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试卷}高一语文下册3月月考试题[仅供参考]

{高中试卷}高一语文下册3月月考试题[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20XX年高一语文下册3月月考试题全卷分为Ⅰ、Ⅱ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请将本卷所有试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计分。

...................一. 基础知识(共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阿.(ē)谀万乘.(chéng)跬.(kuǐ)步锄耰棘矜.(jīn)B.鸡豚.(tún)行.伍(háng)衣帛.(bó)瓮牖.(yǒu)绳枢C.譬.如(pì)氓.(máng)隶逡.(qūn)巡锲.(qì)而不舍D.铜臭.(chòu)茁.壮(chuó)驽.(nǔ)马度.(duó)长絜大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贻笑大方稿暴浮躁磨励B.嬴粮景从膏腴疲敝舟楫C.沧海一栗阡徙慰藉庠序D.流血漂橹鞭笞藩篱孝悌3.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海信数码迈出3G___第一步,推出无线宽带产品。

②夏立言向联合国记者声称:“将台湾___在世界公共卫生分工网络外,实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损失。

”③要勤,要有恒心和毅力。

___是文学家也好,哲学家也好,___有水滴石穿、百折不挠的精神。

A、熔合驱除不管都要B、熔合驱除不论也要C、融合摒除不论也要D、融合摒除不管都要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攻克这个困扰人们多年的科技难关。

B、我市数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经过数夜蹲守,终于抓获了这起枪杀案的犯罪嫌疑人。

C、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

D、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天安门广场欢声雷动,人们为这一振奋人心的大喜事而弹冠相庆....。

5.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能有今天的成功,中华民族能有现在的荣耀,靠的是全体勇敢的中国人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B、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和质量检测等部门进行了整顿。

C、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D、伊朗空军日前警告:一旦以色列采取任何愚蠢行动,伊朗空军将在最短的时间内锁定并轰炸以色列目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6—13题。

(16分,每小题2分)(一)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选自《师说》)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

B、是故无.贵无贱无,没有。

C、其出.人也远矣出,超过。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竟然。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从而师.之A、吾师.道也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小.学而大遗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9.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二)鲁饥,臧文仲言于庄公曰:“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

铸名器,藏宝财,固民之殄病是待。

今国病.矣,君盍.以名器请籴于齐?”公曰:“谁使?”对曰:“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

辰①也备卿,辰请如齐。

”公使往。

从者曰:“君不命吾子,吾子请之,其为选事乎?”文仲曰:“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

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

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君也。

”文仲以鬯②圭与玉磬如齐告籴,曰:“天灾流行,戾于弊邑,饥馑荐降,民羸几卒,大惧乏周公太公之命祀、职贡业事之不共而获戾。

不腆先君之币器,敢告滞积,以纾执事,以救弊邑,使能共职。

岂唯寡君与二三臣实受君赐,其周公、太公及百辟神祇实永飨而赖之!”齐人归其玉而予之.籴。

晋文公解曹地以分诸侯。

僖公使臧文仲往,宿于重馆。

重馆人告曰:“晋始伯而欲固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诸侯。

诸侯莫.不望分而欲亲晋,皆将争先;晋不以固班,亦必亲先者。

吾子不可以不速行。

鲁之班长而又先,诸侯其.谁望之?若少安,恐无及也。

”从之,获地于诸侯为多。

反,既复命,为之请曰:“地之.多也,重馆人之力也。

臣闻之曰:‘善有章,虽贱赏也;恶有衅,虽贵罚也。

’今一言而辟境,其.章大矣,请赏之。

”乃出而爵之。

(取材于《国语·鲁语》)[注释]①辰:臧文仲名辰。

②鬯:读chànɡ。

鬯圭、玉磬,都是名贵的玉器。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诸侯之信.信:信任B.今国病.矣病:困苦C.贤者急.病而让夷急:勇于承担D.今我不如.齐如:如同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君盍.以名器请籴于齐B. 齐人归其玉而予之.籴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地之.多也C.诸侯莫.不望分而欲亲晋D. 诸侯其.谁望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其.章大矣1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臧文仲为国事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①铸名器,藏宝财,固民之殄病是待②辰也备卿,辰请如齐③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④天灾流行,戾于弊邑⑤晋不以固班,亦必亲先者⑥从之,获地于诸侯为多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④⑤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臧文仲的政治主张是“重国轻民”,认为当国家危难时,百姓应献出财宝来救国。

B.臧文仲认为,为官者要体恤百姓、勤勉理事,面对困难时,要勇于主动承担重任。

C.臧文仲出使齐国,言辞恳切,以礼动之,圆满完成任务,显示了杰出的外交才能。

D.臧文仲从善如流,采纳重馆人的建议使国家获得了更多土地,却又不据功为己有。

第Ⅱ卷否则不计分。

请将本卷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三、翻译句子(6分,每小题2分)1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分)1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2分)16.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君也。

(2分)四、补全横线上的句子(14分,每空1分)1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8、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19、不违农时,;,鱼鳖不可胜食也。

20、“揭竿而起”一语见于时期文学家写的《》。

其中讲到陈涉起义时,说他“蹑足行伍之间,而,,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揭竿为旗。

21、江间波浪兼天涌,。

22、,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阅读杜甫的两首诗,回答23~25题。

(共8分)《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3、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句过于气象宏伟,适宜用在生长英雄之地,用在昭君村上是不合适不协调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咏怀古迹》(其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①,指挥若定失萧曹②。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①指商代伊尹,周代吕尚,皆辅佐贤主的开国名相。

②指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

24、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宇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B、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写诗人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C、尾联中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武侯竟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

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

D、诗中除了“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

通篇气势由强及弱,首联比作一雷乍起,倾盆而下的暴雨,那么颔联、颈联则如细雨绵绵。

最终,全诗结于如细雨无声的哀婉叹息中。

25、综观两首诗,虽然分别抒写的是王昭君和诸葛亮的事迹,而其中实则寄寓着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感慨。

结合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试分析杜甫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怀。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语言表达(共6分)26、以“春雨”为描绘的对象,写一段话来表现“润物细无声”的意境,不少于50字。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将下面7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3分)①奇怪的是,整个中华版图都已归属了这个王朝②而在这里,躲开了中原王气,藏下了一个不羼杂的朝代③为什么还要把这张休息的罗圈椅放到长城之外呢④眼前黑黝黝的山岭是避暑山庄北部的最后屏障⑤在这张罗圈椅上,休息过一个疲惫的王朝⑥仔细想想,北京的故宫把几个不同的朝代混杂在一起,谁的形象也看不真切⑦就像一张罗圈椅的椅背七、作文(共40分)28、有人说,“怀才不遇”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通病,似乎伯乐总是难遇,机遇总是难觅,才华总是难展。

为此千百年来文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心中的郁结,有人依然百折不挠地四处奔走呼告;有人满腹惆怅而黯然神伤;有人仰天大笑恣情挥洒;还有人则把一腔的热血沉淀为最深沉的情感……在今天的社会,是否依然存在类似的现象?我们又当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以“怀才不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想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