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英语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情感交流师生关系主体地位自信心意志力
1以情动人,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这一载体,所获得的智能发展,是认知和情感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从这一意义来讲,情感是课堂教学
过程中的润滑剂、催化剂,教师通过情感调控,产生情感共鸣,达
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课堂组织管理艺术。
在外
语教学中任何注重情感教学,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呢?作为教师应重视
并加强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研究,而不是对教育教学的结果加以
研究。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用统一的要求,培养出整齐划一的学生
是一种空想,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能
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健全为一体,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并正视差生,
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素质化。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尊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与学生交谈并经常进行情感交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
在英语学习中的情感重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整。
最后,蹲下去看学生,与学生达到情感共鸣。
在教育学习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变化,尽力解决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
问题和困难。
对于学习上要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充分理解他们的
情感以及在英语学习上要求进步的需要,及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决不一味批评、训斥,教师应站在学生
的角度,换位思考,关注和体谅学生的情感,拉近师生距离,从而
达到情感共鸣。
2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是引导者,是助学者,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英语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师生双方的角色和作用结合起来才构成教学整体。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以学习者
的身份参加的,是英语学科实践活动和英语知识认知活动的参与者
和实践者,是认知的主体。
教师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3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学习英语的表现欲,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参考文献
[1]章志光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广东教育学院编著.《现代教学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3]徐惠良主编.《江南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第二期
[4]《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论文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教学和谐统一律三序和谐统一律知识与智力
[论文摘要]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掌握运用教、学和谐统一规律,充分发挥教、学两个积极性;将教材学科体系知识结构的序、学生认识规律的序和教学结构程序三序统一,循序渐进,教学才能
高质量高效率;教思路、教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
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智力相互促进,协调
发展。
笔者通过对《中学英语教学法》和《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以及几年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出如下一些中学英语教学规律,供同仁们参考,如有不妥
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教学和谐统一律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教学中,教是为了学,受制约于学;学需要教,受指导于教。
教和学相辅相成,缺一都构不成教学过程
的额有机整体,都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教、学和谐统一
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它是对立统一的规律在英语教学关系
上的体现。
作为教师,都应热爱学生,这也是使教学达到和谐统一的基本途径之一。
教师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爱应该是理解与尊重。
只有理解才
能更好地尊重,只有尊重才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二者结合才能实现
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爱,也才能做到教、学的和谐统一。
尊重、理解
学生并不排斥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爱之深,则求之切”,没有严
格的要求,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严格要求的本身,就体现着对学生
的热爱与尊重。
“施之以尊重,报之以爱戴;加之以威,只能报之以怨。
”过分的苛求,不堪接受的批评,有辱人格的谴责,会给学生
带来心理负担,激发起学生的反感和对抗情绪,因而也就达不到教、学的和谐统一。
掌握和运用教、学和谐统一律,充分发挥教、学两
个积极性,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完
美地结合,是教师时刻都要考虑的,永远创造不完的教学艺术主题。
二、三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
教学中使教材科学体系知识结构的序(内容)、学生认识规律----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序(方法)、教学结构程序(形式),三序
和谐统一、循序渐进的教学,教学才能高质量高效率。
三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
中学英语课本是中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其依据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既然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内容、原则、方法等都有原则
性的规定,课本就是这些规定的具体化,就是说,课本的编写要经
过编者们的大量创造性劳动,使语音、词汇、语法、课文和练习的
挑选、安排、组织等方面符合学习的规律,编得即便于教师教、又
便于学生学。
一般来说,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入门阶段,教材内容很简单,每课的句型和单词都是有限的,学生可以直接经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这时教师就不需要讲授过多的语音知识和语法规则。
但随着学
生学习的语言项目增多和语言现象变复杂,就有需要和可能从一些
语言材料里总结和归纳出必要的语法规则。
不这样,就不可能使学
生理解较复杂或变得繁杂的语言现象和掌握更多的语言项目。
即使
在这个时候,也还要坚持精讲多练。
至于那些对实际运用语言影响
不大的语法现象,可少讲,只要学生理解了就行。
一本好教科书能大大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它循序渐进、举例说明并提供了新材料的练习。
但是,书不是教师,它不会教、
不会听、不会纠错,也不会鼓励学生,不管课本编写得如何好,指
导还必须来自教师而不是课本。
新教师、负担过重的教师和对自己
缺乏信心的教师有时候回陷入所谓的“教科书的圈套”。
他们先用“Goodmorning,class.Openyourbookstopage”问候学生,然后整
节课时间都花费在朗读和做书上的练习上。
教师和学生完全依赖课本,成为书面文字即印刷符号的奴隶。
教师不是在教,而学生也没有达到掌握英语句型的目的。
要创造性地
使用教科书,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使用课本中的材料。
许多教科书
的练习本身就给出了许多用法:打开书或合上书做、口头或笔头做、有个别学生或有一组学生来做。
总之,要记住教科书仅仅是一个帮
助达到目的的非常有用的工具。
不要把它当作拐杖或教师的替身,
因为语言的实质是双方相互交流。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巴班斯基说:“教学内容必须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要分清主次,并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到主要内容方面,并
通过这些主要内容去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作为教师,必
须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基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如果每一节课都能使学生学有
所获,就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充满信心;反之,如果教师
有一节课上不好,学生学得不扎实,就会产生学习上的“空白点”;
这种如果经常出现,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人们常说的“夹生饭”,
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造成学生大面积掉队的严重后果。
教
学中,只有将知识的序、学生认识过程的序、教师安排课堂结构程
序的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才能产生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知识与智力相辅相成
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在激发学生兴趣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教思路、教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
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智
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相似的
和不同的情境中去,知识迁移,提高效益。
所以,知识与智力相辅
相成是教学的又一规律。
比如在介词教学中,我们可采用直观的教学法来帮助学生选择介词,以达到激发兴趣、加强理解、增强记忆,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
我们可以用一个箭头、圆点、方框来表示方向介词;我们还可以在黑
板上画几个直观图,利用教室里熟悉的实物,通过对每副图的重复
或替换练习来演示它们的用法。
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训
练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
英语教学要注意培育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创
造力。
又如,在汉语中修饰名词的动词词组和主谓结构是放在受修饰词的前面。
如:昨天来的那个人是我的叔叔。
而在英语中,定语从句
则应置于受修饰词的后面,如Themanwhocameyesterdayismyuncle.
学生在学习这些英语知识时,通过英汉分析对比,可以学会全面看
问题的本领和防止思想僵化。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看图说话,问答,对话,按指定情景写作、自由作文,改写课文或课文的结局,对课
文里人物、行为多问几个“why,if”之类的问题等等,对提高和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都是大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