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骨干骨折资料讲解

股骨干骨折资料讲解


分型
▪ 根据骨折的形状可分为: (1)横行骨折:大多数由直接暴力引起,骨折
线为横行。 (2)斜行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引起,骨折线
呈斜行。 (3)螺旋形骨折:多由强大的旋转暴力所致,
骨折线呈螺旋状。 (4)粉碎性骨折:骨折片在3块以上者(包括蝶
形的)如砸、压伤等。 (5)青枝骨折:断端没有完全断离,多见于儿
治疗
外固定架
▪ 与内固定相比,外固定架有手术时间短、相对简 单、创伤小等优点。但是骨原针界面力学及生物 学条件差,因而造成的固定针松动及感染等并发 症发生率较内固定高,而且外固定架在固定骨折 的同时影响肌肉收缩、限制了关节活动。因此, 临床上股骨干骨折外固定架的适应证主要是骨折 临时固定。开放骨折由于骨折端周围软组织损伤 及污染严重,不能一期行内固定手术,因此先给 予外固定架固定,待软组织情况好转及感染控制 后二期改为内固定。
病因与发病机制
▪ 股骨干下1/3骨折时 由于膝后方关节囊 及腓肠肌的牵拉, 骨折远端多向后倾 斜,有压迫或损伤 动、静脉和胫、腓 总神经的危险,而 骨折近端内收向前 移位。
诊断要点概述
▪ 一般有受伤史,伤后肢体剧痛,活动障 碍,局部肿胀压痛,有异常活动,患肢 短缩,远端肢体常外旋。X线片检查可以 做出诊断。特别重要的是检查股骨粗隆 及膝部体征,以免遗漏同时存在的其他 损伤,如髋关节脱位,膝关节骨折和血 管、神经损伤。
股骨干骨折
解剖与解剖生理
▪ 股骨是人体中最长的管 状骨。骨干由骨皮质构 成,表面光滑,后方有 一股骨粗线,是骨折切 开复位对位的标志。股 骨干呈轻度向前外侧突 的弧形弯曲,其髓腔略 呈圆形,上、中1/3的 内径大体一致,以中上 1/3交界处最窄。
解剖与解剖生理
▪ 股骨干为三组肌肉所 包围,其中伸肌群最 大,由股神经支配; 屈肌群次之,由坐骨 神经支配;内收肌群 最小,由闭孔神经支 配。由于大腿的肌肉 发达,股骨干直径相 对较小,故除不完全 性骨折外,骨折后多 有错位及重叠。
治疗
接骨板
▪ 目前临床报道的接骨板有:点状接触接骨板、 有限接触接骨板、不接触接骨板、桥接接骨 板、微创稳定系统接骨板、锁定加压接骨板 ( LCP )等,其中股骨干骨折治疗以LCP最 为常用。
▪ LCP可用于股骨干各部位,但下1/3段由于髓 腔宽,更适用此型固定
治疗
▪ LCP与普通接骨板相比,LCP在生物力学上具有以下优点: ▪ ① 从力学角度:普通加压接骨板固定原理是依靠接骨板与
▪ 由挤压伤所致股骨干骨折,有引起挤压综合征的可 能性。
挤压综合征
▪ 是指四肢或躯干等肌肉丰富的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1h) 压榨或挤压,当压迫解除后,出现的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 尿和高钾血症为特征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 死亡率超过40%。 ▪ 治疗措施: ▪ 1)抗休克:大量补液,成人每天补液可达6L。 ▪ 2)碱化尿液:一般予以碳酸氢钠静滴。 ▪ 3)利尿脱水:静点甘露醇。 ▪ 4)抗感染:a.保护创口,保持伤口引流通畅,必要时切开
解剖与解剖生理
▪ 股骨干周围的外展肌群, 与其他肌群相比其肌力稍 弱,外展肌群位于臀部附 着在大粗隆上,由于内收 肌的作用,骨折远端常有 向内收移位的倾向,已对 位的骨折,常有向外弓的 倾向,这种移位和成角倾 向,在骨折治疗中应注意 纠正和防止。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固定 的髓内针、钢板,可以被 折弯曲、折断,螺丝钉可 以被拔出。
病因与发病机制
▪ 多数骨折由强大的直接暴力所致,如撞击、挤压等; 一部分骨折由间接暴力所致,如杠杆作用,扭转作 用,由高处跌落等。前者多引起横断或粉碎性骨折, 而后者多引起斜面或螺旋形骨折。
▪ 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可能为不全或青枝骨折;成人股 骨干骨折后,内出血可达500~1000ml,出血多者, 在骨折数小时后可能出现休克现象。
骨皮质之间的摩擦力,术中需要对接骨板进行精确预弯并拧 紧螺钉,使接骨板完全贴服骨皮质,以达到最大的摩擦力效 果,但是这样会增加术中一期复位丢失及术后接骨板断裂的 风险。而LCP依靠接骨板与锁定螺钉的角稳定性及螺钉与骨 皮质之间的把持力来实现对骨折的固定。LCP的螺钉孔设计 为动力加压孔和圆锥形螺纹孔构成动力加压孔可以使用标准 螺钉实现轴向加压,同时也能使拉力螺钉对移位的骨折块实 现加压固定;而圆锥形螺纹孔内具有螺纹,可以和锁定螺钉 螺帽的螺纹锁扣,达到转移螺钉与接骨板之间力矩的作用, 使纵向的应力能够传递至骨折端。
引流,清除坏死组织;b.及早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c.避免 使用对肾脏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d.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 疽。
病因与发病机制
▪ 股骨干上1/3骨折时, 骨折近段因受髂腰 肌,臀中、小肌及 外旋肌的作用,而 产生屈曲、外展及 外旋移位;远骨折 段则向后上、内移 位。
病因与发病机制
▪ 股骨干中1/3骨折时, 骨折端移位,无一 定规律性,视暴力 方向而异,若骨折 端尚有接触而无重 叠时,由于内收肌 的作用,骨折向外 成角。
治疗
平衡持续牵引 可用皮牵引或骨牵引。以便 病人的身体及各关节在床 上进行功能活动。皮牵引 适于12岁以下小儿。12岁 以上青少年和儿童则适于 做骨牵引。持续4-6周,改 用单侧髋人字石膏或局部 石膏装具固定至8-12周, 至骨折完全愈合。
治疗
▪ 成人长骨干骨折的治疗,在20世纪90年代,治 疗理论从AO坚强内固定,向BO生物学接骨术转 变,虽然对生物学接骨术的内容还无统一认识, 但原则是尽量使骨折愈合按照骨折后生物自然 愈合过程来进行,骨外膜和软组织在骨折愈合 过程中起主要作用,骨髓内血供也是重要因素。 髓内针固定为轴心固定,其生物力学较骨外钢 板偏心固定为优越。因此生物学接骨术的涵义 应当包括不剥离或尽少剥离骨外膜,不扩髓, 尽量采用髓内固定,以容许骨折上下关节早日 活动,提高骨折愈合率
童。因骨膜厚,骨质韧性较大,伤时未全断。
分型
分型
分型
治疗
儿童持续牵引治疗 ▪ 根据不同年龄可采用垂直悬吊
皮牵引,平衡持续牵引。
治疗
垂直悬吊皮牵引 适用于3岁以下的儿童股骨 干骨折。将两下肢皮牵引 胶布贴于大小腿两侧,绷 带固定妥当,通过末端扩 张板穿过牵引绳,经滑车 系统加重量,髋关节屈曲 90°,膝关节伸直位进行 牵引,使臀部离床面3-4cm, 应用病儿身体重量作反牵 引。这种方法简易有效, 3-4周后骨折愈合。便于护 理,易被病儿家长接受, 也可在门诊使用简便装置, 回家治疗观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