们在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
为了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利用课余时间,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三个专业发展方面的目标: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
热爱、赏识每个学生,多加观察学生,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在这三个目标的指导下,我有选择的读了些相关书籍——《有效教学模式》、《给教师的建议》和《教师的使命》,读过这些书后,使我受益非浅,尤其是《教师的使命》这部书,使我收获更大。
一、清晰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高效指导“高效的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高效率指导的一个重要手段。
特别是当教学目标主要是传递信息时,讲授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种讲授必须是一种过程启发式的讲授。
”能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
在看清晰授课这部分内容前,我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
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课自己还有很大差距。
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还存在欠缺,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并不突出,对此讲解的还不够充分,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调,没有很好地运用比如举例、图解、示范等方法;另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使得所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
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规律性的检查作业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方面做的都不够好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的本质是分享。
学生在独立的学习之后需要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也需要了解别人学习的情况。
这就需要学生将自己独立学习的结果与别人进行交流,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受到别人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思路的启发,同时也将自己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与别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多元的思考,学生的潜能会被充分激活;另外,学生在参与讨论、探究、交流时,需要以自己的独立见解与认识活动作为支撑,这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都有所提高。
三、任务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四、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书中说了每一位教师都遇到过的现象:昨天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
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而在昨天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
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怎样进行思考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什么呢?这里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的因果关系,新旧知识的联系等。
这里是说不管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实际作业。
我对“实际作业”的理解是实践性的作业,操作性的作业,知识运用的作业。
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中、运用中思考知识,掌握知识。
这条建议就是说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白”,学生可以用这些空白来思考自己不理解的知识。
这样看来一堂塞得满满的课,真的不是好课。
要张弛有度。
五.注意力集中——提高教学质量。
把控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内部诱因的最精细的工作之一。
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新旧结合,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给”。
对于首次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在学习新知时,再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对事实现象进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从而轻松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只有当随意注意、随意识记与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时,才能点燃学生意识中的“思维引火线”。
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六.保护好奇心——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一旦有了求知的渴望,心灵就会有所作为;学生如果没有求知的渴望,即使你塞给他知识,到头来也是一无所得。
”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综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语言的、逻辑的、数学的、空间的、音乐的、身体的和内省的。
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些人对视觉反应极敏锐有些人对语言比较敏感,有些人则敏于触觉。
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因此,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张素玲2013.1 读书报告张素玲 2013.1篇二:《做最好的教师》读书报告用师爱铸师魂——《做最好的老师》读书报告在开始我的报告之前,我想为大家介绍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就是李镇西。
李镇西,“全国十杰教师”、“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
为了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他带着“新教育”之梦重返讲台。
李先生身兼多职,一系列繁杂的事务,没有让他停止教学思考、研究,没有让他停止、放下手中的笔,他用敏锐的洞察力和活跃的思维写下一篇篇朴实而又充满魅力的教育诗篇,他兢兢业业为社会的教育事业奉献着他的青春和爱心。
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和感悟,读这本书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李老师是个很有文化修养的人,他淡薄名利,才思敏锐,文字功底十分深厚,这与他坚持每天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每天坚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坚持写一篇教育日记是分不开的。
我没有他这样的思想高度,恐怕也做不到每天读那么多书,但有一点我却深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积累,才会取得优秀的教育成绩。
“做最好的自己。
”李老师多次这样对学生说。
他说:“?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
”这就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自觉的追求更好的境界。
这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在不断追求“更好”。
“但是,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李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作为一名教师,当然就是要“做最好的老师”。
李老师高尚的人格令人敬佩。
虽然他如今已成大名鼎鼎的教育专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他至今仍战斗在教育第一线,一直站在讲台上和学生保持零距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曾经想过如何去帮助学生,也想过如何去爱户学生,如何使学生能更够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是真正做到的却很少。
“‘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
虽然他做的许多事情都很平凡,但他是在用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而更重要的是他对教育的一种执着,对爱的一种坚持。
“真正的教育者,不是没有失误,只是他总会从失误中汲取新的前进力量。
”“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李老师总会认真地对待他的每一次失误。
他会因为误会了学生而愧疚不已,也会因为处罚了学生或是一句不经意间伤害学生的话语而彻夜难眠??他不愧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他无愧学生,无愧于教育事业。
他在书中曾经这样写道:“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
”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
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能把教育当生活并享受其中我们可以知道李老师对教育工作是多么的执着,就算他现在身为就校长,也同样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因为他说,他离不开讲台,离不开学生。
他认为爱是永恒的理念: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我特别喜欢这些话,每读一次都能带给我很强的震撼,让我一次次的审视自己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
我开始思索:假如没有爱与责任,仅凭满腔的热情,我最终将收获什么?在读此书以前,我一直认为:做好一名老师,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满腔热情就足够。
现在我才深刻的明白,要承担起教师的职责,不仅需要我不断的自我学习增加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爱心去灌溉。
只有充满对职业和对学生的爱,才能令我肩负起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
师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种平易近人并不是我之前所认识到的与学生打成一片,离开了严格要求,这样的爱很容易演变成迁就与放纵,而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责任。
我这才领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是爱,是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爱。
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呵护他们单纯却机灵的心,用真心去鼓励每一位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前进。
只有这样的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肩负起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最后,我想引用附录中的一段话:教育是美丽的——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篇三:听“第一届教师专业书籍读书报告会”有感听“第一届教师专业书籍读书报告会”有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是人类最好的营养品。
读书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使人充实,使人快乐。
今天各位老师在此交流了自己的读书心得,我从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