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临床意义和治疗策略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临床意义和治疗策略
➢ 正常人群血糖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在神经内分泌及肝脏的精密调整下,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变异幅度很小。
➢ 空腹血糖通常为3.9-5.6mmol/L。血糖一般在餐后10分钟左右开始上升, 1h左右达峰值,但几乎不超过7.8 mmol/L, 2~3h内回复到餐前水平。
➢ 全天血糖最高点多见于早餐后1h;凌晨2:00-3:00胃肠道已没有碳水化合物 而且体内各种升糖激素又都处于低水平,所以血糖达到低谷。黎明前因升糖 激素的分泌,肝糖输出又形成一个小的高峰。
DM患者中,血糖波动性增高的危险因素包括: ➢ 年龄偏大; ➢ 体型偏瘦; ➢ FPG偏高; ➢ 治疗依从性较差等
陆菊明等,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5,25(3):169-173
目录
• 什么是血糖波动 • 血糖波动的原因 • 血糖波动的评估 • 血糖波动的危害 • 如何避免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的评估
SDBG:代表日内所有血糖测定值偏离平均血糖的程度,反映血糖的 离散特征,是估测血糖稳定性的简易参数。但其无法区别主要的和细 小的血糖波动,无法分析血糖波动的频率。正常参考值<1.4 mmol/L.
MAGE: 是统计日内波动幅度大于设定值(一般设定为1个标准差) 的血糖波动,以波动峰值到谷值的方向计算其波动幅度,MAGE为所 有血糖波动幅度的平均值。它可以不依赖于血糖的整体水平真正反映 血糖波动的程度而不是离散特征,目前被认为是评估日内血糖波动的 “金标准”,正常参考值<3.4 mmol/L.
➢ 一日内的血糖波动幅度小于2~3 mmol/L,频率为每日5次。日间血糖波动幅 度一般在0.8 mmol/L 以内。
彭朝胜等,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24(3):173-176 杨文英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8):759-760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特点
➢ 对于胰岛功能衰竭的T1DM和T2DM患者,血糖波动明显,且容易发生低 血糖反应。
彭朝胜等,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24(3):173-176
日间血糖波动
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PG-CV):
日间空腹血糖测定值偏离平均血糖的程度。其优点在于可以消除血 糖平均水平不同对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
连续2天血糖谱相匹配血糖绝对差的均值。它不依赖日内血糖的波动 程度,可精确评估日间血糖波动。正常参考值<1.4 mmol/L
Diabetes May 2013 vol. 62 no. 5 1405-1408
日内血糖波动
评估指标包括:全天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 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值在设定范围的 时间百分比、曲线下面积或频数分布及平均值等。最常用的指标是 SDBG和MAGE。
彭朝胜等,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24(3):173-176
严重低血糖现象
评估指标包括:
最低血糖值;
低血糖发生频率;
低血糖持续时间百分比;
低血糖指数;
可综合分析严重低血糖发生的频率和程度
彭朝胜等,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24(3):173-176
目录
• 什么是血糖波动 • 血糖波动的原因 • 血糖波动的评估 • 血糖波动的危害 • 如何避免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 临床意义和治疗策略
Yellow CCI PP-HI-CN-1035
目录
• 什么是血糖波动 • 血糖波动的原因 • 血糖波动的评估 • 血糖波动的危害 • 如何避免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的概念
➢ 血糖波动是指体内血糖在高峰和低谷之间波动的不稳定状态,是人体为适应 环境在体内精密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下的一种生理反应。
血糖波动的参数很多,目前一般从4个方面评估血糖波动,即: 日内血糖波动 日间血糖波动 进餐相关性血糖波动 严重低血糖现象
彭朝胜等,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24(3):173-176
血糖波动的不同模式
3种不同的血糖波动模式。
• 实线:假设的血糖波动; • 深色虚线:更快的波动频率;
• 浅色虚线:原来的血糖波动模式下,同样的频率,更大的波幅。 请注意这三种模式的血糖平均值是一样的,曲线下面积也是一样的。
约一半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较大
不同年龄的老年T2DM患者 异常血糖波动检出率(%)
100
90
80
70
60
50.4%53.5%
50
43.5%
40
64.0%
59.0%
59.7%
60-70岁(n=117) 70-80岁(n=86) ≥80岁(n=134)
30
20
10
0 异常MAGE
异常SDBG
M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正常标准为<3.9 mmol/L SDBG,血糖标准差,正常标准为<1.4 mmol/L
➢ 糖调节异常者和糖尿病患者,随着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加 重,血糖水平逐渐增高,波动幅度逐渐加大,主要表现为:
✓ 整体血糖水平升高; ✓ 日内及日间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增大。分别可达6 mmol/L和2 mmol/L,是正
常糖调节人群的3倍和2.5倍。 ✓ 餐糖输出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使得T2DM 患者餐后血糖过度升高并持续较长时间,伴血糖尖峰的延迟。
杨文英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8):759-760 王尧等,现代医学2010,Apr;38(2):200-203
目录
• 什么是血糖波动 • 血糖波动的原因 • 血糖波动的评估 • 血糖波动的危害 • 如何避免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的原因
在糖调节异常人群中: ➢ 随着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加重,血糖水平逐渐升高; ➢ 非同一天测定的FPG、餐后血糖的变异度增加,同一天24h血糖 曲线的波动幅度也逐渐增加,多数表现在餐后血糖上升幅度明显 增加,曲线陡直。
彭朝胜等,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24(3):173-176
进餐相关性血糖波动
评估指标包括:
餐后血糖最高值; 达峰时间(Δt); 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 达峰1h后血糖的下降百分比(BR); 餐后血糖波动时间; 日三餐血糖峰值均值; 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增值(IAUC)
可综合评估餐后血糖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