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09级化学班范瑞军2009061415)一、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大气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大气颗粒物是悬浮在大气中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其主要来源包括:(1)自然界的风沙尘土,海水喷溅等。

(2)各种燃料如煤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石油等的燃烧。

(3)钢铁厂、水泥厂、石油化工厂等的工业生产过程。

(4)公路扬尘、建筑物扬尘等。

大气颗粒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粒径大小不同,被吸入并沉积在呼吸系统的部位不同, 引起机体的危害也有明显差异。

一般来说,粒径小的颗粒物沉降速度慢,在空气中的悬浮时间长,与人体接触机会大。

研究显示:粒径在10μm以下的可吸入颗粒(即PM10)是大气颗粒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类。

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呼吸系统:刺激肺部使其出现炎症;肺功能下降,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导致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恶化;引起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和矽肺、石棉肺、肺气肿等肺病。

心血管系统:可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粘度增加,血液凝集以及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对细菌、病毒等感染的易感性,使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随颗粒物进入体内后,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感染性疾病。

神经系统:导致高级神经系统紊乱和器官调解失能,表现为头疼、头晕、嗜睡和狂躁等。

癌症的发生:颗粒物所吸附的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是对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环境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其中苯并芘(a)能诱发皮肤癌、肺癌和胃癌。

此外,大气颗粒物还可造成胎儿增重缓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导致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敏感体质患者过早死亡。

二、水体污染是指一定量的污水、废水、各种废弃物等污染物质进入水域,超出了水体的自净纳污能力,从而导致水体及其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从而降低水体使用价值的现象。

造成水体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向水体排放未经过妥善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施用的化肥、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雨水冲刷,随地面径流进入水体;随大气扩散的有毒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而进入水体等。

其中第一项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废水排入水体,水污染日益严重。

水体若遭受污染,则势必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这是因为人的生活离不开水。

但,对水体所遭受污染的种类,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了解的。

而且,不同的水体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水体污染通常包括三大类:生物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是指病原微生物排入水体后,直接成间接地使人感染或传染各种疾病。

衡量指标主要有大肠菌类指数、细菌总数等。

某些原来存在于人畜肠道中的病原细菌,如伤寒、副伤寒、霍乱细菌等都可以通过人畜粪便的污染而进入水体,随水流动而传播。

一些病毒,如肝炎病毒、腺病毒等也常在污染水中发现。

某些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也可通过水进行传播。

物理性污染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改变了水的物理特性,如热,放射性物质,油、泡沫等污染。

其种类包括悬浮物、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包括:1、悬浮物质污染:悬浮物质是指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物质,包括固体物质和泡沫塑料等。

它们是由生活污水、垃圾和采矿、采石、建筑、食品加工、造纸等产生的废物泄入水中或农田的水土流失所引起的。

悬浮物质影响水体外观,妨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氧气的溶入,对水生生物不利。

2、热污染:来自各种工业过程的冷却水,若不采取措施,直接排入水体,可能引起水温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中存在的某些有毒物质的毒性增加等现象,从而危及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

3、放射性污染:由于原子能工业的发展,放射性矿藏的开采,核试验和核电站的建立以及同位素在医学、工业、研究等领域的应用,使放射性废水、废物显著增加,造成一定的放射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指污染物排入水体后改变了水的化学特征,如酸碱盐,有毒物质,农药等造成的污染。

其种类包括有机化合物污染和无机化合物污染。

化学性污染根据具体污染杂质可分为6类:1、无机污染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污染物质有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

酸碱污染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妨碍水体自净作用,还会腐蚀船舶和水下建筑物,影响渔业。

2、无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等有潜在长期影响的物质,主要有汞、镉、铅、砷等元素。

3、有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是各种有机农药、多环芳烃、芳香烃等。

它们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被生物所分解。

4、需氧污染物质: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醇等有机物质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

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故称之为需氧污染物质。

5、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是生活与工业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以及农田排水中残余的氮和磷。

6、油类污染物质:主要指石油对水体的污染,尤其海洋采油和油轮事故污染最甚。

三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造成的危害不易及时发现,具有一旦污染就难以清除的特点。

①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由于工业废水未经过任何处理进行灌田,使土壤中积累有害重金属的量及种类越来越多,造成严重污染,然后,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如汞、镉、铅、砷、铬、铊等污染土壤后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各种危害。

其中镉污染引起的骨痛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土壤铊污染的危害,主要来自电子工业,铅、锌、铜等的硫化矿中也含铊。

通过冶炼和工业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土壤而引起人体中毒。

例如:我国贵州兴义地区居民中曾出现铊中毒患者200多例,主要症状是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四肢无力、周围神经炎以及脱发等。

经调查,该地区灶矾山麓矿渣中铊化合物含量较高,矿渣被雨水淋溶进入土壤中,使土壤铊污染严重,铊被蔬菜吸收富集后,造成蔬菜中铊含量超标。

铊通过蔬菜进入人体,在体内引起神经细胞病变,其病变主要在大脑、小脑、脊髓;视神经也有病变和坏死。

铊还影响心肌和其他神经肌肉,产生各种中毒症状。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铊还有导致人体出现畸形的作用。

土壤受铬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六价铬。

在各种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毒性最强。

土壤铬污染主要来自铬矿和金属冶炼、电镀、制革等工业废水、废气、废渣。

铬渣污染在全国20多个省市都有报道。

铬渣中六价铬易溶于水,所以容易经过土壤进人农作物而危害人体健康。

铬在人体内可以蓄积,并能影响体内氧化还原过程和水解过程。

铬与蛋白质结合能抑制一些酶的活性,还可促使维生素C氧化,使血红蛋白变性从而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

一系列研究证明了六价铬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

②农药污染的危害。

农药种类繁多,至今全世界已开发农药原药1200多种,其中常用的有200余种。

化学农药在当今以至将来的农业生产中不可能完全被取代。

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反复多次施用农药,首先使土壤受到污染。

使用农药时,不论采用什么方式,黏附在农作物上的药量一般只占30%左右,其余大部分落于土壤。

如使用农药拌种、浸种和除草等,直接将农药施入土壤,或是雨水携带农药和洗涤植株体表的农药均进入土壤。

土壤中农药的残留浓度一般是很低的,但通过食物链和生物浓缩可使生物体内浓度提高至几千倍,甚至几万倍。

农药污染后,主要通过饮食进入人体,产生各种危害。

其中包括:急性中毒。

急性农药中毒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由于不正确使用农药,特别是有机磷农药的急性中毒的发生率比有机氯农药高得多。

例如对硫磷、内吸磷的不适当使用造成的死亡,是农药造成急性中毒事件中最多的。

氨基甲酸酯农药的急性中毒与有机磷有些相似,但毒性一般较低,其中有些种类毒性较高。

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农药可以引起慢性中毒,最多见的是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慢性中毒。

有机氯农药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上腹部和肋下疼痛、头晕、头痛、乏力、失眠、噩梦等,还可引起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有机磷农药慢性中毒除一般症状外,主要表现为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显著而持久的降低。

农药的慢性中毒还表现在影响多种酶的活性。

酶活性的改变,必然引起体内生理、生化功能紊乱和病理改变。

对内分泌系统和免疫功能等也有一定影响。

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有机氟农药有致突变和致畸作用,有机磷农药也有致突变作用,六六六有致肝癌作用,也有致畸作用。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农药对人类有潜在的危险性,应予以高度重视。

③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土壤的生物性污染仍然是当前土壤污染的重要危害,影响面广。

它的危害可造成: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人体排出的含有病原体的粪便污染土壤,人与土壤直接接触,或生吃在这种土壤中种植的蔬菜瓜果等而感染得病。

主要疾病包括伤寒、副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以及蛔虫病和钩虫病等寄生虫病。

许多肠道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十天至数十天,肠道病毒可存活2—4个月,寄生虫卵在土壤中存活的时间更长。

对于传播寄生虫病而言,土壤起着特殊的作用,因为在这些寄生虫的生活史中,有一个阶段必须在土壤中度过。

例如,蛔虫卵一定要在土壤中发育成熟,钩虫卵一定要在土壤中孵出钩蚴才有感染性等。

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

含有病原体的动物粪便污染土壤后,病原体通过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而得病,这种传播方式表示为:钩端螺旋体的带菌动物有牛、羊、猪、鼠等,在中性或弱碱性的土壤中钩端螺旋体能存活几个星期;炭疽杆菌抵抗力很强,家畜一旦感染了炭疽病并污染土壤后会在该地区相当长时间内传播此病。

引起破伤风和肉毒中毒。

天然土壤中常含有破伤风杆菌和肉毒杆菌,人接触土壤而感染,这两种病菌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能长期存活四、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室内空气污染的类型有: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有七个方面。

1 .室内装修材料室内装修的主要材料是胶合板、刨花板等人造板材,生产这些板材所用的胶黏剂中含有甲醛,部分残留的甲醛会逐渐释放出来,成为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

同时,在装修过程中使用的油漆、涂料及其添加剂和稀释剂、胶黏剂、防水剂、溶剂等,都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挥发性有机物。

经监测在装修过程中及装修后1月内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等污染物均有超《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18883-2002)的现象。

1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自身释放的有害物主要是氨和氡,氨产生于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主要是冬季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中加入的混凝土防冻剂,以及为提高混凝土凝固速度而使用的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早强剂,其中所含的氨类物质会随着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并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造成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超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