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国人心理现象及其分析

韩国人心理现象及其分析

韩国人心理现象及其分析
09心理李晓菲 1013409013
作为一个现代主权国家,韩国面临着历史定位上的尴尬局面。

纵观韩国(古朝鲜)历史,自有历史记载的公元前3世纪末起,到19世纪末为止,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朝鲜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是以古代中国境内政权的属国(地方政权)的形式存在的。

而20世纪前半页民族、文化双重压抑的日据时代,更是朝鲜历史上最为不堪回首的一段惨痛经历。

1945年韩国建国及6、7十年代的经济崛起,是韩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全面独立,这也是韩国历史的一个全新的转折点。

伴随着主权的独立以及经济的崛起,韩国迫切的寻求民族文化的整饬以及民族心理的重塑。

但是应该认识到,民族心理层面的重塑绝非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目前韩国正处在这样一个激进与妥协、狂妄与失望相互交织着的摸索期。

自“世宗御制,训民正音,国之语音,异乎中国”的《训民正音》起直至今日约600年的去中国化运动、日据时代的文化灭绝的侵扰、以及当代韩国西化运动的兴起,造成了韩民族在历史传承及文化认同上的混乱。

这种混乱使得韩民族整体迷茫,这种缺乏方向感的迷茫再加上急切希望获得外界认同的渴望,塑造了当代韩国人自卑与自大、极端与激进等典型的民族幼稚期心理。

自卑与自大,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表现在韩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韩民族自卑的表现之一在于对中国影响的极力排斥。

对于追求文化独立的韩国来说,中国是其不得不面对、但是又十分不情愿面对的一道坎儿,正是在这样一种矛盾心理的驱使下韩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清洗中国影响的运动,这其中废除汉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事件。

其实,虽然彦文创造于李氏朝鲜时期,但其多用于下层民众生活,汉字却一直在上流社会中大行其道,汉字的认知也被视为知识分子与普通人分野。

韩国大规模的废除汉字运动是在其独立后,也正是在其经济飞速发展的朴正熙时代。

由于韩政府数十年的导向作用,至1980年代中期,韩国的出版物等,开始逐渐降低汉字的频率。

近年来由于韩民族主义者“彦文专用派”的不懈努力,汉字在韩国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基本上寿终正寝。

汉字的废止,对于韩民族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彦文的使用确实对韩民族归属感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汉字的废止却又造成了韩民族自身历史延续的人为割裂,这加剧了普通民众历史认知上的混乱,为韩民族与周边邻国之间文化上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另外,韩国废止汉字的行为,在亚洲(特别是中华文化圈)国家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有其短视性,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不再赘述。

至于近年来韩国国内抢夺中国文化遗产的不和谐音调,也同样可以理解为去中国化运动的一部分,反映了韩民族不敢正视中国的自卑心理。

韩民族自卑的表现之二在于其从政府到民间情绪的敏感与脆弱。

远有美国弗吉尼亚校园枪击事件后韩国总统数次致歉的事件,近有北京奥运会火炬首尔传递后韩总理“民族感情受到伤害”的言论。

对韩国这种不够成熟的民族心理的分析,引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的一段回答来进行说明:“奥运圣火在韩国的传递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摩擦,我们已就此多次向韩方做出了解释,我们的立场是清楚的。

这起事件事出有因,我们应以客观、冷静、公正的态度来看待。

有一些势力企图干扰奥运火炬传递,中国留学生为维护奥运火炬的尊严而作出反应,其中发生了一些过激行为。

在此我们向在此事件中受到波及的韩方警员及有关人员表示诚挚的慰问。

但是,这不等于说中国在韩留学生都是像你所说的那样,不能以偏概全。

中国政府一贯要求中国在海外的公民,包括留学生,遵纪守法,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他们
承载着中韩友好的希望,是友好的使者。

我不希望这件事被大肆炒作,使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受到伤害。

你刚才提到的所谓中国外交官酒后驾车的事情… …不能把这一孤立事件与在韩中国公民的整体形象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或暗示某些人想听到的结论。

目前在中国的韩国留学生有6万人,常住中国的韩国人已将近70万。

中国人民欢迎他们。

我们认为绝大多数韩国公民在中国能遵纪守法,并和中国人民和睦相处。

但有一些韩国公民在中国从事了违法活动,在这方面,我们一向本着个案处理的原则,从未将他们同中韩关系,特别是同韩国人的整体形象挂钩。

我希望中韩关系不断发展,特别是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不断加深。

在这方面媒体应发挥负责任的作用。

”。

韩民族自卑的表现之三在于其盲目的自大。

从心理学上分析,自大往往是掩饰自卑心理的一种手段。

韩民族的这种自大情绪伴随着其经济发展空前强烈,这在其民间表现的尤为突出。

去过韩国、或者与韩国人接触过的人,很多对韩国人在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哪怕是其他国家的朝鲜族人)面前表现出的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体会颇深,这种缺乏人道主义普世价值内涵的优越感突出体现了韩民族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对过去历史与遭遇的一种条件反射。

当然,韩民族自卑心理的表现远不止以上三条,其他诸如对基督教文化的盲目推崇、对单一民族血统的大力宣传、对邻国政治经济成就的全面攀比等等都折射出了韩民族缺乏方向感的一种深刻的历史自卑。

韩国建国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韩国政府与舆论努力培养国民的民族自豪感。

但是,由于缺乏历史底蕴、或者成熟文化的支撑,缺乏成熟国民心态的疏导与排遣,不懂得妥协,这种自豪感常常演变为令人难以理解的极端与激进。

韩民族的这种极端与激进在曝光度极高的体育领域得以集中体现。

2008年1月31日,在中国长春市举行的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女子3000米短道速滑接力赛的颁奖仪式上,获得亚军的韩国5名女队员在登上领奖台后突然展开七张A4纸,举出了“长白山是我们的领土”标语,当时挥舞著太极旗的韩国拉拉队对此传出一片欢呼的支持声;2002年韩日世界杯,韩国队在淘汰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比赛中,韩国以外的观众都能感受到裁判的明显不公,在同意大利的1/8决赛中,裁判吹掉了意大利一个完美的反越位进球,在同西班牙的1/4决赛中,裁判吹掉了西班牙的两个好球,如此多的“误判”,很难不让人对主办方及裁判的公正性产生质疑。

众所周知,体育赛事是体现各国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舞台,代表了友谊与团结、和平与公平、关爱与尊重,运动员及本国观众对本国立场及利益的维护无可厚非,但是像如此赤裸裸且频繁的极端表现在世界范围内确实少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韩民族包容精神与克制力的缺失,反映了其整体民族思维的激进。

至于其他诸如集体切手指、撕咬他国国旗这种怪异的行为则更加昭示了韩民族部分民众这种偏执、狭隘的心理。

韩国自卑、极端、保守、自大的民族心理对其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

我在中国认识过一个韩国女孩。

她本人很漂亮,从与她的交流中,我也更加细节性地了解了韩国这个民族心理特点中的优势。

韩国人高度重视环保,饭店里用的是淀粉制造的绿色牙签,无论多豪华的宾馆都没有一次性牙刷、牙膏和拖鞋。

在韩国购物,没有人会提供你塑料袋,你得自己购买纸袋。

韩国人像爱护自己的客厅一样爱护国土。

韩国往往有些男女不平等,女人总是典型的家庭主妇,男
人的地位也是深信不疑的,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

韩国的社会与家庭之桥梁是断裂的,家庭与社会有时候还会发生冲突,很多情况下,在韩国,舍弃家庭才是爱国者。

在韩国,小孩从小就被教育,要互相帮助,互相给予,这就与中国大相径庭,中国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陌生人给的东西千万不要吃,也不要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不要吃亏。

假如公园里有两个小孩,一个是中国小孩,一个是韩国小孩,那么,韩国小孩就会主动把自己的零食分给中国小孩一起享用,而这个中国小孩,一方面会害怕地不敢要,一方面又不会把自己的零食分给他,或许,这个小孩会哭着说:“妈妈不让我吃陌生人的东西!”
韩国的女人很重视外表,这也是韩国出美女的原因。

韩国的女人不化妆是不会出门的,因为她们觉得那是一种不尊重。

通常,韩国人的服装搭配有自己的特点,不会只是模仿其他国家的人,而中国,一方面由于国家领土大,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丧失,所以没有自己的特点,只能一味去模仿别的国家来装扮。

韩国人这一方面是独树一帜的。

下面简要谈谈韩国人的合作精神。

经常有人说,韩国人一集合起来就会显出弱点,韩国人的写作不是农场式的集体协作,而是一种最重仍以个人利益为厉害关系的协作,就这样,大家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果带来了一个集团的繁荣。

以自己的利益为由,最重带来团体的利益。

所以,韩国人有着强烈的民族优越感,他们珍视传统,并将其制度化。

以上是我所认识的韩国人心理。

参考文献:《解读韩国人》L. 罗伯特. 科尔斯徐冰翻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韩国人的新》李御宁(韩国)张乃丽翻译山东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张宏杰中国文史出版社
《韩国人怎样教育孩子》张理智昆仑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