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游戏教学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在游戏过程中学习,不但能增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
如何让学生在有情有趣、有声有色的美境中学好数学呢?
一、设置悬念,激发求知欲
开门见山的揭题,使学生产生厌倦,而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与课题有关的情境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求知活动。
例如:“得数是9的加法”的教学中,我在导入新课时用故事设了一个悬念;天快黑了,小白兔要回家,可狡猾的狐狸在路上设置了陷阱,小鹿告诉小白兔说:“不要紧,只要你在路上经过的算题得数是9,你就能平安回家。
”小朋友,你知道狐狸的陷阱设在哪儿?小白兔该走怎样的路才能平安到家呢?通过
这两个问题,使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一下被激发出来,及时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例如:教学“4的认识”时,有一位教师设计了“游公园”的游戏。
教师说:“小朋友,你们喜欢游公园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喜欢”,“好,老师带你们去。
用投影出示公园里的各种动物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问:谁能从这些动物里找出数量“4”?学生能找出很多。
如:动物有四只脚;又如:1只熊猫有2只耳朵,2只熊猫有4只耳朵……等等。
这样,不仅儿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训练和培养。
二、与其它学科渗透,增强趣味性
这一点对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经常采用与其它学科渗透的办法,可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如:与美术结合,画一只小兔子,把它割成几部分,每一部分一道题,让学生计算,然后根据答案及所规定的颜色填色,结果就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学生十分感兴趣。
如:与语文结合,教学一年级“1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们可用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形态来帮助小朋友记住每个数字的字形:1像小棒,2
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平钩,6像哨子,7像镰刀,8
像葫芦,9像鱼斗,这种生动有趣的描述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记忆效果。
三、手脑结合,发展思维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操作和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导,思维是关键,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既要动眼看、动手做,还要动脑想、动口说,操作活动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外界的运动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联系起来,操作可探索规律,也可引发学生对学习的乐趣。
比如:教学一年级,“学校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这道题时,可先让学生摆实物图,通过手摆,眼看,产生动作思维,从操作中直接看出白兔比黑兔多出5只;再引导学生说出“白兔多,它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剩下的就是比黑兔多的5只”。
使学生的动作思维顺利过渡到具体
形象思维,掌握了解题的方法。
这样使全体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兴致高涨,不但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操作,能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亲身尝到学习的乐趣,既活动了课堂气氛,有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课中穿插,加强记忆
低年级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易持久。
因此儿童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容易注意力分散,精神分沓,思维松懈,有时还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
所以在教学中间,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一些游戏活动,穿插安排,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玩中悟理益智,形成积极思维的心向。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课中有些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老师可进行游戏“老狼和小红帽”。
游戏规则是:老狼要吃“小红帽”,“小红帽”们必须团结起来,合力对付老狼。
如:请8人上台表演“小红帽”。
其余的学生一起说: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师就说:3点了!8个学生每3人抱在一起,请其余的学生列出除法算式:8÷3=2(组)……2(人)。
如上不断变换“小红帽”的人数和点数进行游戏。
这样,教室立即活跃起来,课堂活了,精神振奋了,思维积极了,学生不仅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五、开展竞赛,激励先进,鼓励后进
开展数学竞赛,进行数学竞赛,鼓励相互竞争,能开发学生的
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胜心特强,因而可在课堂练习中运用形式多样的数学竞赛。
如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后,可让小组与小组开展“夺红旗”比赛,或者让全班同学抢答,这种比计算的正确率、比速度、比运算的灵活性和合理性的游戏方法,使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推动学生主动地进行口算练习,又如:教学了“笔算加法”后,可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给错题改正,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
六、结合儿歌,加强记忆,巩固复习
儿歌琅琅上口,通俗易懂,深受学生喜爱,将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编成一首儿歌教给学生,既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如“一、二、三、四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中,可让学生在配有音乐的儿歌《数青蛙》“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这种既轻松又愉快的情境中巩固知识。
七、设“动脑筋乐园”,培养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书本上的内容对于一些求知欲强的儿童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堂中设立“动脑筋乐园”可使老师能兼顾两头,做到让优秀学生吃饱,让后进生吃好。
如教学了“20以内的数”后,可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大熊猫吃竹子》。
一只大熊猫到竹林里去吃竹子,请你帮它按照一至十四的顺序选择正确的路线,把能走的几条路用线连起来,通过这样一道题,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一题多
解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整个心灵献给儿童”,要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游戏中学好数学,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天真活泼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