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启语文教学的金钥匙

开启语文教学的金钥匙

开启宝库的金钥匙
——谈语文导语的设计
桥头河中心学校桂花中学李兰连[摘要]: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导语设计要达到新奇性、艺术性、知识性。

导语设计的方法分为两大类型:情境渲染和知识启迪。

[关键词]:语文导语设计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

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
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

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明确了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才能去构思去设计异彩纷呈的导语。

本文先将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简述如下: 1、导语设计达到新奇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

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

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

2、导语设计达到艺术性。

即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

青少年学生更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
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性,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导语设计不乏知识性。

导语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追求新奇性与艺术性时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

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文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我们明确了导语设计的要求,那么,怎样设计一节课的导语呢?这是本文重点论述的一个问题。

孟子说:“教也多术也”。

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因此也不会找到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在加上教师的创造力也是无穷尽的,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

选用哪一种方法,一般由教学内容所决定。

以侧重点不同我们将导语设计的方法分为两大类型:情境渲染和知识启迪。

一、情境渲染:即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所蕴含的情境,让他们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艺术氛围里领悟语言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丰韵。

常用方法有下面三种:
(一)摹实境、调激情。

就是指让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

如: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这样导入的:“我在一个阳光洒满天安门广场的上午,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

啊!巍峨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那样雄伟。

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活动顺序和碑的方位顺序,认识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

”这段导
语描摹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和质地坚硬,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了大体的概念,而且语言极有感情,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共鸣。

(二)讲故事、增趣味。

即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

如在讲授《竞选州长》时,可以先讲了马克•吐温的一件轶事:马克•吐温一次在大街上遇到了对他极端仇视的霍夫曼,霍夫曼对他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是最坚固的,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说:“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样呵,我说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还不锐利吗?”听完这则小故事,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明白了马克•吐温的语言是多么幽默辛辣,更想学习《竞选州长》这一课了。

(三)借教具、助领悟。

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录相、FLASH动画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例:在讲《国宝大熊猫》时出示幻灯片,各种憨态可掬的熊猫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就会在图片中受到感染,从喜欢大熊猫上升为喜欢学习《国家大熊猫》一文。

又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

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教具”那就是学生本身。

让学生表演,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中学课本
选编了不少剧本,如果先让学生表演其中一片断,学生意犹未尽,必然会跟随教师的思路,去关心剧情的发展。

教具分门别类,各具特色,运用哪种教具,由教学内容和当地教学设施所决定。

教师在运用教具时,不能忽视其引导作用,不然学生会迷失方向。

此外,还要注意教具运用的适度,做到自然和谐、恰到好处。

综上所述,情境渲染型的导语设计方法注重的是学生情感的挖掘,洋溢着人文情怀,一言概之则是以“导”激“情”。

二、知识启迪型: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已有知识的运用,一言概之则是以“导”启“思”。

常用方法有下面三种:
(一)设疑问、引思考。

即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

如:教鲁迅的《孔乙己》可以这样导入:“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

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

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

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

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先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温旧故、引新知。

即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来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

如在教朱自清的《春》一颗时,这样导入:“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春,歌颂春。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怎样描绘的?(生背)
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

回味古诗,无形之中,学生就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多彩,而朱自清的《春》更对他们有了诱惑力。

这样导入,学生必会迫不及待的去赏《春》。

(三)析标题、明重点。

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

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开始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析题:题目交待了几个地点?学生们会很快找到答案:两个地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点告诉我们什么讯息?在三味书屋须认真读书,“从……到……”揭示的是:作者记叙两个地点的生活。

分析出来后就可以顺势引入:“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将与鲁迅一起重温童年的生活。

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速读课文。


总之,情境渲染以“导”激“情”,更多地体现了导语设计要求的新颖性与艺术性,知识性暗含其中;而知识启迪以“导”启“思”,更多地体现了导语设计要求的新颖性与知识性,艺术性暗含其中。

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体现这些要求,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才能打造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

一经拿出,就熠熠生辉,引人注目,吸引着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去开启课堂宝库,在知识库中尽情畅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