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综合性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通过测量静止液体点的静水压强,加深理解位臵水头、压强水头、及测管水头的基本概念;观察真空现象,加深对真空度的理解;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测量油的重度。

二、实验装臵本实验装臵如图1.1所示图1.1流体静力学综合性实验装臵图1.测压管2.带标尺测压管3.连通管4.真空测压管5.U 型测压管6.通气阀7.加压打气球8.截止阀9.油柱 10.水柱 11.减压放水阀说明:1.所有测压管液面标高均以标尺(测压管2)零度数为基准;2.仪器铭牌所注▽B 、▽C 、▽D 系测点B 、C 、D 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基准,则▽B 、▽C 、▽D 亦为ZB 、ZC 、ZD3.本仪器中所有阀门旋柄顺管轴线为开。

4.测压管读数据时,视线与液面保持水平,读凹液面最低点对应的数据。

三、实验原理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const γpz =+或h p p γ+=0式中:z —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臵高度;p —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0p —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γ—液体容重; h —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上式表明,在连通的同种静止液体中各点对于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相等。

利用液体的平衡规律,可测量和计算出连通的静止液体中任意一点的压强,这就是测压管测量静水压强的原理。

压强水头γp和位臵水头z 之间的互相转换,决定了夜柱高和压差的对应关系:h γp ∆=∆ 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 型侧管,在压差相同的情况下,利用互相连通的同种液体的等压面原理可得油的比重So 有下列关系:21100h h h γγS w+==图1.2 图1.3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o 。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搞清仪器组成及其用法。

包括: 1)各阀门的开关;2)加压方法 关闭所有阀门(包括截止阀),然后用打气球充气; 3)减压方法 开启筒底阀11放水4)检查仪器是否密封 加压后检查测管1、2、5液面高程是否恒定。

若下降,表明漏气,应查明原因并加以处理。

2.记录仪器号N O。

及各常数(计入表1.1)3.量测点静压强(各点压强用厘米水柱高表示)。

1)打开通气阀6(此时p o=0),记录水箱液面标高▽0和测管2液面标高▽H(此时▽o =▽H);2)关闭通气阀6及截止阀8,加压使之形成P o>0,测记▽o及▽H;3)打开放水阀11,使之形成P o<0(要求其中一次p Bγ<0,即▽H<▽B),测记▽o及▽H4.测出4号测压管插入小水杯中的深度。

5.测定油比重So。

1)开启通气阀6,测记▽o;2)关闭通气阀6,打气加压(P o>0),微调放气螺母使U型管中水面与油水交界面齐平(图1.2),测记▽o及▽H(此过程反复进行三次);3)打开通气阀,待液面稳定后,关闭所有阀门;然后开启放水阀11降压(P o<0),使U型管中的水面与油面齐平(图1.3),测记▽o及▽H(此过程亦反复进行三次)。

3五、实验成果及要求1.记录有关常数。

实验装臵台号NO.________ 各测点的标尺读数▽B = cm ,▽C = cm ,▽D = cm ,γw = 9.8*10-3N/cm 32.分别求出各次测量时A 、B 、C 、D 点的压强,并选择一基准检验同一静止液体内的任意二点C 、D 的(γpz +)是否为常数。

3.求出油的容重。

4.测出4号测压管插入小水杯水中深度。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2.当P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O γ。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5.过C 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6.分析在实验测量过程中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尽量减少误差。

实验(五)恒定总流伯努利方程综合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观察恒定流条件下管道断面或管程高度发生改变时,水流的位臵时能、压强势能和动能的沿程变化规律;考察均匀流、渐变流、急变流及水流的特征;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绘制测压管的水头线和总水头线。

二、实验装臵本实验的装臵如图5.1所示图5.1伯努利方程综合性实验装臵图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6.恒压水箱7.测压计8.滑动测量尺9.测压管 10.实验管道 11.测压点 12.毕托管 13.流量调节阀说明本仪器测压管有两种:1.毕托管侧压管(表3.1中标*的测压管),用以测读毕托管探头对准点的总水头H ’(g u p2z 2++=γ),需注意一般情况下H ’与断面总水头H (gυγp z 22++=)不同(因一般u ≠υ),它的水头线只能定性表示总水头变化趋势;2.普通测压管(表3.1未标*者),用以定量量测测压管水头。

实验流量用阀13调节,流量由体积时间法(量筒、秒表另备)、重量时间法(电子秤另备)或电测法测量(以下实验类同)。

三、实验原理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

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能量方程式(i=2、3……,n )i w i i i i h gp z g p z -+++=++122111122υαγυαγ取α1 = α2 = … αn = 1,选好基准面,从已设臵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γp z +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υ及g22αυ,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哪些测管是普通测压管,哪些是毕托管测压管,以及两者功能的区别。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检查调节阀关闭后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

如不平则需查明故障原因(例连通管受阻、漏气或夹气泡等)并加以排除,直至调平。

3.打开阀13,观察思考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2)位臵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3)测点(2)、(3)测管水头同否?为什么?4)测点(12)、(13)测管水头是否不同?为什么?5)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管水头如何变化?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毕托管供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

5、改变流量两次,重复上述测量。

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19号测管液面接近标尺零点。

注意:(1)实验时流量不宜太小,以保证测量精度;(2)当改变流量时,必须在流量稳定后再进行测量。

五、实验成果及要求 1.记录有关常数均匀段D 1= cm 缩管段D 2= cm 扩管段D 3= cm 水箱液面高▽o= cm 上管道轴线高程▽c= cm注(1)测点6、7所在断面内径为D 2,测点16、17为D 3,余均为D 1。

(2)标*者为毕托管测点(测点编号见图3.2)。

(3)测点2、3为直管均匀流段同一断面上的两个测压点,10、11为弯管非均匀流段同一断面上的两个测点。

.2.量测(γpz +)并计入表3.2表5.2 测记(γp z)数值表 (基准面选在标尺的零点上) 单位:cm3.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4.绘制上述成果中最大流量下的总水头线E-E 和测压管水头线P-P (轴向尺寸参见图3.2,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可以绘在图3.2上)。

提示:1.P-P 线依表3.2数据绘制,其中测点10、11、13数据不用;2.E-E 线依表3.3(2)数据绘制,其中测点10、11数据不用 3.在等直径管段E-E 与P-P 线平行图5.2六、成果分析及讨论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3.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4.毕托管所显示的总水头线与实测绘制的总水头线一般都略有差异,试分析其原因5.试问避免喉管(测点7)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太高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

表5.3计算数值表(1)流速水头(2)总水头(αp z V 2++) 单位:cm七、课外拓展1.利用图5.1实验装臵证明缓变流断面测压管水头为一常数实验方案设计2.自循环虹吸原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六)动量定律综合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测定射流对平板的冲击力,验证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的动量方程;了解动量与流速、流量、出射角度、动量矩等概念,测定动量修正系数;了解活塞式动量定律实验仪原理、构造及其使用方法,进一步启发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实验装臵本实验的装臵如图6.1所示图6.1动量定律综合型实验装置图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极调速器4.水位调节阀5.恒压水箱6..管嘴7.集水箱8.带活塞的测压管9.带活塞和翼片的抗冲平板10.上回水管自循环供水装置1由离心式水泵和蓄水箱组合而成。

水泵的开启、流量大小的调节均由调速器3控制。

水流经供水管供给恒压水箱5,溢流水经回水管流回蓄水箱。

流经管嘴6的水流形成射流,冲击带活塞和翼片的抗冲平板9,并以与入射角成90。

的方向离开抗冲平板。

抗冲平板在射流冲力和测压管8中的水压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活塞形心水深h c可由测压管8测得,由此可求得射流的冲力,即动量力F。

冲击后的弃水经集水箱7汇集后,再经上回水管10流出,最后经漏斗和下回水管流回蓄水箱。

为了自动调节测压管内的水位,以使带活塞的平板受力平衡并减少摩擦阻力对活塞的影响,本实验装置应用了自动控制的反馈原理和动摩擦减阻技术,其构造如下:带活塞和翼片的抗冲平板9和带活塞套的测压管8如图3.4所示,该图是活塞退出活塞套时的分部件示意图。

活塞中心设有一细导水管a,进口端位于平板中心,出口端伸出活塞头部,出口方向与轴向垂直。

在平板上设有翼片b,活塞套上设有窄槽c 。

工作时,在射流冲击力作用下,水流经导水管a向测压管内加水,当射流冲击力大于测压管内水柱对活塞的压力时,活塞内移,窄槽c关小,水流外溢减少,使测压管内水位升高,水压力增大。

反之,活塞外移窄槽开大水流外溢增多,测压管内水位降低,水压力减少。

在恒定射流冲击下,经短时间的自动调整,即可达到射流冲击力和水压力的平衡状态,这时活塞处在半进半出、窄槽部分开启的位置上,过a 流进测压管的水量和过c 外溢的水量相等。

由于平板上设有翼片b ,在水流冲击下,平板带动活塞旋转,因而克服了活塞在沿轴向滑移时的静摩擦力。

为验证本装置的灵敏度,只要在实验中的恒定流受力平恒状态下,人为地增减测压管中的液位高度,可发现即使改变量不足总液柱高度的±5‰(约0.5-1mm ),活塞在旋转下亦能有效地克服动摩擦力而作轴向位移,开大或减少窄槽c ,使过高的水位降低或过低的水位提高,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