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PT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PT


“调查家人从哪些渠道获得信息”可以个人活动
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 化”比较适合小组活动,“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 辩论”需要班级集体活动,而“学写研究报告” 需要个人、小组、班级三个层面结合的活动。
1.了解信息传递的途径。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了 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活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充分利用阅读材 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 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等文章,了解 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和不同;另一 方面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作体 验等形式,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它们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了解的重点是报刊、广播、 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特别是要对网 络有初步的感受。
我们可以把这几种搜集资料方法的适用性作个比
较: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去搜集信息。小 组内的同学分好工,每人负责搜集某一方面的资 料,或根据自身优势,每人负责从某一种渠道搜 集资料。应该允许学生请家长或其他人帮助去搜 集资料。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 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 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走进信息世界”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 之后又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这是一种新的教材 编排方式,教学方法与其他单元明显不同。这次 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这样的流程:
指导学生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等4篇文章。《古人传
递信息的故事》与《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 术师》《网上呼救》3篇文章在内容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古代 采用烽火、人报信、漂流瓶等形式,尽管也能传递信息,毕竟 速度太慢,有时还会误事。后3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现 代社会以网络为主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从中体会到信息传输 的速度、效果都已日新月异,不可同日而语。《因特网将世界 连成一家》回顾了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的主要发展经历:古 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现代,电报、 电话当代,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教学时,可要求学生把 这些信息传输方式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人类在追求高效率信 息传输方式的步伐从未停止过;同时,讨论各种信息传播方式 的优点和缺点。
(3)资料的搜集与处理。这次活动,搜集资料是中 心环节。各小组要事先拟订一个简单的计划,要 讨论清楚需要搜集什么资料和到哪儿去搜集资料, 教师要在这两方面给学生一些帮助,避免学生进 行大量的无效劳动。搜集的资料应当和研究课题 有关,尽可能多一些和全面一些,正面的反面的 都要。搜集资料可以自己调查、访问、记录,可 以从有关的书籍报刊上摘录,还可以利用网络搜 索。
(1)阅读《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 现状的研究报告》,了解搜集和利用信息进行研究 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研究报告的写法。这两篇研究 报告在做法和写法上有差别,为学生撰写研究报告 提供了范例。指导学生阅读这两篇研究报告,重点 应该是了解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报告的写法。阅读 《奇怪的东南风》,侧重于了解问题的研究过程。 它研究的问题是爸爸奇怪的咳嗽的原因。作者的做 法是先自己实地观察和记录,把观察得到的信息做 成记录表,从中发现了爸爸的咳嗽与东南风有关, 然后请教医生,终于弄明白工厂的气体污染是爸爸 咳嗽的病因。
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
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 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 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 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 及其变化。 (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 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 关系。 (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 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 简单的研究报告。
归纳一下作者的做法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
别人得出结论。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 研究报告》,侧重于了解研究报告的写法。这个 研究报告分四部分: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 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每个部分都很清晰, 是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学生可以从这个研究报 告中学习简单研究报告的写法。教学中特别要让 学生注意,这两个研究的结论,都是以搜集资料 和分析资料为基础的,具有科学性,这是进行简 单的科学研究和撰写研究报告最重要之处。
如果有的学生提出有一定难度的研究课题,如,
“究竟有没有UFO”“火星上有没有生命”,学生 有兴趣并有搜集这些资料的能力,教师也应给予 支持,尽管有些研究一时不可能有结论,我们可 以鼓励学生继续探索。
分组有两种做法:
一是先分组,然后由各小组成员协商确定研究课 题;
二是先提出一批研究课题,再由对同一课题感兴 趣的同学组成小组。这两种做法可以变通、结合, 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愿,使小组成员志同 道合。
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或辩题,组成学习小
组去搜集资料,也可以结合阅读材料《把握自 己》,做好讨论或辩论的准备。在讨论或辩论中, 要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防止“走极 端”。如,《把握自己》中“网络能造就人才, 也能诱使许多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就 说得比较全面。在进行全班交流时可以让不同的 小组发言,教师做好组织工作。讨论或辩论尽可 能由学生自己主持,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和策 划、组织活动的能力。教师不宜对讨论或辩论的 结果下简单的结论或作强制的规定,可以通过摆 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心悦诚服,也可以留待以 后讨论。
4.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是一次综 合性强、难度较大的活动,是对学生的搜集处理 信息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一次 全面锻炼。但是,小学生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也并 不是高不可攀,国内外许多案例表明,只要研究 课题选择适当,小学生也能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而且学生可以从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这项活动 建议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 进行个体活动。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主要 任务是: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阅读 “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 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制订活动计划;根 据“活动建议”和当地实际条件,确定开展哪些 活动。(1课时)
2.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 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 呼救》,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2课时)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 一个板块。开始时可以用l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 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
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必要时可 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上。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 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 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2.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 这项活动简单易行,且很有意义。学生通过这样 的调查可以直接感受到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样 化和信息的丰富性。活动前,可以先引导学生设 计好调查记录表,表格要简单明确,便于记录。
这项活动需要事先布置,学生和家长都要留心自
己一天获得的信息以及获得信息的渠道。学生可 以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 也可以由学生、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 本次活动不能只得出调查结果,更重要的是对调 查结果作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 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信息的丰富性和快捷性;信息渠道的多 样性;不同的渠道信息量大小不同;人对信息需 求的差异;通过统计认识自己家信息的来源与渠 道以哪些为主。在学生个人调查的基础上,还可 以作小组或全班的统计和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走进信息世界
1
•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 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 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 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 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 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 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 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 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 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根据主题,搜集有关信息,并利用信息写简 单的研究报告。(3课时)
6.全班交流简单的研究报告,评价本次综合性 学习成果。(2课时)
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采取个人、小组和班级三级
活动结合的形式。个体活动有利于培养自主性, 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时间、地点和活动方式,适 合一些简单的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等,但是由于 个人能力有限,获得信息量比较少,需要通过小 组活动、班级交流来互补。小组活动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合作意识,分工合作能完成比较复杂的活 动,如果组内人员配备合理,还可以充分发挥每 个小组成员的特长和优势,取得更佳的成果。班 级集体活动单位时间内的效益较高,受益面广, 但受时间限制,难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活动的 时间和机会。所以,这三种活动形式应当结合起 来进行。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 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 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 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 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 有关知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 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这是继 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 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
(2)选择课题和分组。研究报告的课题可以在教材提 供的范围内选择,也可以集思广益,让学生自己去 寻找课题。
课题选择要注意两点:一是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和范
围尽量要浅要小,要有实际意义,避免大而无当, 力不能及,像“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 析”“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我家节 约用水的调查”“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等,都是比较适合小学生的研究课题。二是通过互 相启发,打开思路,可以选择家庭生活、校园文化、 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当地习俗等方面作研究课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