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读书心得篇一:货币战争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货币战争》第一次听说《货币战争》这本书是在大一的时候,那个时候也只了解到这本书是很具有争议性的,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深色封面的那几个大字所吸引。
这不仅是一本写金融的书籍,还是一本写历史的书籍。
它改变了人们对世界史的普遍看法,尤其是美国历史,从美国的独立战争,到南北大战,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美国历史上的总统遇刺事件,都被该书归结为国际银行家争夺“货币发行权”的阴谋所导致。
货币战争,顾名思义,是指以货币为手段来发动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书开篇就介绍了两场战争,一个是明面上的有硝烟的滑铁卢之战,另一个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利用战争的胜败消息而发动的英国公债收购站。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罗斯切尔德家族一举控制了英国的货币供应,让人惊叹,尤其是书中第八章介绍的日本金融泡沫的破裂,俄罗斯休克疗法,亚洲金融风暴等战役,金融手段层出不穷,错综复杂,的确是很精彩。
读完这本书,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就是,作者的文笔很流畅,并且引述了许多的历史典故,轶事,传说,名人语录等等,引人入胜,在很大程度上,让我对一些比较枯燥的金融问题产生了兴趣,这也是我能把这本书看完得一个很关键的原因。
看这本书对我的收获还是挺大的,因为金融方面的知识不是很懂,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些感觉很陌生的专业名词,以及其它的疑问,都会主动的去查,参考一些资料,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增进了我自身对货币和金融的一些了解。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货币对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重要性。
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是衡量其它商品价值的标尺,没有这个标尺,商业活动就会瘫痪掉,所谓的社会分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效应等等,都无从谈起。
如此重要的标尺,必须得有其稳定的价值,而书中所写的用美联储券在取代黄金作为价值标准,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价值的决定权在寡头的手中,这种赤裸裸的掠夺道貌岸然而不落痕迹。
正因为货币如此重要,才会让美元和黄金的争霸战一直延续,而斗争背后运用的阴谋和权术让人叹为观止。
不禁想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说过的一句话“金融是现在经济的核心”,的确,在我们国家,在市场经济制度中,一个健康运作良好的金融体系通过高效率分配资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脆弱不稳定的金融体系又常常容易导致金融危机频发,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甚至会引发政治上的危机,而金融是离不开货币的,可见货币的极其重要性。
如今的中国,面临着很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造成了滞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08年,为了应付美国经济危机,中央银行投放的四万多亿。
如果因为物价上涨而加薪,这又会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增多,加剧货币膨胀,真是个两难的问题。
所以很是佩服书中的那些“奇人”,能够运筹帷幄,玩弄货币于鼓掌之中。
不过对于这些阴谋和权术,我有一些质疑,宋先生的笔下的国际银行家真的有那么大的本事么,能够操纵世界的战争与和平、繁荣与萧条?当然,这并不是一般人能够解释。
不过,银行家们的野心是很显然的。
在金本位制度下,放款受到了限制,银行家们没多大赚头,所以他们肯定乐意取消金本位制度,来大额放款。
正所谓“数字”即是货币,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银行很赚钱。
而书中的权术是真是假,恐怕要从很多方面来分析,需要很全面的历史知识和金融知识。
如果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很容易被作者的思路引导。
另一方面,虽然这本书能够吸引我的眼球,但是也有一些我个人觉得不足的地方,在许多事情上,作者只提出了观点和理论,但没有给出解释来论证,比如宋先生提出的“剪羊毛”,这个说法,称这是国际银行家剥削平民的终极方式,但却没有详尽阐述这个方式的具体操作和机制。
有的时候,甚至感觉作者的观点有一些自相矛盾,难道是因为我知识面太窄,这些东西不需要解释?但我总觉得应该解释一下的。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我比较不赞同,如实行金本位制。
虽然我没有很多的金融知识,但是很多人都明白,黄金是数量是有限的,而社会总财富和流转的资金是不断增长的,这就产生了矛盾,金价会不断上涨,持有较多黄金的人就会以此来剥削不持有或持有量很少的人,这种剥削是很难消灭的,甚至会以银行倒闭为代价。
还有大规模购买黄金储备,据我了解,我国现在的黄金储备是很少的,如果外国趁此提高金价,那我们岂不是很亏?前不久,听某某老师说,有传闻中国政府秘密购买黄金储备作为应对措施,不知是真是假,我倒是很想有人跟我讲讲其中的奥妙。
看完这本书,终于明白为什么它具有如此之大的争议性。
总体来说,在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方面,这本书是很特别的,且不看其是否具有夸大性。
《货币战争》逼真地重现了欧美银行垄断家族对世界近代历史演变的重大而鲜为人知的影响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货币,认识金融开发所面临的潜在风险。
我自己觉得,我还没有把整本书看透彻,所以对整本书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所以很容易被作者的观点牵着鼻子走,所以等学到了更多的金融知识后,再来看这本书,应该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吧。
篇二:货币战争读书笔记《货币战争》读书笔记一、理由、作者、简介前言:外资银行入住中国是近几中国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当前人民币“外升值内膨胀”确实像20世纪80年代末股市崩盘前的日本,然而与当时的日本不同的是,中国当前的经济实力远不能与当时的日本相比,尽管当前外资尚未控制中国的货币发行,但是诸如股指期货等我们能想到的和不能想到的金融衍生工具还是值得冷静谨慎对待。
《货币战争》,无论是对待金融问题,还是其他问题,都为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分析提了一个醒。
作者:宋鸿兵,20世纪90年代初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硕士学位。
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
曾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
近年来,作者曾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高级咨询顾问,主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MBS(资产债券抵押)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货币战争》简介: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将世界18世纪以来的重大金融事件背后的黑手曝光出来,回放、观察、体会、对比、总结这些人的战略目的和惯用手法,从而预测他们未来对中国打击的主攻方向,以及探讨中国的反制之道。
二、摘录1、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订法律。
——梅耶*罗斯柴尔德2、少数能理解这个系统(支票货币和信用货币)的人,要么是对这个系统所产生的利润非常感兴趣,要么就是非常依赖这个系统的施舍(政治家),这个阶层的人是不会反对我们的。
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人民在智力上不足以理解基于这个系统所衍生出的资本所带来的巨大优势,他们将承受压迫而且毫无怨言,甚至一点都不会怀疑这个系统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罗斯柴尔德兄弟3、当一个政府依赖银行家的金钱时,掌握着局势的便是银行家,而不是政府的领导人,因为给钱的手始终高于拿钱的手。
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利。
——拿破仑4、20、一个伟大的工业国家被信用系统牢牢地控制着,这个信用系统高度地集中。
这个国家的发展和我们所有的(经济)活动完全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我们已经陷于最糟糕的统治之下,一种世界上最完全、最彻底的控制。
政府不再有自由的意见,不再拥有司法定罪权,不再是那个多数选民选择的政府,而是在极少数拥有支配权的人的意见和强迫之下(运作)的政府。
这个国家的很多工商业人士都畏惧着某种东西。
他们知道这种看不见的权力是如此的有组织、如此的悄然无形、如此的无孔不入、如此的互锁在一起、如此的彻底和全面,以至于他们不敢公开谴责这种权力。
——伍德罗*威尔逊5、列宁曾说过,颠覆资本主义制度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其货币贬值。
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过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为人知地没收公民财富的一部分。
用这种办法可以任意剥夺人民的财富,使在多数人贫穷的过程中,却使少数人暴富。
没有任何手段能像它(通货膨胀)这样如此隐蔽和可靠地来颠覆现政权了。
这个过程潜在地积聚了各种经济规律中的破坏因素,一百万人中也不见得能有一个人看得出问题的根源。
——凯恩斯,1919年6、黄金虽然无声无息地被“软禁”在货币体系之外,但它的历史地位和作为真正财富的象征却无时无刻不在辐射出强大的吸引力。
国际上稍有风吹草动,人们就不由自主地奔到黄金的周围,接受它坚实的庇护。
要想完全废黜这个“货币之王”,即使是一手遮天的国际银行家也不敢奢望,他们只能设法“永远软禁黄金”。
要做到“软禁黄金”,就必须使世人“看到”黄金这个“货币之王”是多么无能与软弱,它既不能保护人们的储蓄,也无法提供稳定的指标,甚至不能吸引投机之徒的兴趣。
三、读书感受很难简单的总结对这本书的感想,内容是相当跌宕起伏动人心弦的,作者的金融背景也可以让人相信此书讲述事实的真实性,然而作者对这些事实加以演绎和推论之后得到的结论却太多耸人听闻的地方,捎带着让人对整本书的信心也大打折扣。
谁是世界首富?如果你回答是比尔盖茨,那你一定会被作者嘲笑,区区五六百亿美元的资产只不过是小孩子的零花钱而已,作者在开篇即指出世界首富罗斯切尔德家族保守估计拥有财产30万亿美元以上。
这个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呢?作者在第一章给出了算法,因为据估计在1850该家族的资产在50亿元左右,如果按投资年收益6%计算,那么该家族今天的资产将达到30万亿美元。
接下来的几章中,作者回顾了近200年来的西方金融史,并且雄辩的将南北战争、一战、二战,以及历次美国总统遇刺的原因都归结到了银行家的阴谋,看起来证据确凿,不容置疑。
可是200年动荡不安的世界历史,难道都变成了银行家们股掌之间的玩物?这真是最幼稚的历史决定论,他不仅试图将整个历史的发展用线性的因果关系组织起来,并且还相信这种因果关系完全是单链条式的,每件事情有且仅有一个原因。
此外,抛开这一切不谈,作者的论据中包含了大量幕后的秘密交易与会谈,这些稗官野史的真实度是很难打保票的。
但是这本书确实令我有所收获,作者在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大量眼花缭乱的金融名词,诚恳的说,让我意识到自己还是个彻头彻底的金融盲。
且不说那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仅仅是货币发行这件看似简单的事,也让我重新糊涂起来。
有时候想想很不可思议,货币原本只是很简单的交换财物的媒介,纸币也只是为了便于携带而产生的以发行机构的信用为担保的财富凭证,怎么在现代社会变成如此复杂精细的事物,可以让人兵不血刃席卷千家万户的财产呢。
这本书再次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现代人,对金融知识的了解是必须的。
原因很简单,如果有人可以凭借金融工具侵蚀你的财产,那毫无疑问你应该去了解他所凭持的工具。
这是作为一个学经济和学政治的学生应该去了解的。
篇三:货币战争读书笔记高一5班胡宇读《货币战争》有感在读本书之前,我先行了解了本书的作者宋鸿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