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5及参考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5及参考答案
自由主义思想反映了19世纪初期法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随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日益突出,各种反对资本主义、主张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流派广泛流行。19世纪初期产生了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三四十年代出现了空想共产主义。此外,无政府主义也流行开来。
作为资产阶级抵挡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理论武器,实证主义在19世纪30年代出现。实证主义在追求科学知识的口号下,要求以阶级调和求得社会的改革与进步,反映出面临新的斗争任务的资产阶级的策略变化和巩固资本主义政治秩序的根本目的。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由“应然”向“实然”阶段过渡提供了理论武器。
四、论述题
顾炎武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3.D 4.A5.C 6.B
二、名词解释
1.双城论
双城理论是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在区分“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的基础上,奥古斯丁阐述了他关于国家与教会的思想。他并不认为“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可以等同于人间任何一种社会组织。不过,上帝之城至少可以由教会来代表,世人之城可以由异教国家来代表。两个城的成员在最高的爱上相互对立,但对于许多较低等级和中介的善,他们的爱是共同的。这使两个城的公民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领域可以达成一致。这样就构成了共同体的一套价值体系,社会正是这个共享的中间价值领域。与世俗国家相比,奥古斯丁赋予教会以更高的地位。
依照奥古斯丁的理论,两个城在现实社会是混合在一起的。上帝之城是由注定得救的基督徒组成的,其余的人则构成世人之城。到末日审判的时候,两座城才彻底分开。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是永久和完美的和平,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而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他们仍是悲惨的,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
C李悝《法经》
D李斯《焚书令》
6.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提出与民为敌而“民必胜之”的只有贾谊,这是传统()的认识顶点。
A天人合一
B重民思想
C抑民思想
D重农思想
二、名词解释
1.双城论
2.神学政治观
3.黑格尔
4.边沁
5.儒家学派
三、简答题
1.19世纪法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状况如何?
2.简述墨家的尚贤思想。
顾炎武也尊公抑私,他认识到君主体制极端自私和高度集权的严重弊端。并试图对之进行改革,为之注入一些灵活性的因素。但其设想并不能根本解决君主政治的问题,是治标之策。
4.边沁
耶利米·边沁,英国法学家、政治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177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改革主张。1789年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震。
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
黑格尔晚年的思想渐趋保守,在继续主张改革和进步精神的同时,极力论证普鲁士专制君主制度的合理性,赞美普鲁士王国。1821年,黑格尔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法哲学原理》一书出版,书中集中、系统地表达了他的政治思想。
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黑格尔明确认为国家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国家高于社会和个人。为了实现德国的统一,黑格尔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黑格尔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王权三种,他强调王权的地位和作用。
3.黑格尔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是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表现。
青年时期的黑格尔在法国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推崇理性,主张人权,他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的黑暗,渴望德意志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与兴盛,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忱。
边沁的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正是在功利原则的指导下,边沁提出了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
5.儒家学派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他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典籍,这些典籍后来成为儒家经典,称为“六经”。孔子提出了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他成为儒学的祖师。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孔子外,有孟子、荀子。
墨子尚贤主张反映了正在崛起的士阶层的政治期盼。
四、论述题
顾炎武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对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体制的批判
顾炎武对天下与国家作了区分。与黄宗羲相似,他也提出天下的概念,并把之置于国家之上,认为一家一姓之兴亡并不代表天下的兴亡。保国家是君臣的责任,而保天下则低微如匹夫匹妇者也有责任。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点的来源。区分天下与国家,并认为天下高于国家,使之可以脱离一家一姓,一朝一代的狭隘视角,而能在更宽广的范围内认识探讨政治问题。同时匹夫有责体现和发扬了传统思想中士人对自身价值和责任的认识,表现了心怀天下的广阔胸怀和改造社会的积极态度。
顾炎武又区分公私,以天下为公。他崇尚三代,并认为三代与后世的根本区别在于,三代公天下,以后则是私天下。为了使一己之私利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和保障,统治者必然会将财权、政权、兵权等各种权力集中于君主。而这种君主集权专制制度正是天下动乱、人民苦难的根源。
顾炎武对君主尊贵地位的持怀疑与否定态度。首先,他通过考证指出,在古代,君只是一个普通的称谓,君本身不具有特别高贵的含义。其次,他指出,"为民而立之君",君是为治民而设立的,只是一个政治职位,没有特别尊贵的地方。同时,君、卿等获得俸禄只是免其耕作而已。所以,君主不能"肆于民上以自尊","厚取于民以自奉",不可作威作福,损民自足。
三、简答题
1.19世纪法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状况如何?
革命后的法国社会,阶级矛盾愈趋尖锐复杂,政局动荡反复,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空前激烈。法国社会长期的政治动荡催生出众多的政治思想流派,如正统主义、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空想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实证主义等,它们代表着不同阶级或阶层的利益。
正统主义是极端保守的封建复辟思想,代表封建贵族阶级利益。它在法国革命后兴起,在波旁王朝复辟后的“神圣同盟”时期极盛,在欧洲1848年革命后衰落。
墨子所谓的贤能就是既忠于君主,能为君主效命,又能治理人民,以满足君主政治需要的人才。
尚贤的原则确定了,墨子又提出了实施尚贤的具体方法,就是要为贤才“置三本”。墨子解释说:“爵位不高,则民不敬也;蓄禄不厚,则民不信也;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也”。墨子认为,使用贤才就要给予必要的爵位、俸禄和权力,否则贤才难以树立权威,以发挥才能,实现治理。“置三本”实际上是要解决贤者的经济、政治待遇和工作条件的问题。墨子认为这些是推行尚贤的根本措施。
奥古斯丁依据双城论所提出的教会与国家关系的主张,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基本信条,对中世纪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奥古斯丁本人也因此在基督教会内享有巨大的声望。
2.神学政治观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A奥兰治
B格老秀斯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3.18世纪的法国,就政治思想的发展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和以卢梭为代表的()。两派均从自然状态、自然法、社会契约等基本的政治概念与研究方法出发,提出了分权制衡、人民主权等重要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A保守派激进派
B立宪派改革派
C宪政派民主派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5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政治思想是以()为主要特征的。
A自然政治观决定人们的政治意识
B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C国家高于社会和个人
D民族国家和个人精神
2.荷兰政治思想家()较早地对自然法的理论进行全面的阐释,初步地提出了自然权利的主张。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在主权理论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各种政治思想的纷繁多样、变化频频,以及彼此之间的复杂斗争,成为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2.简述墨家的尚思想。
尚贤是墨子的一个基本政治主张。在他设计的政治体系中,圣王、贤臣是同一天下之义,建立统治秩序的必要条件之一。
墨子生活的时代,贵族政治是主流,各诸侯国君在选用官员是的基本做法还是任人唯亲。墨子对这种状况很不满。他认为,不少诸侯国之所以政治混乱,原因就是当权者不能做到任贤使能。他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使能以治之”的用人原则,任用有才能的人,而不再局限于“富贵”、“亲戚”的狭小范围内。他主张在用人上要效法古代的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要把那些真正有才能和德行高尚者挑选出来,给他们适当的职位和相应的物质待遇。墨子主张官员队伍要有一定的流动性,官员要能上能下,做到择优汰劣。所谓“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墨子·尚贤上》)。
D自由派民主派
4.()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是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表现。
A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B亚当·斯密
C邦雅曼·贡斯当
D伊曼努尔·康德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是()制定的()。
A商鞅《商君书》
B韩非《韩非子》
墨子特别提出,选用贤才不拘出身,即使出身低微,只要是贤才,也要选用。他的一句名言是:“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因为在他看来,“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贵族与平民的身份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