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沈阳某商业楼空调系统课程设计系别: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班级:建筑设备Z1211学号:12200138125姓名:丁维维指导教师:孟二林目录摘要 (1)第一章绪论 (2)1.1资料 (2)1.1.1 地质资料 (2)1.1.2 气象资料 (2)1.2室内设计参数 (2)1.3 土建资料 (2)1.4 室内负荷材料 (3)第二章负荷计算 (4)2.1 夏季冷负荷计算 (4)2.1.1 负荷计算说明 (4)2.1.2 围护结构瞬变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4)2.1.3 室内热源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6)2.2 冬季负荷计算 (7)2.3 空调新风负荷计算 (7)2.3.1 新风量的确定原则 (7)2.3.2 新风负荷的计算 (7)2.3.3 新风的设计说明 (8)2.4 空调湿负荷计算 (8)2.4.1 人体湿负荷 (8)第三章确定空气处理方案,选择空气处理设备 (10)3.1 空气处理方案及风量计算 (10)3.1.1确定空调处理方案的因素 (10)3.2确定空调处理方案 (10)3.2.1全空气系统 (10)3.2.2空气-水系统 (11)3.3空调处理方案总结 (12)第四章确定冷热源及设备选型 (13)4.1风冷热泵机组与水冷螺杆冷水机组的比较 (13)4.2冷冻机组选择 (13)4.2.1冷冻站负荷的确定 (13)4.2.2冷水机组类型的选择 (13)第五章末端设备的选型 (16)5.1风机盘管选型 (16)5.1.1风机盘管选型要求 (16)5.2新风机组选型 (16)5.3全空气机组选型 (16)第六章气流组织确定 (22)6.1 气流组织 (22)6.1.1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两个基本原则 (22)6.1.2 气流组织基本形式的简要介绍 (22)6.2 气流组织方案的确定 (23)6.3散流器送风的设计计算 (23)第七章通风管路布置与水力计算 (26)7.1 风管管道设计 (26)7.1.1 风管的布置 (26)7.2 管段断面尺寸确定 (26)7.2.1 确定风量 (26)7.2.2 推荐流速 (26)7.2.3 确定断面尺寸 (30)7.3风道阻力计算方法 (31)7.3.1 沿程阻力 (31)7.3.3 计算方法 (32)第八章水系统设计 (33)8.1 空调水系统的构成 (33)8.2空调冷冻水系统设计 (33)8.2.1系统连接方式 (33)8.2.2冷冻水系统水力计算 (33)8.3冷凝水系统 (40)8.4 水泵与附件的选择 (40)8.3冷凝水系统 (42)8.4 水泵与附件的选择 (42)8.4.1 冷冻水泵 (42)第九章消声与减震 (44)9.1消声 (44)9.1.1消声装置的布置位置 (44)9.2减振 (44)9.2.1设备的减震 (44)参考文献 (45)摘要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沈阳市某商务楼进行空调系统设计。
该建筑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总建筑面积8894平方米,建筑内有地上5层,地下1层。
该设计内容包括冷负荷计算,空气处理方案的选择,空调末端设备的选型,水管风管系统的设计,并进行设计说明书的编制和施工图的绘制。
该设计作为整栋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一至五层的中央空调系统。
在此设计空调方式采用了全空气、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两种空调相结合的方案,一楼选用全空气系统,二至五层为风机盘管加新风机组,冷源选取为活塞式冷水机组,用于满足空调季对冷量的需求。
空调方式采用了全空气、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两种空调相结合的方案。
【关键字】商业楼空调系统、风机盘管、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第一章绪论1.1资料1.1.1 地质资料设计地点:沈阳城市位置:北纬41°48´、东经125°31´1.1.2 气象资料1.1.2.1 大气压力夏季大气压力:99.78kpa ,冬季大气压力:101.39kpa1.1.2.2 室外气象条件(1)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9℃,夏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1.4℃;(2)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5.4℃;(3)室外风速:冬季平均风速 2.7m/s,夏季平均风速 2.4m/s。
1.2室内设计参数办公楼的设计标准如下:夏季:t R =26℃,φ=60%;冬季:t R =20℃,φ=50%。
舒适性空调:温度变化范围:t±2℃湿度变化范围:φ±10%1.3 土建资料外墙:地上各层墙体为370砖墙,内外粉刷,加水泥砂浆砖墙,为Ⅱ型;墙体颜色为中色;外窗:双层5mm厚普通玻璃,铝合金框双层窗,一般按无外遮阳且配备活动百叶帘作内遮阳考虑,做玻璃幕墙;外门:参照玻璃幕墙作法;屋面:7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加100mm厚水泥膨胀珍珠岩保温层,K=0.44W/ (m2*k)。
1.4 室内负荷材料1.4.1 人员情况人员密度:0.89(人/ m²)人员活动情况:0:00—23:001.4.2照明、设备情况大厅、走廊、楼梯间为荧光灯,明装,其负荷为:20W/ m²;空调设备运行时间为24小时,开灯时间16小时。
第二章负荷计算2.1 夏季冷负荷计算2.1.1 负荷计算说明在空调系统设计中,计算冷负荷的方法有谐波反应法与冷负荷系数法两种:(1)谐波反应法又称为负荷温差法:由两个过程组成,一个是外部干扰和室内室外综合温度形成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考虑支护结构的周期和对外干扰和外部干扰衰减延迟;二是冷负荷扰动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热扰动的对流和辐射。
第一部分为瞬时冷负荷,第二部分是整体考虑储藏室只有瞬时冷负荷后,两部分叠加可以计算冷负荷时间。
(2)冷负荷系数法:冷负荷系数法是一种简化计算法,直接从各子逐时负荷进行了冷负荷和冷却负荷扰动的温度系数。
空调系统的设备容量、管道的尺寸以及系统总风量的根本决定因素是房间的冷、热、湿负荷。
人体散湿、开敞式水表面散湿以及食物等散湿形成的湿负荷;门窗缝隙冷热风渗透的冷、热量;开启外门形成的冷、热负荷。
夏天冷负荷计算采用《规范》规定的冷负荷系数法,该方法采用动态逐时计算各项负荷,逐时叠加取最大值为房间的冷负荷。
本设计以职工活动中心为例进行计算说明,其余房间计算方法相同,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汇总负荷以表格形式列出。
本设计中,采用逐时冷负荷法计算最大冷负荷。
冷负荷与湿负荷相互结合可以作为整个空调系统设计的依据。
而热负荷的计算在大多数建筑得空调设计中只起到一个校核的作用。
但若所设计场所有内外区之分,在冬季可能外区需要供热,而内区需要供冷。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热负荷计算。
并且也可以以此为依据充分利用建筑物的余热,即对本建筑配备热回收装置,既节能,又减少投资。
某一时刻的房间的瞬时得热量可能与冷负荷不相等,所以制冷系统的冷量采用逐时计算时并不是简单的将所有空调房间的最大冷负荷进行叠加,而是逐时叠加,所以空调系统所选设备的装机冷量为出现的最大值。
2.1.2 围护结构瞬变传热形成的冷负荷2.1.2.1 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在日射和室外气温的影响下,外墙和屋面瞬时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Q c(τ)=AK(t c(τ)-t R) (2-1) 式中:Q c(τ) ——外侧墙体或建筑屋面的逐时冷负荷,W;K ——外侧墙体或建筑屋面的传热系数,W/(m2·℃),可据外侧墙体或屋面的不同构造,见《暖通空调》(第二版)附录2-2附录2-3中查取;A ——外墙和屋面的面积,m2 ;t c(τ) ——外侧墙体或建筑屋面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t R ——室内计算温度,℃。
各围护结构的冷负荷温度值都是以北京地区气象参数为依据计算出来的,对于不同设计地点、不同的外表面放热系数、不同的维护结构表面颜色应对t c(τ)值进行修正t c(t d。
其地点修正值t d可由附录2-6查到。
所以外墙和屋面的冷负τ)+荷计算温度为:t′c(τ)=( t c(τ)+ t d) kαkρ(2-2) 式中:t′c(τ)——修正后的墙体和屋面的瞬时冷负荷计算温度(℃);kα——外表面传热系数修正值;kρ——外表面吸收系数修正值;因设计地点在南京,此项将进行修正。
2.1.2.2 玻璃幕墙和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在室内外温度差作用下,通过玻璃幕墙和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Q c(τ)=c w A w K w(t c(τ) +t d–t R) (2-3) 式中:Q c(τ) ——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W;K w——外玻璃窗传热系数,W/(m2·℃);C w ——K w的修正系数,可以从<暖通空调》附录2-9查到;A w——窗口面积,m2;t c(τ)——外窗玻璃的冷负荷温度的逐时值,℃。
2.1.2.3 透过玻璃幕墙和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冷负荷的计算方法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日射得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按下式计算:Q c(τ)=C a A w C s C i D j max C LQ(2-4) 式中:C a ——有效面积系数;A w ——窗玻璃的净面积,m2;C s ——窗玻璃的遮阳系数;C i ——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D j max ——日照得热因数最大值,(W/m2);C LQ ——窗玻璃冷负荷系数。
2.1.3 室内热源散热形成的冷负荷2.1.3.1 照明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查规范如下:表2-1 建筑照明密度取值照明得热引起瞬时冷负荷:其计算公式如下:(2-5)=2⨯⨯)τ(11000N⨯nnQ⨯C l qτ式中:Q——照明得热量(W);τ1n——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暗装荧光灯镇流器的消耗功率的取n1=1.0;2n——灯罩隔热系数,利用自然通风散热取n2=0.6;C——照明冷负荷系数;lClq——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见《暖通空调》附录2-22。
2.1.3.2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人体显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式为:Q c(τ)=q s nψC LQ(2-6) 式中:Q c(τ)——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q s——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W;n ——室内全部人数;ψ——集群系数;C LQ——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
人体潜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公式为:Q c(τ)=q l nψC LQ(2-7) 式中:Q c(τ)——人体潜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q l——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的成年男子潜热散热量,W;n——室内全部人数;ψ——群集系数。
2.2 冬季负荷计算本次设计利用单位面积面积热指标法对冬季的热负荷进行估算:Q c(τ)=q F A (2-7) 式中:Q c(τ)——供暖设计热负荷,W;q F——房屋建筑面积,m2;A ——面积热指标,W/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