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饮食养生法(李易衡)pptx

中医饮食养生法(李易衡)pptx

饮不可过,过则湿而不健,食不可过,过则壅滞而难化。 (清 · 尤乘)
四百四种病,宿食为根本,凡当得病,宜先减食。 《食色绅言》
儿童宜食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吸收之品
三 因 制 宜
因 人 制 宜
年 龄
青壮年人宜合理调配,少进刺激性食物
地处卑下多潮湿, 食宜多调以辛辣之品 地处高原多风燥, 食宜多食新鲜素菜 西北之人,气深而厚, 凡受风寒,难于透出, 宜用疏通重剂, 东南之人,气浮而薄, 凡遇风寒,易于疏泄, 宜用疏通轻剂。 《医学源流论》
平性食物
小米、大米、糯米、玉米、小麦、大麦、荞麦、黄豆、 豌豆、扁豆、花生、芝麻、瓜子、松子、胡萝卜、山芋、 山药、香菇、木耳、金橘、枇杷、杨梅、椰子、山楂、 豆油、花生油、酱油、味精等。
酸碱平衡
酸性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非金属类矿物 质元素的食物,在消化过程中形成了酸性物质,都属于酸性 食物。常见有:肉类、禽类、鱼虾类、米面及其制品。
饮食是人体 健康的基础
促进人体发育
饮食是祛邪治病 的基本方法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 “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千金要方· 食治序论》
饮食是延年益寿 的根本保障
“昔有三人, 冒雾晨行,空腹者死, 饮酒者病,饱食者不病” 《瘟疫论》
五脏功能正常依靠水谷的充养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合于四时五脏阴阳 揆度以为常也 《素问· 经脉别论》
中医饮食养生法 李易衡
饮以养阳,食以养阴。 《养性延命录》
饮食是人体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饮 食 的 作 用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黄帝内经》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 “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千金要方· 食治序论》 “昔有三人, 冒雾晨行,空腹者死, 饮酒者病,饱食者不病” 《瘟疫论》
饮食是祛邪治病的基本方法
饮食是延年益寿的根本保障
饮食养生的原理
维持人体 正常生理活动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黄帝内经》 饮以养阳,食以养阴。 《养性延命录》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 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 神乃自生。《素问· 六节脏象论》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 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 法,长有天命。《素问· 生气通天论》
寒热 搭配
干稀 搭配 五味 搭配
生熟搭配
色泽 搭配 三 餐搭配
均衡饮食
油25~30克 盐 6克
奶类和奶制品300克 大豆类及坚果30~50克 畜禽肉类50~75克 鱼虾类50~100克 蛋类25~50克 蔬菜类300~500克 水果类200~400克
食物金字塔
谷物薯类及杂豆250~400克
水1200毫升
过辛 过咸
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筋脉沮弛,精神乃失 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五味过多 则伤五脏”
红 色 泽 搭 配 黄
红葡萄酒、西红柿等
黄色蔬菜,如胡萝卜、柑橘、玉米、南瓜
绿
白 黑
绿茶及深绿色蔬菜
淮山、燕麦粉或燕麦片等
黑米、黑芝麻、黑大豆等
粗细平衡
清 淡 饮 食 清淡素食 易于消化 百病不生
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液, 否则极易之物,多食反致受伤,故曰少食以安脾也。 《老老恒言》
少 食 和 中
适当少食
有助脾胃对食物 的消磨和转输
损害脾胃 壅滞气血
有助化生气血 招致疾病
饮 食 过 饱
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 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 《东谷赘言》
菠菜、茼蒿、莴笋、生菜、黄花菜、竹笋、荠菜、
土豆、荸荠、莲藕、百合、黄瓜、冬瓜、西瓜、
丝瓜、茄子、绿豆芽、黄豆芽、生梨、赤豆、番茄、苹果等。
温热性食物
辣椒、大蒜、韭菜、洋葱、南瓜、胡椒、花椒、桂皮、姜、醋、酒、 龙眼、荔枝、红枣、黑枣、桃子、葡萄、樱桃、石榴、咖啡、鸡、 鹅、牛、羊、狗、牛奶、羊奶、海参、黄膳、带鱼、鲫鱼、鲢鱼等。
饮食营养是气பைடு நூலகம்的生成来源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 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 味有所生,以养五气。 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素问· 六节脏象论》

父母的先天之精气
饮食营养的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的清气
营气

阴津
中焦变化而赤是谓血
饮食养生十原则
主副食搭配 荤素食搭配 精粗粮搭配 酸碱 搭配
忌饥饱无时 故善养生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 饱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频而多。 《养生避忌》
晚餐忌晚 “过午不食”、“至晚更必空虚”
谢谢欣赏
中碱性食品 弱碱性食品
五味平衡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素问· 生气通天论》
如食五味,必不得暴,多令人神惊,夜梦飞扬。 《千金要方》
五味调和
滋养五脏
气血充沛 形体壮实
谨和 五味
偏嗜五味
脏腑机能失 调,正气受损
变生诸病

苦 五味入胃



辛 咸

肺 肾
“久而增气 物化之常也”
过酸
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过苦 过甘
《养性延命录》
忌情绪过极 怒则食物易下而难消, 哀则食物难消亦难下。 《笠翁文集》 忌饮食生冷过热 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 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 邪僻也。 《灵枢· 师传》
饮 食 禁 忌
忌品种单一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黄帝内经》 五味所禁 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 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 酸走筋,筋病无我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素问· 宣明五气篇》
老年人食宜滋养阴精为主
性 别
男子多食温热之品,切忌贪食寒凉
女子食宜凉润滋补阴血为主
春季三月,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因 地 制 宜
因 时 制 宜
夏季三月,宜食清凉解暑之品
长夏,宜食清淡食品
秋季三月,宜食生津养肺,润燥护肤、温暖之品
冬季三月,不能过服温热之品
忌食腐食 诸肉与鱼,若狗不食, 食不啄者,不可食之。 《伤寒杂病论》 忌饮食缺如 饮以养阳,食以养阴。
弱酸性食物
蛋黄、甜点、白糖、金枪鱼、比目鱼
火腿、鸡肉、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 白米、花生、啤酒、海苔、章鱼、巧克力、 空心粉、葱 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柑橘类、柿子、 黄瓜、胡萝卜 大豆、蕃茄、 香蕉、草莓、蛋白、梅干、 柠檬、菠菜等 红豆、苹果、甘蓝菜、豆腐、卷心菜、油菜、 梨、马铃薯
强碱性食品
过食肥甘 油腻之品
聚湿生痰 呆胃滞脾
产生诸 多疾病
高脂血症 肥胖病
饮食宜节制 以适量为宜
过 饱 过 少 按时饮食
加重肠胃负担 脾胃功能受损
易生食积、痰湿等病
气血生化乏源 气血衰少
脾胃健运 必损脾气
疾病发作
食饮 有节
食宜定时 随意进食
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
食宜软 食凉水瓜果,则病泄利腹痛, 夏走炎途,贪凉食冷,则病疟痢。 《医方集解》 不论粥饭点心, 皆宜嚼得极细咽下。 《养病庸言》
碱性食物:富含钾、钠、钙、镁等金属类矿物质元素的蔬菜、 水果,在消化过程中形成碱性物质,则属碱性食物。常见有: 蔬菜如:海带、白萝卜;水果(高糖水果除外)如:草莓、 柠檬;奶类、豆类及制成品;茶叶等。 碱性最强食物:海带、野山菌、香菇、菠菜、白萝卜、 胡萝卜、西瓜、白菜、莴笋、生菜、芹菜等。
强酸性食品 中酸性食品
顾护脾胃
食宜暖
食宜细嚼缓咽
饮食伤胃,劳倦伤脾,脾胃之气既伤, 而元气亦不能充,诸病由是发生。 (李东垣)
细嚼慢咽 食宜专心 进食宜乐
夫食不用急,急则不细,不细则损脾气。 《修真秘要》
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寿世保元》
进食 保健
食境宜洁 食后漱口 食后散步 食后摩腹 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谚语) 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肝腹。 《事林广论》
七大营养素
蛋白质——生命的基础 碳水化合物——能量的来源 脂类——能量后备军 维生素——维持生命的营养素 矿物质——四两拨千斤,量微而力大 纤维素——“三高”的克星 水——生命之源
寒热平衡
标 准 热无灼唇,冷无冰齿。 (孙思邈)
寒温适度
少热则助阳,少寒则助阴 过寒则伤阳,过热则伤阴
大渴切忌冷饮
寒凉性食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