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车库混凝土施工方案

地下车库混凝土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 (3)1.1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图 (3)1.2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及验收规范 (3)1.3国家及地方相关文件 (3)2.工程概况: (4)2.1设计概况 (4)3.施工安排 (5)3.1施工部位及工期要求 (5)3.2砼供应方式 (5)3.2.1预拌混凝土: (5)3.2.2外加剂的类型、牌号及技术要求: (6)3.2..3掺合料的种类: (6)3.3劳动组织: (6)3.3.1管理层负责人 (6)3.3.2劳动层负责人 (7)3.3.3工人数量及分工 (7)4.施工准备 (7)4.1技术准备: (7)4.1.1现场搅拌站配合比主要技术参数的要求及试配申请。

(7)4.1.2现场养护室设置要求及设备的准备工作。

(7)4.1.3基础对碱集料反映的要求。

(7)4.1.4对技术交底的要求。

(8)4.2机具准备: (8)4.3材料准备: (8)5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8)5.1准备工作: (8)5.2主要措施 (9)5.3混凝土浇筑 (10)5.3.1垫层混凝土浇筑 (10)5.3.2底板混凝土施工 (10)5.3.3止水板、柱、顶板、梁、楼梯混凝土浇筑 (11)5.3.4混凝土泵送工艺 (12)6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流程 (13)6.1.混凝土施工条件 (13)6.2.混凝土浇筑 (14)6.3. 混凝土振捣 (15)6.4混凝土抹平压光 (15)6.5混凝土的养护: (15)7质量要求: (16)8.试块制备方法 (16)8.1制作方法 (16)8.2.混凝土试件取样频率 (17)9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9)9.1.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流程 (19)9.2.混凝土工程质量标准 (20)9.3成品保护 (21)10安全注意事项: (21)1.编制依据:1.1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图1.2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及验收规范1.3国家及地方相关文件2.工程概况:2.1设计概况3.施工安排3.1施工部位及工期要求3.2砼供应方式3.2.1预拌混凝土:本工程混凝土工程主要采用预拌混凝土。

经考察确定搅拌站为呼和浩特市冀东水泥混凝土有限公司。

3.2.1.1对原材料的要求:1.水泥1.1配制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1.2水泥进场必须有合格证或进场试验报告,并对其品种、标号、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

1.3进场水泥必须按批量抽取样品(包括见证取样),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经过复试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在混凝土或砌筑砂浆中。

2.砂石2.1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3.2.2外加剂的类型、牌号及技术要求:基础、挡土墙、顶板均内掺11%UEA-A膨胀防水剂,掺量按GB119-2003第2.2.2规定通过实验确定,施工时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所有外加剂均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级以上要求,外加剂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预拌混凝土进场,技术员应收集预拌混凝土单位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预拌混凝土运输单等资料,并要求预拌单位提供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

3.2..3掺合料的种类:本工程应使用B种低碱活性集料,以及优选低碱水泥、掺加粉煤灰掺合料及低碱、无碱外加剂。

3.3劳动组织:3.3.1管理层负责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领导小组。

3.3.2劳动层负责人分包单位成立砼浇筑班组,经培训上岗。

3.3.3工人数量及分工作业面每班由以下人员组成:混凝土泵操作 2人混凝土振捣 6人混凝土面抹平压光 6人电气维修工 1人机械维修工 1人计16人/班。

基础底板施工另增配20人。

4.施工准备4.1技术准备:4.1.1现场搅拌站配合比主要技术参数的要求及试配申请。

本工程采用预拌砼,不设现场搅拌站。

4.1.2现场养护室设置要求及设备的准备工作。

现场设置标准养护室,养护温度为(20±3)ºC。

配备温湿控制器湿度要求95%,和试块支架。

4.1.3基础对碱集料反映的要求。

本工程为Ⅰ类预防碱集料工程,地下结构使用B种低碱活性集料配制的混凝土,其混凝土含碱量不超过3kg/m3。

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优先选择低碱水泥。

4.1.4对技术交底的要求。

1.技术交底必须在盖浇地对应项目施工前进行,并应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

技术交底不能后补。

2.技术交底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并应辅以口头讲解。

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应履行交接签字手续。

技术交底应及时归档。

3.技术交底应根据施工过程的变化,及时补充新内容。

施工方案、方法改变时也要及时进行重新交底。

4.包单位负责对各分包单位技术技术交底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2机具准备:4.3材料准备: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不同部位砼浇筑要求不同。

因此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向搅拌站提出混凝土等级、浇筑量、混凝土浇筑时间、塌落度、抗渗及混凝土供应速度等要求。

5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5.1准备工作:5.1.1钢筋的隐检工作已经完成,并已核实预埋件、线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无误。

5.1.2模板的预检工作已经完成、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支架稳定,支撑和模板固定可靠,模板拼缝严密,符合规范要求。

5.1.3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实验室确定配合比及外加剂用量。

5.1.4混凝土浇筑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方案学习,有技术部门讲解施工方案,对重点部位单独交底,设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5.1.5浇筑混凝土用架子、走道及工作平台,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筑要求。

5.1.6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检查保证泵管畅通。

5.1.7各流水段结合部位施工缝均采用多层板(根据钢筋保护层及钢筋间距切口)分隔。

5.1.8提前签订商品混凝土供货合同,签订时由技术部门提供技术要求。

5.2主要措施5.2.1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应编制预防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必须保证20年内不发生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损伤。

混凝土要用低活性集料配置,其混凝土含碱量不超过3kg/m3。

5.2.2为增强混凝土的可泵性,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和减水剂,掺量必须经过实验确定。

为保证砼的缓凝时间达到4~6小时,能够满足混凝土出机运至现场具有可泵性,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缓凝剂。

严禁在混凝土中加水。

混凝土入泵塌落度控制在160~180mm。

5.2.3混凝土浇筑1)垫层混凝土采用泵车浇筑,平板振动器振捣,表面抹平压光兼做防水基层。

2)底板混凝土采用泵车连续浇筑,浇筑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孔洞予以堵严。

3)墙体浇筑,每单元为一循环单元,循环浇筑,每次浇筑高度更具现场使用的振捣棒而定,为其有效长度的1.25倍(50棒应为43.75mm取40mm;30棒取30mm)下料灰厚度采用尺杆配手把灯控制。

4)梁板混凝土采用泵送。

5)底板施工时要求罐车以5车/小时的速度进场,接茬时间为1.5小时,地上结构施工时要求罐车以3车/小时的速度进场,接茬时间为1小时6)现场混凝土运输: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汽车泵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5.3混凝土浇筑5.3.1垫层混凝土浇筑基槽验收合格后,定控制桩(8m×8m)用地泵进行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振捣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钢筋棍上标高及水平小棉线为准检查平整度,用水平刮杠刮平,表面再用木抹子搓平,最后用铁抹压光,抹压要求3遍以上。

5.3.2底板混凝土施工1、地下室底板概况1)本工程基础底板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式筏板基础,基础止水板厚度为250mm,C30抗渗等级为(S6)。

底板混凝土施工采用一台47m长汽车砼泵进行浇筑。

以保证浇筑一次连续浇筑完毕不留垂直施工缝。

2)浇灌顺序: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浇注顺序.2.施工准备1)施工总体安排:编制混凝土施工方案,按施工部位布置混凝土泵。

并根据施工进度安排计算配置混凝土运输车辆,确保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2)事先对施工班组作技术交底,使工人能确实掌握操作要领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注意的事项。

3)浇筑之前,先用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湿润泵管。

4)材料准备:组织好混凝土养护所需的黑塑料布和阻燃草帘等材料进场。

5)检查所有施工前的条件是否具备(包括人、机、料、照明、天气情况、扰民、等各种环境条件)。

6)混凝土的浇筑3.混凝土浇筑方法1)混凝土采取分层浇筑的方法,1层浇筑的厚度控制在40cm左右。

为避免施工冷缝,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导墙及反梁混凝土,并采取二次振捣法,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中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

2)混凝土的振捣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坡度,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中部布置三道振动器,这样通过混凝土的振动流淌达到均匀铺坍的要求。

振动器的振捣要做到快插慢拔。

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

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避免漏振,一般插棒间距40cm-50cm。

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

每点振捣时间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15-30s。

4、施工措施1)严格控制预拌混凝土的坍落度(16-18cm),进行混凝土的二次振捣,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值,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及时排除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生的泌水,消除泌水对混凝土层间粘结能力的影响,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及抗裂性能。

3)混凝土的表面处理: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较厚,在混凝土浇到顶面后,及时把浮浆赶跑,浇筑2-3h后,用刮杆初步按标高刮平,用木抹子反复(至少3次)搓平压实,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初期产生的收缩裂缝在塑性阶段就予以封闭填补,以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

4)混凝土的养护本工程底板混凝土采用蓄水养护与原浆覆盖相结合的办法。

经计算在施工时混凝土表面的蓄水深度按100mm控制。

采用蓄水养护,能保证水泥的水化用水,从而充分保证混凝土质量,尤其是在强度和密实性方面,可以有效的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同时,利用顶面的蓄水来减缓表层混凝土与外界环境温度进行热交换的速度,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混凝土温度应力的产生。

5.3.3柱、顶板、梁、楼梯混凝土浇筑1.梁、板、柱混凝土采取同时分步浇筑。

先浇筑框架柱,防止框架柱变形,采取由中心向四周的方法进行浇筑。

框架柱钢筋分布较密,浇筑框架柱时严格按照振捣要求,防止拆模后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浇筑顶板采取分层浇筑,先浇筑空心楼板下层板混凝土,待混凝土初凝前浇筑空心肋梁及上层板混凝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