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壳标准

模壳标准

J M 青岛鑫景祥建材有限公司企业标准JM003—2010代替JM003—2008 玻纤菱镁建筑模壳2010年1月10日发布 2010年4月10日实施青岛鑫景祥建材有限公司济南市杰美菱镁建材研究所发布前言玻纤菱镁建筑模壳目前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提供指导组织生产、交货验收和监督检查的依据,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对JM003—2008《玻纤菱镁建筑模壳》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JM003—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扩大了模壳规格尺寸中高度的规定范围,由原来的300—500mm 扩大至200—500mm;——增加了模壳的均布荷载指标,并制订了检测方法;——增加了模壳的集中荷载指标,并制订了检测方法;——增加了模壳与现浇混凝土粘接强度指标,并制订了检测方法。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有关规定而制订的。

本标准编写格式符合GB/—2000有关规定要求。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三年,到期复审。

本标准由山东省济南市杰美菱镁建材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1.山东省济南市杰美菱镁建材研究所;2.武汉新鸿瑞建材厂;3.青岛鑫景祥建材有限公司;4.广西宝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玉杰、张辉、朱效甲、姜昕、谢毅华、刘蓉梅、刘念杰、朱效兵、朱燕凤、张秀娟、朱效涛、刘霞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M003—2008。

玻纤菱镁建筑模壳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玻纤菱镁建筑模壳的产品分类及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及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菱镁胶凝材料为胶结料,以玻璃纤维布或其它纤维为增强材料所生产的建筑模壳。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本(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624—2006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T 7019—1997 纤维水泥制品的试验方法GB/T 177—198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JC/T 646—2006 玻镁风管WB/T 1018—2002 菱镁制品用工业氯化镁WB/T 1019—2002 菱镁制品用轻烧氧化镁JC/T 688—2006 玻镁平板WB/T 1036—2006 菱镁制品用玻璃纤维布3产品分类及规格玻纤菱镁建筑模壳分类及规格见表1。

表 1 分类及规格注:产品异型规格由设计师与模壳生产厂协商确定。

玻纤菱镁建筑模壳结构形式见图1。

肋4 原材料要求轻烧氧化镁粉轻烧氧化镁粉应符合WB/T 1019—2002中优等品的规定。

4.2工业氯化镁工业氯化镁应符合WB/T 1018—2002的规定。

4.3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布应符合WB/T 1036—2006的规定。

5 技术要求5.1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5.1.1外观质量5.1.1.1 模壳不与现浇混凝土接触的部分应表面平整、洁净,边角整齐完整,不应有影响质量的裂纹、麻面、孔洞,大面必须平整,整体必须规范。

5.1.1.2 模壳表面不应有因脱膜剂而造成的影响制品二次装饰的污染。

5.1.2尺寸允许偏差5.1.2.1 长度、宽度、高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尺寸允许偏差单位:mm5.1.2.2模壳厚度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模壳厚度及允许偏差单位:mm物理力学性能5.2.1 面密度Kg/m2顶板与侧板及法兰三者综合平均面密度应控制在15—17Kg/m2。

5.2.2燃烧性能玻纤菱镁建筑模壳的燃烧性能应符合GB8624—2006A级。

5.2.3抗返卤性:试件在规定环境中放置24小时,其表面应无水珠、无返潮,Cl-含量≤%。

5.2.4抗弯软化系数:不得低于。

5.2.5抗冲击性能:冲击落球重量1Kg,冲击高度米,两相邻侧面、顶面及法兰各冲击 10次,产品应无影响使用效果的破坏痕迹。

5.2.6 法兰不平度:≤10mm。

5.2.7 模壳顶面均布荷载:不小于500Kg/m2。

5.2.8 模壳顶面集中荷载:不小于。

5.2.9 模壳脆化系数:不小于。

胶结料强度:按规定的养护制度养护28d抗折强度不小于5MPa,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

模壳与现浇混凝土粘接强度:不小于1MPa。

6 试验方法试样试样以整个模壳为试样,试样养护龄期应不少于28d。

试验步骤6.2.1 外观质量检查在光照明亮的条件下,眼睛距试件1m处,对试件逐个进行观察,记录影响产品质量的裂纹、孔洞、麻面、油污等缺陷。

6.2.2 长、宽、高尺寸偏差用钢直尺或钢卷尺分别测量模壳两对边法兰的长度,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对边法兰的边长(精确到1mm)与设计值的最大差值作为该试件的长度或宽度尺寸偏差。

将整个模壳翻扣在玻璃板或其它平整的板面上,以模壳最高点的数值与标准值之差作为产品高差。

6.2.3厚度用手电钻分别在模壳顶板、侧板及法兰的不同位置打¢3.2mm孔(孔的数量可由生产方和用户协商而定),用游标卡尺测其孔的深度并记录,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模壳顶板、侧板及法兰的厚度。

6.2.4 法兰不平度将养护龄期不少于28d的成品模壳翻扣在玻璃板或平整的其它板面上,用塞尺测定模壳法兰与平板之间的间隙,取最大间隙值为法兰不平整值。

6.2.5 均布荷载将养护龄期不少于28d的成品模壳反扣在坚实平整的水泥地面上,在壳体顶板上划出受压面积的线框(线框外缘限定在顶板与侧板所形成的弧的里侧平台上),测量受压面积的长和宽。

空载静置2min,按照不少于五级施加荷载,每级荷载不大于模壳自重的2倍,然后在线框内均布重物,重物之间留有适当的空隙,均匀铺满一层重物后不断向上累加,直至满一级荷载值。

前四级每级加荷后静置2min,第五级加荷到模壳自重的10倍后静置5min,此后如继续施加荷载,按此分级加荷方法递增,直至破坏。

记取第一级荷载至破坏荷载总和,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模壳均布荷载。

G均布荷载按公式R=———计算。

L×S其中:R——试件均布荷载,Kg/m2;G——加荷载的累计值,Kg;L——壳体受压面积的长,m;S——壳体受压面积的宽,m。

6.2.6 集中荷载将养护龄期不少于28d的成品模壳反扣在坚实平整的水泥地面上,在壳体顶面找出中心位置,在中心位置上放置一块10×10×10cm的混凝土试块,在试块上铺一块平板,用水平尺将平板找水平,然后在平板上累加荷载,直至达到壳体承受的极限力为止,记录其荷载重值,然后换算成KN。

6.2.7 抗冲击性能将测试完法兰平整度的模壳,固定在落球冲击测试装置上,将模壳中心与落球中心垂直,调整好落球高度后使钢球自由落下,冲击模壳中心,记录冲击同一点的冲击次数与冲击的结果。

模壳法兰、相邻两侧面、顶面皆用上述同一方法进行测试。

6.2.8 面密度取养护龄期不少于28d的完整模壳,称其重量(精确至1Kg),并计算其与现浇混凝土接触的面积之和(精确至)。

G按公式Q =——计算其面密度。

S式中:Q——试件面密度 Kg/m2;G——试件总重量 Kg;S——试件与现浇混凝土接触面的总面积 m2。

6.2.9 燃烧性能不燃性按GB8624—2006规定进行。

抗返卤性a.试件抗返卤性按JC688—2006中6.2.7规定进行。

测定按JM菱镁制品化学分析规程进行。

6.2.11 模壳与现浇混凝土粘接强度6.2.11.1 试样制备试件制备其构造按图1进行。

在养护龄期满28d 的成品模壳的顶板及侧板按规定尺寸取试样各三块。

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与中砂按1∶3(重量比)、水灰比制作水泥浆体,浇注在模壳试件的模框内(拉伸预埋件的位置与垂直度要调整好),标准养护28d 后待测。

6.2.11.2 试验过程养护期满后进行粘接强度测定,将试件安装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拉伸速度为20mm/min,记录每件试件的测试结果及破坏界面情况,取算术平均值。

6.2.11.3 计算结果模壳与现浇混凝土粘接强度T 按下式计算:PT=—— S式中:T ——粘接强度,MPa; P ——最大拉力,N ;S ——水泥沙浆与模壳试件的接触面积,cm 2。

抗弯软化系数按JC/T646—2006规定进行。

胶结料强度按GB/T 177—1985规定进行。

6.2.14 脆化系数 6.2.14.1 试验仪器a.电热恒温干燥箱:控温器灵敏度±2℃;b.材料试验机(检测过程中能测量出延伸值);c.干燥器;d.手提式电动切割机图1 粘接强度试样示意图 1.拉伸预埋件 2.现浇水e.镀铬游标卡尺:量程125mm,分度值0.02mm6.2.14.2 试样尺寸与数量:200mm×200mm,六块。

.3 试样制备取样:按本标准应从板材离边角30mm以内的范围切取。

试件应从外观规格尺寸合格的产品中切取,表面无灰尘及细碎颗粒,边缘平整。

.4 试验过程将加工完毕的试件全部立放在水中浸泡,浸泡试件之间要留有一定间隙,以便水顺利渗透。

浸泡时间为3小时。

将试件从水中取出,用毛巾擦干试件上的附着水。

一组立即在试验机上测断裂延伸率,另一组放入干燥箱中,在65~70℃下烘至恒重。

将烘至恒重的试件放入干燥器中降至室温,然后在试验机上测断裂延伸率。

.5 试验结果烘干板材的相对挠度值按下式计算:a干A干= ———×100%L式中:A干——表示烘干板材的相对挠度值 %;a干——表示烘干板材的三块平均延伸率 mm;L ——表示支距 mm。

浸泡板材的相对挠度值计算a湿A湿= ———×100%L式中:A湿——表示浸水板材的相对挠度值 %;a湿——表示浸水板材的三块平均延伸率 mm;L ——表示支距 mm。

A干脆化系数:R=———A湿7 检验规则检验分类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1.1出厂检验规格尺寸、外观质量,每批产品进行抗冲击检验。

胶结料强度同批产品每3天检测一次。

※玻纤菱镁建筑模壳每100件为一批次。

7.1.2型式检验7.1.2.1 企业标准中规定的所有技术要求。

7.1.2.2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产品有较大改进时;b.正常生产时,每6个月进行一次;c.原材料或生产工艺有较大改进,可能影响产品的性能时;d.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e.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8 标志、运输与贮存标志发货时,生产厂应出具产品合格证,产品上应明确标注产品规格型号,有商标者每件皆贴商标。

运输运输与装卸产品,产品应相对固定。

不得抛掷与互相碰撞,运输工具底面应平整,并有防雨措施。

运输中玻纤菱镁建筑模壳只能立码,不得平码。

8.3贮存玻纤菱镁建筑模壳按不同型号、规格堆放。

堆放场地必须平坦、坚实、防雨。

模壳只能立码,不得平码堆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