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设计实施细则

毕业设计实施细则

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试行)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训练。

为了切实做好我校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1 教学基本要求(1)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或学术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

(3)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4) 使学生在方案设计、综合分析、社会调查、查阅文献、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外文阅读、计算机应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和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2 管理层次和职责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主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院(系)、教研室、指导教师分级负责实施。

2.1 教务处岗位职责(1) 贯彻落实教育部和陕西省教育厅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指导文件,对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行宏观管理,协调有关问题。

(2) 制定或修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中学校的有关政策、工作条例和规章制度。

(3) 负责组织对院(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各环节的检查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评估,将检查结果、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到院(系)和相关部门。

(4) 汇总各院(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情况,审定并编辑印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5) 组织各院(系)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总结和交流。

2.2 院(系)岗位职责各院(系)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由主管教学的院长(主任)全面负责,组成院(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系(教研室)主任、部分指导教师、教学秘书等。

该领导小组的职责是:(1) 贯彻执行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有关政策、工作条例和规章制度,制定本院(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细则,对本院(系)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负责。

(2) 组织本院(系)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工作,审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指导教师和学生名单。

(3) 向各教研室布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任务,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4) 组织审定本院(系)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各专业答辩小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的具体工作。

答辩前二天,将本院(系)的答辩时间、地点及分组情况报教务处教学质量科。

(5) 答辩结束后,审定并公布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并通知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重作。

评选本院(系)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并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6) 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

2.3 教研室职责(1) 教研室要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小组,成员3至5人。

(2) 向学院(系)推荐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名单。

(3) 检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填写情况。

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情况,把握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和质量。

(4) 按《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审查。

(5) 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

向学院(系)推荐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6) 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

2.4 指导教师职责(1) 按要求认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学生理解题目的任务、目的、要求及全部工作内容,制订工作计划。

(2) 根据题目任务与要求,编写指导计划,指导学生做好开题报告。

(3) 对多人承担的题目,必须让学生既参与总体方案论证,又有符合工作量要求的独立完成部分。

(4) 对学生的总体方案选择、结论等应作必要的审查,给予认真负责地指导。

(5) 定期(每周至少一次)全面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及质量,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每次答疑不少于2小时。

(6) 指导学生按照《西安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审阅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并向答辩组提出对学生工作态度、能力水平等的审阅意见。

2.5 评阅人职责(1) 评阅人应在学生答辩前认真阅读毕业设计(论文),给出评阅意见及成绩。

(2) 评阅人一般应参加学生答辩,并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面的、客观的提问。

3 工作计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时间从第七学期开始到第八学期第十六周结束。

分八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资格审查。

各院(系)将不具备毕业设计(论文)资格的学生名单报教务处备案。

第二阶段—确定选题。

院(系)公布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实行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学院(系)调整的原则。

选题结果和指导教师确定公布后,各学院(系)应及时将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登记表按规定格式报教务处实验教学科,指导教师按要求及时将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下发给学生。

以上两个阶段任务必须在第七学期结束前完成。

第三阶段—课题调研。

每位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必须笔译一篇与本专业有关的外文资料(不少于15000个印刷符号),以提高学生的检索、阅读及翻译能力。

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检索资料进行指导,并将外文资料笔译训练作为必须完成的任务列入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考核及评定成绩的内容之一。

第四阶段—开题报告。

学生在报告中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状况、研究内容、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以及步骤等,同时制订出详细的阶段进度计划,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执行。

开题报告和毕业设计(论文)一并上交。

第五阶段—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指导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和计划实施情况。

学生应在第八学期的第十五周结束前,提交经指导教师审阅过的、符合《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毕业设计(论文)。

第六阶段—评阅论文。

指导教师审阅后,填写审阅意见书,然后评阅教师评阅,填写评阅意见书。

评阅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学生做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第七阶段—组织答辩。

各院(系)组织具备答辩资格的学生进行答辩。

答辩前,各学院(系)将答辩工作安排报教务处教学质量科,学校将选派教学咨询专家随机参加答辩。

对于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院(系)应通知学生本人重做,将重做学生名单报教务处教务科备案,并安排重做学生在下一学期或跟随下一年级答辩。

答辩结束后三天内,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要求格式报教务处教务科,以便审核学生的毕业资格。

第八阶段—评选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各学院(系)按不超过毕业设计(论文)总人数5%的比例统一评选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于答辩结束后一周内,将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详细摘要清稿(约1000字,指导教师审阅签名)与电子文档(软盘),按要求格式一并送交教务处实验教学科,以便组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汇编。

4选题(1)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应来自教师的教学、科研课题和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问题。

鼓励并提倡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自己的设想,在指导教师帮助下,共同商定课题。

(2) 题目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本专业的基本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训练。

(3) 题目的份量要适中,不宜过大,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或者取得阶段性成果。

(4) 各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原则上应不相同,对于需要一个以上学生共同完成的题目,要明确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同时也要使学生了解整个课题的情况。

(5) 允许在相近专业或学科选题,提倡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学科互相合作,鼓励基础课教师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

(6) 选题的分配采取学生自选与学院(系)分配相结合的办法,选题一旦确定,一般不得中途更换。

5 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要求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坚持教书育人,努力调动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求知的积极性。

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师应由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担任,每个教师指导学生不得超过6人。

助教(或助工)可协助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但不能单独承担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

在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可以聘请外单位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但学校也要有指导教师负责对在校外单位作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的指导,实行双导师制。

不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指导教师都应按照指导教师的职责,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

6 对学生的要求(1) 不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都应充分认识毕业设计(论文)对自己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各项任务,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负全部责任。

(2) 在选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后,认真阅读领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规定的任务、内容和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和进度表,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3) 严格执行工作计划和进度表,保证按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4) 要有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记录,做好阶段总结,每周至少1次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遇到的疑难问题,争取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

(5) 毕业设计(论文)的打印要字迹清楚,撰写要符合《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6) 在第八学期的第十五周结束前学生必须提交经指导教师审阅后装订的论文。

(7) 经指导教师审阅的外文翻译用A4纸打印,译文与外文原文一起装订成册,并与毕业设计(论文)一起上交。

(8) 学生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不足三分之二者,不能参加答辩,必须重修。

抄袭他人成果或请他人代替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7 答辩和成绩评定7.1 组织答辩(1) 各学院(系)应成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至少5人)和答辩小组(一般4~5人)。

答辩委员会(小组)设主任(组长)一人,秘书一人。

指导教师对其指导的学生,答辩时应回避。

(2) 学院(系)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组织“争优”、“争议”、“不及格”和“复”答辩。

答辩小组组织实施本组学生答辩工作。

7.2 答辩程序(1) 答辩资格审查。

凡本科学生按专业教学计划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者,经指导教师、教研室批准,获得参加答辩资格。

(2) 毕业设计(论文)审阅。

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及学生平时工作情况,写出全面的简明评语。

内容包括: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份量和内容是否符合任务书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理论水平及应用价值;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综合应用所学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无创新认识和见解;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