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高等教育专科生毕业大作业题目:拖欠工程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学习中心: xx奥鹏学习中心层次:高中起点专科专业:建筑工程管理年级: 2010 年秋季学号: xxxxxxxxxxxxxxxx学生: xx指导教师: xx完成日期: 2012 年 8 月 17 日内容摘要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案例比比皆是。
究其根本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一、市场的供求失衡造成建设单位与建筑施工企业地位悬殊差异,是形成工程款拖欠的直接原因;二、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不完整的自我保护和风险评估,给工程款拖欠提供了进一步的发展,也是形成拖欠的主要原因;三、社会信用体系不全,没有强有力的法制约束,形成了拖欠的根本。
所以,规范建筑市场的秩序,提高施工企业的素质,加强过程控制,加大清欠力度是解决拖欠工程款的根本途径。
同时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保障。
关键词:工程款;拖欠;成因;解决;途径。
目录内容摘要 (1)引言 (3)1.拖欠工程款的成因 (5)1.1市场的供求失衡,合同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形成拖欠的直接原因。
(5)1.2 施工企业自身内部管理因素 (5)1.3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没有强有力的法制约束 ......... . (6)2.拖欠工程款的对策与研究 (7)2.1承揽工程要深入调研、仔细评估、谨慎承接 (7)2.2加强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把好质量关 (8)2.3 建立信用体系 (8)2.4 及时修订相关政策、法规,使之更符合现实、更具操作性 (8)参考文献 (9)引言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每个施工单位都有着切身经历。
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和市场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业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工程款的拖欠数额愈演愈烈。
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存,而且已经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进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信用危机,引起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据统计。
从1990年全行业被托工程款36亿元到1997年底就到达了3566亿元,八年间增长了98倍。
到2003年到达拖欠高峰。
时至今日,虽然在政府机关的高度重视和大力督促下,清欠工作仍然步履艰辛,新的拖欠案例时有发生。
由此看来,清欠工作任重道远。
怎样才能减少或杜绝工程建设领域款拖欠,才是缓解清欠工作压力的根本。
让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营环境,避免因三角债务链的恶心循环引发整个社会的经济危机,首先要解决好债务链的源头,也就是要从根本解决工程款的拖欠问题。
本文分析探讨了工程款拖欠的一些主要成因和认为采取的相应对策,希望能给大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建筑业本身是资金需求量和劳务需求量比较大的行业,施工企业站在了资金链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一旦发生了工程款的拖欠,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营,进而影响到材料供应商、机械租赁商及劳务输出单位及农民工工资,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债务链。
导致工程质量不能保证,形成大量的安全质量隐患,投资和施工成本不断加大,使债务链的各级经营者均卷入经营不利的恶性循环,爆发全社会性的经营危机,危害巨大。
究其成因,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一是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法制还不够完善。
二是人们法制观念淡薄,企业缺乏商业信用,即使有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明确的政策,也不认真的执行。
三是《招标投标法》等建筑法规已经颁布和实施,但不少条款缺乏刚性,缺少具体的规定,尤其是工程款拖欠问题更是如此。
全国数千亿的建设领域工程款拖欠的社会问题的形成,并非建设领域中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体质的综合因素所致。
本文对工程款、法律对策进行一些研究。
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建设市场及建筑队伍的清理整顿,尤其是那些经营管理水平差,质量低劣的施工队伍,应坚决予以清理。
同时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程序和文件,把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置于公平的交易环境中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朱树英.建设工程法律实物[M] 法律出版社)。
加强诚信建设,根本点在“诚”切入点在“信”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社会信用主体的共同努力,其中。
政府信用是先导,企业信用是重点,个人信用是基础,法制信用是支撑,只有四管齐下加强信用建设,才能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社会信用的完善和发展。
1.拖欠工程款的成因1.1 市场的供求失衡,合同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形成拖欠的直接原因。
1.1.1 市场的供求失衡因素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经济复苏,建设步伐加快,建筑领域的施工企业供不应求,于是施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一夜就冒了出来,尤其是中小型的建筑企业,更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由于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农村施工队伍的迅猛发展,使本来就僧多粥少的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因当时政府尚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也导致了各企业素质的良莠不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质的变化和工程建设项目的供求日趋饱和,买卖双方的位置逐渐开始了变化。
素质良莠不齐施工企业之间产生了过度的竞争,许多建设项目,为了本身的利益,借此机会大做文章,把施工企业在工程开工前预缴大额的投标和履约保证金达到垫资目的。
目前,垫资已成为项目业主降低资金成本、转嫁经营风险、榨取施工企业利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1.2 合同主体双方地位差异,造成了合同条约不平等正是由于供求失衡造成施工单位的激烈竞争,才使得项目业主的地位高高在上,占据了极为优势地位,合同中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被动的接受一系列非常不利的条约。
对合同工程款的催缴,由于考虑到企业声誉及业主的相处关系,同时合同本身还缺乏有力的约束条款,使得催缴工作非常被动,拖欠的款项慢慢积累,最后演变成巨额的呆账。
更为有甚者,一些建设单位,利用施工单位急功近利的思想,签订阴阳合同,把施工单位带入合同陷阱。
1.2 施工企业自身内部管理因素1.2.1 施工企业管理缺少合同管理、风险评估环节,缺少自我保护意识。
施工单位在进行投标报价、合同签订过程中,经常只根据企业自身内部成本,侧重合同价格,忽略了合同潜在的风险评估。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又缺乏专门的合同管理机制,对合同约定的细节缺乏认真,往往刚提及合同索赔、工程款的催要,就被对方以合同的细节条款约定反驳回来,经常首先处于不利的地位。
加上建筑施工领域由于竞争过于激烈,每项工程都处于微利状态,一旦资金链条短期受阻,根本没有缓冲空间,立刻会导致材料供应中断、工人消极怠工等诸多连锁反映,施工成本急剧加升,从而陷入经营的恶性循环。
1.2.2 挂靠、分包、转包导致建筑市场秩序混乱,企业内部管理失控。
目前的建筑市场,由挂靠、转包及违法分包承接工程的几乎占据的大多市场份额,这种现象导致大部分建设施工合同是无效合同。
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都必须对工程量、工程造价进行委托鉴定,发包方借机提出质量问题以及其他专业性问题来拖延甚至拒绝支付工程款。
加上施工单位对挂靠、分包队伍疏于管理,有的分包队负责人在工程未完工时便卷款潜逃,剩下的烂摊子由被挂靠单位或总承包承担。
另外,挂靠、转包及违法分包的行为扰乱了整个建筑市场和施工企业的秩序,因为从事挂靠、分包的工程队或公司,一般没有经过正规注册或只有空壳的皮包公司,管理素质、技术素质很低,他们对合同风险更是缺乏认知,承接了工程后,通常在各地市场短期招工,盲目的招工哄抬了人工费单价,造成了施工成本加大,伴随而来的便是工程款支付不起人工费,人工集结讨薪,施工现场瘫痪,给发包方更大的拒付理由。
还有,由于从事挂靠、分包的工程队或公司临时招聘的工人不会参加社会险,市场的人工单价再高很难被政府统计部门捕捉。
这样势必造成工程预算定额修订跟不上市场,施工单位利润微薄以至亏损,更难以周转。
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工程款的素要更是难上加难。
1.2.3 施工单位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不到位一般看来,拖欠工程款都是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诸多施工因素纠缠在一起,很少表现为发包方单纯赖账。
建筑施工领域的工程是集结大量的劳务资源、物资和机械投入的集合体,把各种资源当量合理、有机的运用,求完成一种实体产品。
这一过程要靠管理者的智慧。
而工程的成本又和市场的物价指数密不可分,贯穿全部缓解的纽带是资金,由于施工利益微薄,施工单位往往采用偷工减料、压缩管理成本的方法来维护自身利益,然而结果却恰恰相反,由于管理不到位,偷工减料造成大量的质量、安全、进度等一系列施工问题,直接影响了工程款的回收。
有的施工单位为了维持生存,基本上以成本投标,寄希望于低价中标,高价索赔,但往往因施工管理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遭到了反索赔。
1.3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没有强有力的法制约束。
目前,很多企业信用意识淡漠,拖欠有理有利之风盛行,加上市场经济的法规制度不健全,企业间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和约束。
有的工程项目业主便利用这一点,把拖欠施工单位的工程款作为一种经营手段,开辟出一条变相筹措资金的渠道,不讲信誉、不守合同,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惩戒,反而或得很多非法利益。
而且,合同主体双方缺乏信息沟通,施工单位往往了解不到工程项目的资金到位情况。
建设部然对办理施工许可的建设单位资金作出明文规定,但一些建设单位钻空子,出具假证明,骗取到施工许可证后抽逃资金,从根本上给以后的工程款拖欠埋下伏笔。
另外,施工单位缺乏信用风险防范意识,政府又缺少信用有力监控机构,给很多不法的企业钻空子。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建筑施工领域中,合同主体双方处于弱势的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条约中只有提交对项目业主的履约保证金或保函条款却不能得到对方的风险保障。
合同本身缺乏对工程款支付兑现的有力制约,对于业主而言,违反了约定仅仅承担一些微不足道的违约金,这样更使一些企业在拖工程款方面有恃无恐。
总之,拖欠工程款的成因凝结了合同主体双方的各种因素又夹杂着社会环境、政府监控不到位、不作为和立法滞后、漏洞等各种原因。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引发了一场严重的社会信用危机。
一方面,由于资金大量被拖欠,施工企业资金周转非常困难,企业生产举步维艰,潜存着严重的经济风险,而且直接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严重影响着施工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由此会引发企业员工和农民工的工资纠纷,增加了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2.拖欠工程款的对策与研究诚然,施工企业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得正视这种经营风险。
施工企业的领导体系应加强对承接工程风险的认真度,增强风险意识,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企业管理机制,找管理盲区,堵管理漏洞,主动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防范、化解、控制和规避经营风险。
2.1施工企业应认真做好防范工作就当前来说,规模大、资质高的企业拖欠工程款率低,原因在于大公司往往都聘请了法律顾问,事先在合同方面做的比较细致,同时,对发包方的信誉调查也比较重视:其次,大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及核算制度比较健全,能够及时、正确反映并解决拖欠款问题,而规模小、资质低的企业,往往这方面做的比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