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外部性10.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外部性的含义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影响,但并不为此承担相应成本或获得相应收益。
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
正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好的影响,但并没有获得相应收益;负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但并没有为此承担相应成本。
2.外部性与经济效率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效率。
负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所以社会供给曲线位于市场供给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过剩。
正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所以社会价值曲线位于市场需求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短缺。
3.解决外部性的方法(1)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
其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科斯定理在于说明,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市场势力就足够大,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2)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①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②慈善行为;③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④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私人经济主体可能通过以上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但在现实中,由于一些限制性因素,使得私人主体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
比如交易成本可能很昂贵;各方都可能竭力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使谈判破裂;或者因为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太多,要协调各方利益不太可能。
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使外部性内在化,进而达到帕累托最优。
(3)政府解决外部性的方法①征收庇古税(矫正税)庇古税是用于纠正外部性影响的税收。
按照庇古的观点,当企业的活动具有外部性时,企业在它的生产活动中面对的是错误的价格,政府可以通过征税或补贴来矫正价格。
当企业的活动具有正外部性时,应当给它补贴;当企业的活动具有负外部性时,应当对它征税,这样可以获得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这种能导致有效资源配置的税收被称为庇古税。
在庇古税制度下,庇古税决定了污染的价格,只要税率不变,污染的价格就不变,而需求曲线的移动改变了污染量,使污染量变化。
如图10-1所示。
图10-1 庇古税的均衡②污染许可证制度污染许可证制度指政府规定一个总的污染数量,给每个企业发放一定量排污许可证,并允许企业对许可证进行交易,这种制度能通过市场手段使经济运行有效率。
在污染许可证制度下,污染许可证的发放量决定了污染量,只要许可证的数量不变,污染量一般不会变,而需求曲线的移动改变了污染价格,使污染价格降低。
图10-2 污染许可证的均衡(4)结论市场可以使市场上的卖者和买者的总剩余最大化,而且,这通常是有效率的。
但是如果市场出现了外部性,市场均衡就不能使整个社会的总收益最大化,从而市场是无效率的。
科斯定理认为,他们可以自己谈判,并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但是,如果交易成本很高,就需要政府政策来提高效率。
庇古税和污染许可证制度优于命令—控制政策,因为它们以较低的成本减少污染,从而增加了清洁环境的需求量。
10.2 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1.外部性(externality)(西北大学2003研;北京师范大学2004、2010研)答:外部性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
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支付相应的成本和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外部性。
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政府可以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利用相应的经济手段,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
2.外部性内在化(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答:外部性内在化指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当某种物品或劳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被调整到足以使得个人或厂商的决策考虑其所产生的外部效应时,就实现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为此,政府通常采取两类措施:矫正性的税收和矫正性的财政补贴。
前者意在对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通过对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劳务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大小的税收,将其私人边际成本提高至同社会边际成本相一致的水平,以此实现负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后者意在对私人边际效益的调整,通过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劳务的消费者发放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效益大小的财政补贴,将其私人边际效益提高到同社会边际效益相一致的水平,以此实现正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3.矫正税(corrective tax)答:矫正税是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
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排污者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两者相等。
这个方法最初是由庇古在其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提出来的,所以又称庇谷税。
理想的矫正税应该等于负的外部性的活动引起的外部成本。
作为解决污染的方法,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爱通常大于管制,因为税收可以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减少污染。
实际上,矫正税规定了污染的价格,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企业。
与大多数其他税不同,矫正税改变了激励,使其考虑到外部性的存在,从而使资源配置向社会最适水平移动,因此,矫正税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又提高了经济效率。
4.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西北大学2004研;北京师范大学2004、2006研;深圳大学2010研)答: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由斯蒂格勒根据科斯于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这篇论文的内容概括而成。
其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
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西方学者认为,明确的财产权及其转让可以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
以污染问题为例,科斯定理意味着,一旦所需条件均被满足,则污染者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就会趋于上升,直到与边际社会成本曲线完全重合,从而污染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将下降至社会最优产量水平。
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
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
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效果的问题了。
5.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答:交易成本指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它包括:①获取某种产品质量信息的成本,如产品价格、使用性和耐久性等;②交易双方进行谈判的成本;③交易双方履行合同的成本。
交易成本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点:①在一段时期内某一时点的交易数量;②在一段时期内某一时点成交的货物数量;③每次交易中参与者的数目;④每次交易的货物数量。
二、复习题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汽车废气有负外部性,因为它产生了使其他人不得不呼吸的烟雾。
由于这种外部性,空气往往要受到严重污染。
联邦政府努力通过规定汽车的排放废气标准来解决这个问题。
联邦政府还对汽油征税,以减少人们开车的次数。
正外部性的例子:修复历史建筑具有正外部性,因为那些在这种建筑物附近散步或骑车的人会享受到这些建筑的美丽,并感受到这种建筑物的历史沧桑。
建筑物的所有者得不到修复的全部利益,因此,他们往往很快就遗弃了这些建筑物。
许多地方政府对这个问题的反应是对拆毁历史建筑物实行管制,并向修复这些建筑物的所有者提供税收减免。
2.用供求图解释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负外部性的影响。
答:生产中的负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即社会资源配置的失当。
如图10-3所示,图中水平直线D MR=是某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MC则为其边际成本曲线。
由于存在着生产上的负外部性(例如生产造成的污染),社会的边际成本高于私人的边际成本,从而社会边际成本曲线位于(私人)边际成本曲线的上方,它由虚线(MC ME+)表示。
虚线(MC ME+)与私人边际成本曲线MC的垂直距离,亦即ME,可以看成所谓边际外部不经济,即由于厂商增加一单位生产所引起的社会其他人所增加的成本。
竞争厂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产量定在价格(亦即其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处,即为X*;但使社会利益达到最大的产量应当使社会的边际收益(可以看成为价格)等于社会的边际成本,即应当为**X。
因此,生产的外部不经济造成产品生产过多,超过了帕累托效率所要求的水平X,造成产品生产的过剩。
**图10-3 负外部性的影响3.专利制度怎样帮助社会解决外部性问题?答:专利制度帮助社会解决了技术外溢而产生的外部性问题。
具体来讲:先进国家在向其他国家输出消费品时,必须要宣传其产品的性能,甚至公布部分技术指标,这就会将一些技术无意识地传播到贸易进口国,这就是“技术外溢”。
技术外溢是一种正的外部性,即发明该技术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
专利法通过给予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排他性地使用自己的发明而保护了发明者的权利。
当一个企业做出了技术突破时,它可以为这种技术突破申请专利并使自己占有大部分经济收益。
专利通过赋予企业对其发明的产权来把外部性内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