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从教20多年来,我担任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遇到过许多不同性格、不同情况的学生,深感教育学生是一件有苦有乐、有喜有忧的事情,在教育教学中积累了一些关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粗浅经验,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近几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令人触目惊心,当前,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刻不容缓。

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大家知道,小学生幼稚、单纯,既容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教育,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

部分独生子女从小养成了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错误思想,致使个别学生不关心集体,不愿为集体做事出力。

例如:一天放学后,一个班级几位值日生留在教室里打扫卫生。

他们打扫完毕立即回家,谁都没有考虑去关日光灯,结果,开了一整夜无人灯。

虽然这是小事,但它却反应了学生从小缺乏集体主义观念,缺乏关心集体的意识。

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小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每一位学生,在学生中树立教师的光辉形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今年夏季发生的一件事给我印象很深:学校建了新的教学楼,虽然同学们搬进了新教室,但院子中还堆放着一些废弃的砖块,为了同学们能在院子里安全活动,需要将这些砖块尽快清理掉,这项艰巨的任务就有我们班来完成。

这天天气非常热,室外气温高达摄氏37度,我向同学们布置了劳动任务,大家就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就汗流浃背,满脸通红,感到胸闷、头昏,没向同学们打招呼,就躲在了房檐下,一边乘凉一边指挥学生,仅几分钟,就发现有的学生在聊天,有的学生在喝水,眼见这些情况,我立刻想到,决不能这样做,而应该用自己顽强的毅力,为学生做出榜样,以此去影响学生。

我马上走进队伍,和同学们一起干了起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劳动,我班圆满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

从这件事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其次,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紧密联系他们的思想实际,采取正面的教育方法,切忌空洞说教。

我经常让学生搜集身边感人的故事,上网查找一些为国家为集体无私奉献的模范人物的事迹,让他们交流、感悟,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树起学习的榜样,激起他们为集体、为国家奉献的愿望,使他们从小就在心灵深处播下集体主义的种子。

第三,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如:在开展“我为集体增荣誉”的活动中,班内不少学生都讲述了自己在语文、数学、艺术、体育、演讲等比赛中,是如何努力取得了好成绩,为学校、为班级增添了荣誉。

这项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关心爱护集体的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各方面正处于形成时期,心理不够稳定,可塑性较强,常常在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不符合道德的行为,表现为缺少自觉的自制能力。

因此,每一位老师在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应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告诉学生如何去做做为班主任教师,每学期开学初,都要认真反思上学期的班级管理工作,弄清楚哪些工作成效显著,哪些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理清本学期的工作思路,就可以和大家一起制定班级奋斗目标。

有了明确的目标,大家才会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班规、班纪、校规、校纪严格约束,同时还要给学生介绍许多优秀学生的事迹和优秀班集体的情况,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知道哪些是大家希望和肯定的行为,哪些是不能做的行为,明白不能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使学生能够有很好的方向意识。

学生虽然有了明确的目标或方向,但这些要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学生对律他一般极为感兴趣,这一点并不少见。

我经常向学生讨教一些班级工作的做法。

例如,面对一名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我会向班委会或者全体同学征求处理意见,学生会五花八门的提出许多可借鉴的方法,足以让这个学生记住教训。

纵然违纪学生会有好多个理由,(诸如记错作业、忘带了、弄丢了等),但孩子最了解孩子,他们比我们更了解事情的真相,更了解学生的心里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来约束。

律他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学生非常感兴趣律他的过程,这正是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并完善班级的各项常规制度的过程。

班级工作千头万绪,但并非杂乱无章。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些律他又律己的规矩如果是学生自己制定的,执行起来可就得心应手了。

我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级中的各项工作都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商量解决办法。

在学生充分实践的过程中,班级的各项常规应运而生。

如《家庭作业制度》、《升旗纪律》、《值日生制度》、《早读制度》、《班干部工作职责》等等,这些制度都要让学生心知肚明,一旦违反将会受到班规的制约。

做到了班级工作有章可循。

学生明确知道了什么时候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如何去做?做得好会怎样,违反了纪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这些制度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学生很容易接受,同时也起到了律他又律己的作用。

(二)、支持学生努力去做1.一切行为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只要制度中有的,一律照章办事,帮助学生养成一种守纪的习惯。

不能因人、因心情随意更改,这样容易在学生心中形成定势,让制度形同虚设。

2.确立落实重点,逐项突破。

班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有一个切身的感受便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往往贪多嚼不烂,使行为养成留在表面,效果不佳。

我认为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时期确立不同的重点,强化训练,效果非常好。

如:学期初为了很快使学生步入正轨,重点就要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经过几天的训练,学生会尽快改掉假期中自由散漫、松懈懒惰的坏习惯,很快投入到新学期的学校生活中去。

3.不断强化,循序渐进。

任何制度的落实都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在初始阶段,都会出现反复,因而需要不断强化训练,班主任、学生干部经常抓,抓经常,反复抓,抓反复,及时掌握情况,迅速作出反馈。

每周班干部例会,关键时候重点问题日日反馈,甚至半天一反馈,习惯成自然。

让学生人人都当班干部。

学生认为自己上课读书写字、打扫卫生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要自己带领其他同学做,就有点怯懦,可想而知,如果不是老师“逼”的话,自己可能一辈子与班干部无缘。

想象,如果在生活中多一些这样的善意“逼迫”,可能对学生的发展会更好。

(三)、鼓励学生坚持去做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阶段可能要费一番脑筋、花费一些精力。

如让学生出板报、干值日,往往是老师一遍遍手把手教,最后免不了自己重新去做。

倒不如干脆自己做了来的更为直接和省事。

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班主任:学生值日卫生不干净,自己亲自代劳;做操队形没有站整齐,自己亲自不厌其烦的天天整队……但是从长远看,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慢慢经历、不断锻炼,自然会掌握窍门,增长见识,提高水平,班主任要做的只是监督、适时指导就行了。

干任何事总有第一次,该放手时就放手。

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多付出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

三、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个体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言行、维护一定荣誉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自我意识,它是一个人尊重需要的反映,是一种与自信心、进取心以及责任感、荣誉感密切相联系的积极的个性品质,也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和最敏锐的情感。

自尊对小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人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小学生健康成长自始至终离不开自尊心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尊心呢?1.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儿童很容易感受外界给他的评价,所以维护和培养小学生的自尊心首先我们要有爱心、耐心与细心。

有的孩子美,有的孩子丑;有的孩子高,有的孩子矮。

每个人自孩提时代开始都是可爱的。

爱孩子并不是要求我们盲目表扬,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心的方法之一,就是帮助他处理好情感问题。

很多情况下,我们往往过于注重严格要求而忽略了尊重小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

并且有时候因教育方法不当而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

例如,我们在批评哪些经常犯错的学生时,不是以事论事,而是用非常刻薄的语言“不可救药!”“废物!”“笨蛋”“总是拖班级的后腿!”等恶语伤人。

相反,有些父母过分地尊重孩子,反而忘记要求孩子也尊重他们。

结果这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经受不了任何一点伤害。

而这也是当今社会中一些孩子举止不端,只讲索取,不知付出的原因之一。

2.正确地评价孩子,并且帮助他们正确地自我评价。

在小学阶段,自我体验还会表现出一定的易变性和受暗示性,他们的自尊直接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例如,孩子积极主动地做完家务事,我们不仅仅只是表扬孩子,给他以成就感,也要鼓励孩子今后更多地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并且要让他知道他有责任有义务分担家庭的工作。

3.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别让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每个人的自我成长都需要在一个能够得到关注和承认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实现。

作为教师要真诚地尊重和重视每一位学生,这样会为他们自尊心的形成增添无穷的力量。

教师可用两种方法:①将学生的名字常挂在嘴边,让他们感受你的重视。

②能够让学生办的事尽量让学生自己办,让他们产生一种积极的归属感与主人翁的责任感,也使他们能够更加明确看到在集体中所处的位置,更加珍惜自己的辛勤劳动与取得的成绩。

4.避免一些伤害小学生自尊的行为和言语。

在学校里时常还会发生一些伤害孩子自尊的事例,如有的教师因为学生不完成作业,让全班学生打耳光,让学生罚站,说一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等。

有些父母实行棍棒教育,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

教师的言语伤害,父母的身体伤害,都是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注意:①不要嘲弄孩子。

②重视与孩子相处时的礼貌。

③父母、教师也向孩子承认自己偶尔犯的错误。

④减少孩子的难堪情绪。

在他人面前倾诉了孩子的缺陷错误使孩子表现难堪情绪,而过多的难堪情绪造成孩子这样两种个性心态:一是不去思考,我行我素;二是情感思维,羞愧难当。

⑤允许孩子失败。

在孩子失败时,应该给他支持和爱护,让孩子真正体会到老师和父母是他的精神支柱。

⑥不在孩子之间互相攀比。

“你瞧瞧邻居家的小明,他的成绩比你好!”“你怎么就学不会,人家朵朵一学就会了!”这些言语对孩子自尊心造成的伤害同样是很大的。

人生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对付和挑战“自己”的过程。

从小学阶段开始,教育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和培养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无疑对他们今后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们的责任。

做为教师的我们要用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质,楷模的形象去影响感染学生,要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理解支持爱护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爱心呵护下,快乐健康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