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2019届上学期高三二调考试语文试题答案河北衡水中学2019届上学期高三二调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C【解析】第一处:人心所向:指人民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人心向背:向,归向,指拥护;背,背离,指反对。
指人民大众的拥护或反对。
此处是说安全稳定是人民众所向往的,选用成语人心所向。
第二处: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大势所趋:整个形势发展的趋向。
此处是说合作共赢是整个形势发展的趋向。
故选用大势所趋。
第三处:东山再起:东晋时,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以后又出来做了大官。
后用以比喻失败后重新上台。
沉渣泛起:已经沉到水底的渣滓又漂浮了起来。
比喻已经绝迹了的腐朽、陈旧事物又重新出现。
此处是说文明冲突、文明优越这些陈旧的论调不时地又重新出现。
选用沉渣泛起。
第四处:登高望远:登上高处,看得更远。
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居高临下:占据高处,面向低处。
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
此处是说站得高,其判断看得更远。
选用登高望远。
故选C。
2.B【解析】搭配不当,不能说完成……经历,可去掉完成。
主语不明,表示前加双方。
如何引导有写作天赋的学生热爱并投身于文学创作,从而培养这些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这两句话的语序不当。
3.B4.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状语后置句,学生要对这些特殊句式了然于胸,平时要结合典型例句来理解记忆。
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所给的句子,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是省略句,是被动句,是状语后置句,是定语后置句,是宾语前置句,是判断句。
5.D【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
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名词作动词,其中上,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中,奇,认为……奇;壮,以……为壮,认为……壮。
名词作状语,其中,内,在国内;间,从小路;云,像云一样。
使动用法,其中,闻,使……听到:膏,使……滋润肥美:负,使……承担。
故选D。
6.C【解析】A.前句为介词,通过;后句为动词,沿袭;B.前句为邀请、延请;后句牵引;C.两句中的乃都是副词,于是,就;D.前句是征召;后句是征兆、证据。
7.A【解析】B.首句押韵不对;C.不是小令;D.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8.D【解析】画线句子的标点如下: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9.A【解析】侍郎是副长官。
10.C【解析】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错误,根据上下文,立同异意思是意见相同相异者张商英都能很好对待。
【参考译文】张商英,字天觉,是蜀州新津人。
自负卓异,雄视世间。
征召为南川知县。
章惇治理夔夷,侮辱郡县官吏,没人敢和他说话。
部使者想到只有张商英足以和他抗衡,就传檄召他到夔夷。
章惇随意狂言乱语,张商英不时加以辩驳,举止潇洒,高出章惇一筹。
章惇非常高兴,延引为坐上客,章惇回到朝廷后,把他推荐给王安石,擢升为监察御史。
哲宗初年,朝廷稍微更改制度,商英上书:‘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现在先皇的陵墓的土还未干,就商议变更,能是孝吗?徽宗崇宁初,担任吏部、刑部侍郎,多次诋毁蔡京身为宰相,却一心在迎合君主,御史弹劾不是他应该说的,罢免他主持亳州,蔡京被罢免宰相,张商英被起用任杭州知州。
到朝廷对答,上奏说:神宗改革法度,一定是致力于除大害、兴大利,如今全都实行。
尽继承之美。
如果有弊端,不可不变,但不要失掉变法之意。
留在朝廷任资政殿学士。
不久,任命为中书侍郎,于是又任尚书右仆射。
蔡京长久以来窃夺国家政权,朝廷上下都怨恨愤慨,意见相同相异者张商英都能很好对待,多次被称赞为贤臣,徽宗因为他有声望,就任他做宰相。
当时长期干旱,一日,彗星出现在天空,这天晚上,彗星没有出现,第二天,就下雨。
徽宗高兴,大字书写了商霖二字赐给张商英。
张商英处理政务公平,认为蔡京虽然标榜恢复新法,但不过是借此来威胁控制国君,禁锢士大夫罢了。
于是大力变革弊政,施行纸钞以便于通商行旅,免除不合理的赋税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张商英劝说徽宗节制浮华奢侈的生活,停止修建土木工程,打击投机钻营的佞臣。
皇帝对他都有几分畏惧。
曾经修葺装潢升平楼,告诫主管官吏凡是遇到张丞相骑马来到,一定要把工匠藏在楼下,直到他走过去才恢复工作。
商英志大才琉,凡是要做的,先在官吏办公事的地方明说,会引起麻烦和问题的能够事先做谋划。
有叫郭天信的,凭借医药及养生之类的技术掌管太史局,徽宗未做皇帝时,曾经说能做皇帝,从此慢慢宠信他。
张商英通过僧德洪和郭天信互传口信,后来事情被发觉,张商英在开封府受审,御史张克公上疏攻讦他,不久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
郭天信也被贬斥而死。
蔡京于是被起用。
没过多久,太学生们为张商英伸冤,他得以官复原职。
宣和三年卒,七十九岁。
赠少保。
11.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应结合前后文,读懂、理顺句子,在此基础上结合某些重点词语(如标志性虚词)、主谓关系、对称句式等进行判断。
并为宾客的是野王及琅琊王褒,可排除B项;好丹青善图写对称句式,中间应停顿,可排除C;时人称为‘二绝’主谓宾完整,故时人前应停顿,可排除A。
答案是D。
12.A【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此类试题平时要做好文言常识储备,通读全文,理解内容,结合句子,调动积累,仔细辨别。
A项,扩大范围,从汉代起成为国家科举考试的科目的说法错误,汉代没有科举,科举是从隋朝开始的。
13.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言文阅读段落大意,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细心辨析。
B项,无中生有,组建义军,毁家纡难错误,原文说他是随义军援京邑,并非他组建义军,更没有毁家纾难。
14.(1)顾野王一向清瘦体弱,加之守孝期间哀痛过度,身体瘦到几乎不能承受衣服的程度。
但)等到他手持兵器,身披盔甲(上阵),见到的人都觉得他十分气壮。
(5分)(2)顾野王少年时凭勤奋好学闻名,待人接物从没有辞色失当之处,他貌似不善言辞,等到奋发精神身体力行时,其他人都不如他。
(5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得分点准确翻译:(1)羸,清瘦体弱;戈,兵器;壮,雄壮成武。
(2)笃,勤奋;在物,待人接物;励精力行,奋发精神身体力行。
【参考译文】顾野王,字希冯,是吴郡吴人。
父亲顾烜,做过信威临贺王记室,兼本郡五官掾,以儒术闻名。
顾野王幼年好学。
七岁,读《五经》,能略知大意。
九岁就能撰写文章。
年龄稍大后遍览经史之书,能够精于记忆,默念于心,凡是天文地理、蓍龟占卜都无所不通。
梁朝大同四年,封为太学博士。
改任中领军临贺王府记室参军。
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顾野王和琅琊的王褒都作为他的宾客,宣城王十分爱惜他们的才能。
顾野王又喜好丹青,擅长绘画,宣城王在东府建造书斋,于是命令野王画古代贤人的画像,又命令王褒在画上写赞,当时人们称赞他们为二绝。
到侯景作乱的时候,顾野王父亲去世,他返回本郡守孝,便招募乡人数百人,随义军援助京城。
顾野王一向清瘦体弱,加之守孝期间哀痛过度,身体瘦到几乎不能承受衣服的程度。
(但)等到他手持兵器,身披盔甲(上阵),见到的人都觉得他十分气壮。
京城陷落,顾野王逃往会稽。
不久前往东阳,与刘归义联合据守城池抗拒敌军。
侯景之乱被平定后,太尉王僧辩十分赞赏野王,派他监管海盐县。
高祖做宰相时,顾野王为金威将军、安东临川王府记室参军,接着任府谘议参军。
天嘉元年,皇帝下诏命令他增补为撰史学士,不久加封他为招远将军。
光大元年,他被授予镇东鄱阳王谘议参军。
太建二年,改任国子博士。
后主还是太子时,顾野王兼东宫管记,原来的官职照旧担任。
太建六年,被封为太子率更令,接着兼任大著作,掌国史,掌管梁朝的史事,兼任东宫通事舍人。
当时宫中僚属有济阳的江总,吴国的陆琼,北地的傅纬,吴兴的姚察,都凭才学著称,被议论的人所推重。
改任黄门侍郎,光禄卿,掌管五礼方面的事,其余官职照旧。
太建十三年死,时年六十三岁。
皇帝下令追赠他为秘书监。
至德二年,又追赠他为右卫将军。
顾野王少年时凭勤奋好学闻名,待人接物从没有辞色失当之处,他貌似不善言辞,等到奋发精神身体力行时,其他人都不如他。
他的三弟顾充国早亡,顾野王抚养年幼的孤儿,对孤儿的恩义极其优厚。
他所撰写的著作《舆地志》三十卷,《符瑞图》十卷,《顾氏谱传》十卷,《玄象表》一卷,都刊行于世。
又撰写《通史要略》一百卷,《国史纪传》二百卷,没能完成便死了。
15.CE【解析】C.‘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故选CE。
16.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萧瑟凄凉景象,(2分)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1分)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3分)17.BD【解析】B.对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在本诗中并没有依据。
D.想要得到天下、大展宏图的豪情不正确,这四字其实表达了想要帮助苦热中天下百姓的豪情,整联抒发了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博大胸襟。
18.对比(衬托),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热之甚,用昆仑、蓬莱的清凉来对比暑热之苦,巧妙得当。
比拟,首联分别赋予清风、热、落日以人或动物的特性,说清风没有力量去屠热,落日长了翅膀飞上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天气酷热的特征。
反问,第四句责问上天难道不怜惜银河也会干枯?怎能任旱情肆虐,不顾人间黎民,感情色彩强烈。
虚实结合,诗人将现实中的暑旱苦热与想象到的昆仓、蓬莱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相结合,丰富了内涵,突出了暑旱之苦。
(答出其中两种并简要分析即可得6分)19.DE【解析】D.表现了诗人被贬后的失意心情错,应为表现诗人追求闲静、恬淡而美好的生活境界。
E.诗歌尾联使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想远离官场、过隐居生活的思想情感。
20.写出了凿通西湖后的喜悦之情。
(1分)绿鸭忘情地写出了鱼鸟的欢情,以及诗人见此而喜悦的心境。
(1分)表达了热爱大自然之情。
(1分)展尽既写湖面开阔,又写出了诗人极目远眺,胸怀舒旷之感。
(1分)表达了厌恐官场,想要归隐之情。
(1分)愿朝廷赐一个闲散的州郡,暗示了厌感官场庸俗的生活。
诗人想做一个渔叟,恬适清闲地度过一生,体现了归隐之意。
(1分)(其他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1.(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每小题1分)22.府上修改为寒舍;家慈修改为家严或家父;华诞改为寿宴;垂询改为请教;请届时务必光临改为真诚期待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