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
马氏体转变(pearlite transformation)
两种马氏体比较
立体形态
亚结构
Ms(230℃)为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
M f(-50℃)为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
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问题: 如将一根直径5mm的热轧钢试样加热到650℃,等
温15s后淬火水中,问等温转变曲线可否用来分析最 后得到的组织?
不能
原因:等温转变曲线是描述过冷奥氏体的转变的。热轧 共析钢加热到650 ℃并未发生奥氏体化。
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晶粒度 评定标准
一般生产中把奥氏体晶粒大小分为18个级别,其中1级最粗,8级最细,超过 8级以上的称为超细晶粒。
关系式
晶粒度的级别G与晶粒大小之间的关系为:
N = 2G-1
G:晶粒度级别; N: 100X时,平均晶粒数目/inch2(6.45cm2)
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例题: 晶粒度级别N可由关系式N=2G-1确定。式中n
加热与冷却速度对临界点的影响
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扩散型
固态相变 类型
非扩散型
半扩散型
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1、奥氏体的结构 奥氏体是碳溶于γ-Fe所形成的固溶体。在合金钢中,
除了碳原子外,溶于γ-Fe中的还有合金元素原子。
共析钢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形核 长大 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均匀化
等温冷却 连续冷却
过冷奥氏体
奥氏体不同冷却方式示意图 1—等温冷却 2—连续冷却
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图9.5 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的分析
水平A1钢的临界点 (723℃),
即奥氏体与珠光体的平衡温度
中间曲线 左边过冷奥氏体转变开始线, 右侧一条为过冷奥氏体转变终了线。
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控制
晶粒度
是表示晶粒大小的一种尺度。是以单位面积内 晶粒的个数或每个晶粒的平均面积与平均直径。
类别
起始晶粒度
实际晶粒度
本质晶粒度
默认
验刚的代互方指表指相法临在在接,对界某某触即温一钢一时将度条来热的钢以件说处晶加上下,理粒热奥,加大如到奥氏热小果(氏体条。9不体形3件0成特下的±刚别,长1刚0指所大)完得倾明摄成到向,氏,的,度一其晶通,般晶粒常保粒是尺采温边指寸用3界。-奥标5刚准小时实 后粒,钢测,在定氏1其体~奥4化级氏后者体的称晶实为粒本大际质小晶粗。粒晶晶大粒粒小钢度。。在5~8级者称为本质细晶
扩散的分类
有无浓 度变化
扩散方向
自扩散 :原子经由自己元素的晶体点阵而迁移的扩散 (如纯金属或固溶体的晶粒长大-无浓度变化)
互扩散:原子通过进入对方元素晶体点阵而导致的扩散 (有浓度变化)
下坡扩散:原子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进行的扩散。
上坡扩散:原子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进行的扩散。
是否出 现新相
原子扩散:扩散过程中不出现新相。 反应扩散:由之导致形成一种新相的扩散.
第八章 扩 散 第二节 扩散定律
菲克(Fick A)第一定律 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某一单位面积截
面的扩散物质流量(扩散通量J)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表达式: J=-D(dc/dx)。 (C-溶质原子浓度;D-扩散系数)
适用条件:稳态扩散 - dc/dt=0,浓度及浓度梯度不 随时间改变。
为当线放大100倍时,在每个6.45cm2面积中观 察到的晶粒数,计算当晶粒度为7级时,晶粒的 实际平均直径。
解: n=27-1=64
d平均=√645/(1002×64) =0.032(mm)
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加热温度 保温时间
晶粒度影响因素
加热速度
化学成分
原始组织
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冷却方式
凸出形核:
经验公式
再结晶温度
高纯金属:T再=(0.25-0.35)Tm。 工业纯金属:T再=(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0.45)Tm。 合金:T再=(0.4-0.9)Tm。
注:再结晶退火温度一般比上述温度高100~200 ℃。
第七章、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
• 临界变形量:
达到某一数值(2~10%)时,晶粒特别粗 大,主要是G/N的比值大。(临界变形度)。
• 扩散原子能固溶; 扩散原子在基体有一定固溶度。
• 温度足够高; 温度 ,原子热振动越激烈,原子激活迁移几率越大。
• 时间足够长 扩散原子的每次随机跃迁距离只有nm级,需长时间
第八章 扩 散
第三节 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
温度、晶体结构、成分、其他 影响程度:温度-成分-结构-其它
第八章 扩 散
金属学与热处理 复习
Metallurgy and Heat Treatment
主讲人:王淑艳 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七章、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
典型退火的过程,随着保温时间和延长和温度升高,
可分为和晶粒长大三个阶段。
回复、再结晶的定义及性能变化及应用。
再结晶形核机制
亚晶长大形核 (变形量较大时)
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第一节 概 述
热处理及其作用
定义 最终热处理
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 加热到预定的温度,保温一 定的时间,然后以预定的方 式冷却到室温的一预种备热热加处工理 工艺。
热处理工艺示意图
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热处理与相图
原则上只有在加热 或冷却时发生溶解度显 著变化或者同素异构转 变的,即有固态相变的 金属或合金,才能进行 热处理。纯金属、某些 单相合金等不能进行热 处理强化的,只能采用 加工硬化的方法。
晶粒长大方式
正常长大 按加工的温度
反常长大
分类
冷加工 热加工
再结晶图: 将晶粒大小、退火温度与变形量的关系绘制成 立体图形,称为再结晶图。
第八章 扩 散
扩散机制
空位机制
固态扩散的条件 间隙机制
固态扩散需满足下列四个条件。
• 具有驱动力:化学位梯度; 此外, 温度梯度,应力梯度,表面自由能差,以及电场和磁 场的作用也可引起扩散
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珠光体转变(pearlite transformation)
共析成分的过冷奥氏体从Al以下至C曲线的“鼻尖”以上, 即Al~550℃温度范围内会发生珠光体转变,为全扩散型转
变,即铁原子和碳原子均进行扩散运动。
按形态
片状珠光体 粒状珠光体
不同
形成条件 组织
性能
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