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学歌唱教学是一种体现美的艺术。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但目前,歌唱教学很容易被许多老师上成一堂综合课,虽然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轻松愉悦,但学生在歌唱中的表现却难以令人满意。
大部分学生不会唱歌,尤其在歌唱的方法和演唱技巧上,基础太差,喊唱、跑调、耸肩等现象非常普遍,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影响了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使歌唱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下面就我这几年的摸索与实践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让学生看到歌唱的美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非常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
也就是说,一定要把自己打扮的端庄、漂亮一些。
也许有人会觉得有些言过其实,认为一名音乐教师只要在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上不断努力就年可以了。
但我认为面对天真可爱的孩子,我愿意让他们看到一个美丽的音乐的传递者。
因为在小学生的眼中,漂亮的老师和好听的歌声是融为一体的。
在教学生学唱歌曲《咏鹅》时,我特地换了一身漂亮的裙子,在音乐伴奏声中,我舒展着轻盈的舞姿,模仿着湖面上的白鹅,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进行歌曲范唱时,我看到孩子们的眼中,除了被吸引,还闪着一片片奇异的光彩,那是对老师的欣赏和喜爱。
我感到,学生从我的歌唱中,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咏鹅”图。
我想,从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追星族”。
而我们新世纪的小学音乐教师为什么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眼中、心中的明星呢?当学生用欣赏的目光来看我们音乐教师时,我们就能让学生看到歌唱中的美,那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的走近美,这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
二、让学生自由的歌唱。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着他们好动、好自我表现的特点,而唱歌则是他们最直接、轻松的一种表现方式。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只有人声,对所有的人来说是可以自由使用的最美妙的乐器。
”对学生来说,要想让他的这件美妙的乐器发出好听的声音,必须先让他们无所顾忌的放声歌唱,充满个性,自由的歌唱。
通过平时的观察,我采用了一个对低、中、高年级都适用的方法。
那就是给学生有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每学期开学的前两节课,我把它叫做快乐90分小型演唱会。
经过了一个假期,学生学会了很多新歌,而且都准备得很充分,为什么呢?因为在放假之前,我就和学生互相约定,在假期里准备一到两首歌,内容多样,形式不限。
要求必须是自己最喜欢唱的歌。
到了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学生的表现让我受到很大的鼓舞。
他们有独唱的,有齐唱的,有表演唱的,还有男女声二重唱,小合唱;歌曲范围很广,有大家熟悉的动画片插曲,有街上时常听到的儿童歌曲,还有眼下流行的通俗、网络歌曲呢!有几位小歌手模仿明星的唱法,给大家带来了欢乐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虽然也有学生出现怯场、跑调、喊唱等问题,但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们在舞台的氛围中大胆的歌唱,甚至可以上台“吼”上两句,在唱的过程中感到轻松和快乐。
我只是一位静静的倾听者,用微笑的目光欣赏学生的个性演唱表演。
当然,最后我要以出色的演唱把演唱会推向高潮,我要留给学生这样的印象:老师的声音为什么这样圆润、通畅?为什么唱的这样轻松、自然?气息这样流畅?我想,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歌唱的魅力。
在总结中,我告诉学生:我们的嗓子就是一件乐器,每个人的乐器都不一样,怎样让自己的乐器发出好听的声音,演奏出美妙的乐曲,那就要静下心来,掌握演奏的方法和要领,不断的进行科学的练习。
在接下来的音乐课中,进行发声练习时,不象以前那样再招来学生的哄笑声了。
因为他们从自己“自由的歌声”中感到了一些影响他们声音效果的“不自由因素”。
三、在歌唱教学中,利用故事、情景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声音技能训练。
在小学阶段,我们所面对的是6、7岁至11、12岁的儿童,这个阶段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声带、各腔体都处在成熟、发育阶段,所以,在平时的歌唱教学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我在创造充满情趣的课堂氛围上不断尝试、创新,能够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和欲望,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方法和歌唱状态,使学生的嗓音得到发展和保护。
对低中段的学生,我经常以故事教学法或一些拟人化的语言、以及丰富的面部表情、灵活轻松的肢体动作贯穿课堂的始终。
比如在训练他们掌握顿音、连音的唱法时,我采用“动物联欢会”的故事引入发声练习:“同学们,今天的天气真好,动物园里要举行联欢会,小动物们一大清早就在练习唱歌,你们想听吗?他们是怎么唱的?”学生一下来了兴趣,我马上出示了小猫、小羊、公鸡小狗、青蛙、小鸭,的头饰以及相应的练声曲。
通过学生模仿以后,我启发他们联系动物们声音的特点,注意分辨连贯的长音,轻快、干脆的短音的演唱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发声的要领和演唱技巧,我因势利导,在姿势、表情、动作、呼吸上加以引导,我自己都觉得被孩子们天籁般的声音感染、感动!高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较强,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通过出示田野、湖泊、白云、流水等优美风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乐趣,再来让学生体会深呼吸、各个腔体打开的通畅状态,来慢慢掌握真假声混合、头声发声的感觉,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声方法,进行长短音、二声部合唱、顿音、装饰音等类型的发声练习。
克服“喊唱”、“仰脖”唱的现象,能够自然流畅地唱好每一首歌。
四、从歌曲的音乐形象入手,帮助学生树立不同的声音形象,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有理解、有表现力的歌唱。
在小学阶段,常见的歌曲要求有:轻快活泼的、干脆跳跃的、优美轻柔的、雄壮有力的、低沉缓慢的等等。
在学唱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时,我从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入手,向学生描绘了:在“春风吹,花满坡”的绿草地上,一群天真烂漫的侗家儿童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载歌载舞,用歌声和舞蹈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妈妈的感激之情,曲调优美动听,节奏欢快热情,声音轻快跳跃。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学生描绘的声音感觉是好象有透明的珠子在他们头腔中忽上忽下、忽快忽慢的跳跃。
这样,老师进行范唱后,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歌曲的演唱情绪和声音技巧。
而在进行《小白船》的教学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老师轻柔优美的歌声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蓝宝石一样的天空里,有一条美丽的银河,桂花树散发着香气,树下,有一只乖巧温顺的小白兔在快活的游玩,在波光闪闪的水面上,一只小白船在轻轻的荡漾……美好的画面,仿佛把他们带到了神话仙境。
一名学生说,只有用“轻纱”“丝带”一样的声音才能表现出歌曲的意境,试想,这样的声音怎能不让学生陶醉呢?当学生在脑海中树立了这些感性的声音形象后,这些声音形象就会帮助他们唱好歌,不但丰富了歌唱经验,而且在歌唱中使学生的歌唱技巧不断巩固提高。
“乘着那歌声的翅膀,亲爱的随我前往,那美丽的好地方……”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带给学生什么样的动力,让他们在歌声中体验欢乐,在歌声中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我们在今后在教学中不断发现、思考、总结、创新的永远课题。
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唱歌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但同时又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唱歌技能训练应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循序渐近,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一、歌唱的姿势良好的歌唱姿势对于歌唱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它就象战士射击、运动员赛跑一样,都需要正确的姿势,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歌唱姿势给予正确的指导。
首先要结合歌唱教学实践活动,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能够区分正确和不正确的歌唱姿势。
正确的歌唱姿势,要求是站立垂直,两脚略微分开站稳,头正、目平视、两肩稍向后移、胸自然挺起张开,腹部顺其自然收缩,下颏收回,感觉到仿佛由小腹到两肩之间形成一条直线。
另外精神要饱满,有从容之感。
坐式唱歌,要求上身自然垂直,端正,两腿弯曲分开,两手平放在大腿上,看课本唱歌时,要求两手拿课本视唱,划拍时,左手持书,右手用小动作轻轻划拍。
总之,指导原则是姿势正确自然美观,有利于歌唱和身心正常发育。
同时还应注意,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那些不正确的姿势,其主要毛病是仰头、挺胸过高、腹部过于凹进,肌肉和精神过于紧张,既影响呼吸、发声器官的正常活动和声音的流畅,又不美观,这样就不利于歌唱和学生的正常发育。
二、歌唱的呼吸方法首先要使学生懂得呼吸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应掌握好,缓吸缓呼、缓吸快呼、快吸缓呼、快吸快呼的基本歌唱呼吸练习法。
第二,教师在教学时用正确的呼吸方法示范,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第三,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当今广为采用流行于世的胸腹联合呼吸法,吸气时空气由口鼻、气管吸入肺中,胸腔随之自然挺起,有向上伸展的感觉。
这是由于膈肌下降,加压于腹部器官,所以腰腹部也相应地扩张,但不要过于突起腹部,而要自然适当,颈部肌肉要自然放松,不要紧张,也不要抬肩,吸气要根据需要而决定气量大小,从而控制和运用气息。
第四,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歌唱呼吸功能的训练,例如:教唱内蒙民歌《牧歌》时,教师就应当按歌曲乐句要求,指导学生练习和掌握比较平稳深沉的缓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
又如教唱《游击队歌》就可以按歌曲的要求,指导学生练习快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
第五,注意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理特点,对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的少年,不应按成人或专业训练要求进行训练,要注意教室内的卫生和身体保健教育,保护好少年呼吸系统诸器官。
除上述之外还应注意学生经常发生的毛病,常见有些学生发音时总是唱不够拍,唱高音时吃力,唱不准,喉头负担也比较重等,都是因为气息不足,缺少气息的支持,不会控制和运用歌唱呼吸方法的缘故,故此,必须掌握好科学的呼吸方法。
三、歌唱的发声方法歌唱和说话的重要工具是人的发声器官,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发声和掌握歌唱技能与技巧。
首先应了解发声器官的构成、少年的音域声区、变声特点和嗓子保健、发声练习法等。
第一,发声器官简介及其功能1、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腹肌、横隔膜。
2、发声器官:喉头、声带等。
3、声音调节器官:咽腔、口腔、鼻腔等共鸣腔。
4、咬字、吐字器官:唇、齿、舌、上腭、下腭等。
上述所说的各发声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而且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有机发声器官系统。
在歌唱时,如能正确的控制和运用这些发声器官,声音就会清晰、动听、悦耳。
第二,小学生的音域及声区小学生能演唱的声音,从最低到最高音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小学生的音域,其总音域一般是从小学1组的a到小学2组的c。
小学生的声区是指他们的总音域按不同共鸣腔发声,音色特点分成高、中低三个声区,中声区也叫混合声区,是小学生原来有的自然基础音。
从小学1组d到小学1组的a,这几个音容易发出比较优美动听的声音,因此也称自然声区。
因为在低高两个音区中间,具有混合音色,故被称为混声区,低声区是从小学组a到小学1组的d,高声区则从小学1组的a到小学2组的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