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2·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下功夫·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之一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3·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违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2)物质世界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4)从根本说上,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5)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6)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5·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3)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
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征。
6·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2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3·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4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失去了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因而必然被新事物所代替。
②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腐朽过时的东西,吸收并发展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添加了旧事物中不能容纳的新的内容。
③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7·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1·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的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同一性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的得到发展。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1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2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向各有不同的性质3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特殊性即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重量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肯定: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促成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8·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规律及其客观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是客观的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联系: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的表现:·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0·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有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去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区分是相对的,不应该也不肯把它们截然分开11·价值及其特性含义: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特性: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12·价值评价及其特点特点: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一般来说,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13·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理论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时间经验、新的思想形成新认识的过程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也是我们党的一条政治经验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坚决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1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总之,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表现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1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16·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17·人民群众在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作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8·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式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变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具象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