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管涵施工方案终

圆管涵施工方案终

目录
圆管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0
二、编制依据 0
三、圆管涵施工工艺 0
四、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保证体系 (2)
五、安全管理 (3)
六、文明施工 (4)
圆管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起点位于苏洼龙隧道下游洞口与现有竹茨公路(XV07 线)交叉处(桩号K42+126、281),沿苏哇龙乡靠金沙江一侧新建,过苏哇龙乡后沿原有道路并结合施工场地布置、施工交通布置,终点为苏洼龙水电站永久大桥下游约550m(桩号K44+719、162)。

本合同段有2座新增设的单排圆管涵:K42+317处就是一座1-Φ1、00m混凝土圆管涵,该涵洞就是为了排泄灌溉农田积水所设,交角90°,涵洞进口为边沟跌水井,出口为八字墙;K42+870处就是一座1-Φ0、5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该涵洞就是为了排泄灌溉农田积水所设,交角90°,K42+317、K42+870处为单排圆管涵,另有7座变更后的双排圆管涵:(K43+256、889、K43+380、000、K43+580、000、K43+799、877 、K43+896、058 、K44+510、000、K44+568、204)处均为2-Φ1、00m混凝土双排圆管涵,该涵洞就是为了排泄灌溉农田积水所设,交角90°,涵洞进口为边沟跌水井,出口为八字墙,本施工方案仅适用于G2151号公路段。

二、编制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15
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1—2005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5、《公路涵洞设计细则》 JTG/T D65—04—2007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
三、圆管涵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图:
2、基坑换填开挖:管涵基础采用挖掘机按放样边线开挖,成型后应保证混凝土管涵
基础宽度两边各加0、5M施工作业空间,管涵基坑深度均小于3米故将放坡坡比确定为1:0、33,不做支护处理。

本合同段(K42+317、K42+870)单排圆管涵施工因地基软土较多,均采取软土地基换填1、5M砂砾石土,处理流程如下:处理地基表面→检验砂砾石土质量→分层铺筑砂砾石土→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待基底填筑到圆管涵底面标高20~30cm时停止用机械填筑,改用人工填筑剩余砂砾石土找平,并且要保证基底的施工宽度,夯实基底。

剩余7道双排圆管涵因地质条件较好无需换填砂砾石土,开挖后如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相符,承载力满足不了设计要求,则需要报请监理工程师,根据四方现场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处理合格后即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具体处理措施:管涵基础底软弱层土层厚度小于3米可采用浅层换填法处理,换填材料可选用级配碎石、粗砂砾;若管涵基础底地基软弱层厚度大于3米需根据现场勘查结果与设计代表、业主协商重新考虑方案。

3、铺设垫层:基坑检查合格后,即可进行圆涵基础施工,先在基底用砂砾进行封底找平,再在砂砾底面上用全站仪放样出涵洞轴线,定出立模边线与每个沉降缝位置。

模板除锈后进行刷油处理,以利于脱模。

模板后加设钢管支撑,支撑应结实牢固,保证浇筑砼时模板不变形不跑模。

测量模板顶标高,确定砼顶面位置并在模板上做好明显的标记,双排式圆管涵基础垫层铺设0、5M,过程中严格控制标高。

4、浇注基础砼:单排式圆管涵管基为C20砼,砼管基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圆管底部以下部分,待圆管涵安装并做好接头及沉降缝位置后,再浇筑以上部分,浇筑时在圆管内放置一排砂袋,防治浇筑砼过程中圆管上浮。

砼采用搅拌站集中搅拌,从搅拌站用砼专用泵车运至施工现场,砼应拌与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与泌水现象。

严格控制砼拌与时间与入模后的振动时间,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注意振动器不能碰撞模板,振动时间与次数依照砼密实来调整,密实的砼标准为砼不再下沉,无气泡上升,表面泛浆。

砼浇注时,须注意砼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米,以防止砼出现离析现象,高度超过2米时,应用串筒或溜槽等设施下落,根据现场地形情况,运用溜槽。

砼浇筑应连续进行,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砼的初凝时间。

施工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砼就是否由板缝及钢模底流出,并及时调整模板封堵缝隙。

浇筑过程中,由专职试验员在工地当场制作足够数量的砼试件,并及时拆模送标养室养生。

砼灌筑完成初凝后用土工布覆盖,以保证砼表面湿润,基础砼达到一定强度后拆模,并洒水养生。

5、基础砼浇筑完成后,重新放出涵洞中心及边线,复测标高,规划出每节涵管的吊放位置与沉降缝位置,人工开凿沉降缝并在缝中灌满砂子。

待基础砼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可吊放涵管。

6、安装涵管:安装管节前对管节逐个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用人工配合吊车
施工,调整好管节的位置及标高,管节下铺设2-3cm厚的高标高号砂浆,管节必须放稳、垫实,管道内不得遗留泥土等杂物。

7、管节接缝处理:管节接缝处用1:3水泥砂浆填充,管内用砂浆抹平,管外做管带,
其上与管身部需涂沥青两层。

8、沉降缝处理:圆管涵管节间的缝隙用沥青麻絮填塞,外面用涂满热沥青的油毛毡
包裹三道。

涵身每4~6米设置一道沉降缝,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沉降缝中用沥青麻絮填塞,灌以热沥青,以防止渗水浸泡基础。

9、双排式圆管涵管涵顶面采用回填0、5M厚的中、粗砂,回填过程中应注意回填
密实不留缝隙。

10、管涵护臂:在管节接头与沉降缝防水处理完成后可以施做护涵混凝土。

护涵采
用C20混凝土,由混凝土罐车从拌合站运输到现场浇注。

浇注前应检查混凝土的与易性,避免出现离析的情况。

11、洞口工程:进出水口墙身浆砌片石必须分层砌筑,浆砌片石基础第一层必须做
浆砌筑,应按图纸所示,采用污工结构修筑,浆砌砌块跌水及八字墙结构尺寸与位置砌石尺寸与位置的允许偏差,不应超过《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中的规定。

进出水口的沟订整理顺直,使上下游水流稳定畅通。

跌水井,八字墙应按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施工,人工铺筑洞口的浆砌片石。

砌筑时要挂线施工,以保证线形平顺、圆滑。

12、管涵回填 :经检验证实圆管涵安装及接缝符合要求,并其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强
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进行回填作业。

回填土按有关规范规定进行。

管涵顶上回填0、5m砂或碎石后进行路基填土,涵身两侧回填范围为:单管涵基底宽为3倍圆管直径、双管涵基底宽为4倍圆管直径,顺线路方向坡度为1:1,同时按水平分层,对称地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压实度填筑、夯(压)实。

用机械填土时,除应按照上述规定办理外,管涵顶上填土厚度必须大于0、5~1、0m时,才允许机械能过。

砼达到规定的设计强度的75%后开始回填,分层填筑在0~100cm的填筑层内只能用人工配合分层填筑,人工夯实。

在回填至100cm以上才能使用机械压实。

涵顶填土高度大于2m时,视地基情况,按有关规定设置预拱度。

四、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保证体系
1、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必须依照设计图纸绘制施工图,以指导现场施工。

2、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应随时用经纬仪检查涵身轴线,及用水准仪检测
各施工部位标高。

3、混凝土浇筑时,现场试验人员必须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执行配合比。

试块取样采
取随机取样法。

4、施工时应做好排水工作,严禁砼在终凝前被水浸泡。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五、安全管理
(1)安全目标
本标段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
加强预测与预控,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实现“人员无重伤以上事故,无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无火灾事故”、“员工因工死亡率控制在0,重伤率控制在0、5‰以下,轻伤频率控制在2‰以下”的安全生产目标。

对业主制定的针对安全进行考核处罚的规定无条件执行。

(2)安全保证体系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成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领导挂帅,全员参加,专职安全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对该项目的安全管理,把对施工安全与人员健康作为承包人的重要职责,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生产承包责任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确保施工安全贯穿施工全过程。

施工时成立工地安全委员会,专职检查工地的施工安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开展安全检查评比活动,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制定好安全规划,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把不安全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3)安全保证措施
1)、所有在作业面上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并配备各种安全设施及个人劳保品,
2)、在施工场地树立醒目的安全标志牌。

六、文明施工
(1)为了展现公路管理者与建设者的精神风貌,宣传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公
司文化识别系统及管理处文明施工的要求,制作专门的标识牌,设置明显的安全、文明警示牌。

(2)道路与场地
施工区内道路通畅、平坦、整洁,不乱堆乱放,无散落物;构造物周围应浇筑混凝土散水坡,四周保持清洁;场地平整无积水,无散落的杂物;场地排水系统畅通。

材料统一安排、堆放整齐,对钢材采取底部垫高顶部加覆盖的措施,使工地现场呈现出井然有序的场面,做到每种材料都要有标志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