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论文)

浅谈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论文)

浅谈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真人秀是目前风靡世界的一种新型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产生于二十世纪中期,在欧美国家兴起并产生广泛的影响。

真人秀英文名为reality tv,也可译作真实电视,是指以电视传媒为介质,普通大众按照节目制作方指定的规则,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技游戏节目。

(1)真人秀节目在2000年的时候正式登入我国的电视业,,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2000年广东卫视推出的《生存大挑战》是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雏形,灵感来源于香港亚视和日本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真人秀《电波少年》。

节目内容是从全国500多名报名者中海选出3名挑战者,只允许携带少量必需品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8个省的旅行挑战,节目组将整个过程全程录制并播出。

第一届《生存大挑战》播出后,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

不仅受众广泛讨论该节目,各媒体也争相报道,甚至是央视的《实话实说》对此也进行过专题报道。

第二届《生存大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复制模仿了美国的经典真人秀节目《幸存者》。

首次将淘汰机制引入到节目中,增加挑战者之间的竞争,并且在游戏的设置上也与《幸存者》相似。

《生存大挑战》的播出开辟了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先河,此后各家电视台纷纷效仿,导致我国早期的真人秀基本上都是野外竞技类的节目,如央视的《金苹果》、贵州卫视的《峡谷生存营》和浙江卫视的《夺宝奇兵》等。

这类节目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新意且模仿痕迹严重,使节目的收视率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并引发了不少争议。

正在发展中的真人秀节目陷入了低潮,但这并不能阻碍真人秀节目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2003年是我国真人秀节目发展的转折年,从这一年起我国的电视人开始不断探索,将真人秀这个舶来品与我国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借鉴他国成功节目的基础上策划并打造有本土特色的真人秀节目。

于是在此背景下央视的王牌真人秀栏目《非常六加一》便应运而生。

节目将重点放在普通大众身上,以平民化的视野,挖掘普通人在生活中的艺术潜质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全力成就他们的明星梦想。

该节目在借鉴国外成功选秀类真人秀的同时也加入了本土化的创新,如节目组花重金请国内一流的指导老师对参加节目的3位选手进行音乐、表演、形体、服装、化妆等方面的培训和包装,让他们以全新的形象来展示并体验体验背后需要付出的辛劳。

此外,节目以现场观众投票选举最佳者的方式实现了场内外的互动交流,不再让节目有孤零零的感觉。

《非常6+1》由中央电视台当红主持人李咏担纲主持,李咏诙谐、辛辣的"无厘头"主持风格引领了电视节目主持的新风范。

该节目已经播出就取得了骄人的收视率,广受业内外的好评及观众的喜爱。

同年湖南卫视推出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更是将国内真人秀的发展推向高潮,此后我国的真人秀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下面我们就以《超级女声》为例,来探究我国真人秀兴起的原因。

2004年,由湖南娱乐频道和湖南卫视联手推出的《超级女声》是我国真人秀节目本土化的成功范例。

第一届《超级女声》共设立了长沙,南京,武汉,成都四个赛区,共吸引了全国6万多人报名参加,节目播出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开始走向全国。

2004年,湖南广电在上海注册成立上海天娱传媒,进行《超级女声》品牌的运营。

2005年,第二届的《超级女声》打着“零门槛”的口号分别在长沙、广州、郑州、杭州、成都设置了五大赛区,先通过海选,在每个赛区选出前50名,再进入“50进20”“20进10”“10进7”“7进5”“5进1”的晋级赛,然后分赛区评选出的5名冠军直接晋级到年度总决赛,分赛区的亚、季军集合待定,同台争夺年度总决赛剩下的5个名额,最后进入总决赛的10名选手经过集训方式参加持续7周左右的年度总决赛的淘汰赛,主办方天娱传媒对最终的优胜者进行包装宣传,帮助她们实现明星梦想。

整个赛事采用的是以选手的场外观众支持率为主,评委和大众评委为辅的淘汰方式。

在这一届的超女中,共吸引15万多的普通人报名参加,收视率一度超过了新闻联播,2005年《超级女声》总决赛的收视率更是冲到11.653%,赢取了近1/3的市场份额,收视表现居位同时段第一。

进入决赛以后,每场短信互动参与人数已经超过100万,观众总投票数高达400万,网上的评论和跟贴更是不计其数。

《超级女声》之所以获得了这么多人的关注是因为它平民化程度强。

没有年龄限制,零报名费,就像她的宣传口号“想唱就唱”一样。

它为普通观众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使之作为主角直接参与到节目之中。

比赛形式也相对比较透明,节目互动性强。

观众不再是旁观者,他们享有投票权,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为自己喜欢的选手投票,成为主宰选手命运的重要因素。

对于选手来说,评委们犀利刻薄的评价和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反而激起了选手继续下去的斗志。

通过电视传媒的全程直播,使选手获得更多“露脸”的机会,加大他们成为明星的机会。

在《超级女声》大热全国的同时,东方卫视推出的同题材选秀节目《我型我秀》和央视的《梦想中国》等也取得了喜人的收视成绩。

可以说在2004年到2008年的电视荧屏上,以“海选”、“民间选秀”为主的“表演选秀类真人秀”成为了最大赢家。

近年,我国真人秀的发展越来越快,节目形式非常新颖,题材也很广泛。

以《智勇大冲关》为代表的竞技游戏类真人秀和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婚恋类真人秀屡创收视佳绩。

所以说真人秀在我国的兴起绝非偶然,而是顺应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内在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1、真人秀节目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收视率是节目制胜的法宝,对于节目来讲,高收视率往往会带来巨大的商业资助和丰厚的广告利润。

在电视市场化,媒介竞争激烈的当下,真人秀节目的商业价值被不断的挖掘。

电视真人秀不仅吸引受众的眼球,而且有很大的影响力。

以超女为例:2006年初,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追踪了“超女”的整个产业链条,并估算出这个节目各利益方直接总收益约7.66亿元,按经济规律分析,“超女”对社会经济的总贡献至少达几十亿元。

2、真人秀节目满足了观众对真实的强烈需求真人秀与其他同类节目的最大不同是其以人为本的真实性,它采用纪实的手法,将摄像头对着一批通过一定方式选拔出来的普通人,并真实的记录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状态。

这就是它的特点。

往日那些经过事先安排好的节目就不再吸引人们的眼球,人们逐渐开始追逐这种带有真实生活的节目。

真人秀节目的成功就在于开发了这种受众意识。

而以传者为中心的观念终于逐渐被淘汰。

“真人秀”中的“真实”性,顺应了受众对真实强烈需求的趋势。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心理窥视需求3、真人秀满足了受众的参与需求在传统的电视节目中,受众只能通过电视屏幕收看,观众很难参与到节目互动中来。

真人秀节目的出现为受众互动提供了空间,节目的主角已不再是明星,而是通过一定方式选拔出来的“普通人”。

对于受众来说,他们已经成为了节目的组成部分。

同选手一样同喜同悲。

观众的投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改变节目的整个过程。

在《超级女声》节目中,观众是通过短信投票决定哪一位选手胜出或淘汰出局的,这种强化互动参与性充分满足了受众的参与需要。

4、真人秀节目是国内娱乐类节目不断发展的产物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到今天,先后经历了以《正大综艺》为代表的表演类综艺晚会时期、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娱乐时期、以《幸运52》为代表的益智竞猜时期、、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真人秀时期四个时期。

娱乐类节目在不断提高节目的收视份额,真人秀更成为娱乐节目发展的趋势。

真人秀节的形式新颖,表现手法多样再加上它与日常生活接近,,很快受到观众的喜爱。

从最初的野外生存类节目《生存大挑战》到表演选秀类节目《超级女声》,再到以《智勇大冲关》为代表的竞技游戏类节目和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婚恋交友节目,我国的真人秀节目无论从节目数量还是收视率来看,都已逐渐演化为主流的电视节目形态并占领我国娱乐节目的半壁江山。

但是高潮的背后,我国真人秀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引来了许多争议和质疑。

1、由于中西文化差异,作为舶来品的真人秀,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挑战我国传统道德底线西方的“真人秀”节目是建立在西方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之上的,节目注重个体性与竞争性,其游戏的设置纯粹是为了提高收视率。

因此参与者为了在节目中取赢,往往会不择手段,甚至相互倾轧。

这与讲求宽容、合作、和平共处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

但是,国内电视媒体在制作“真人秀”节目中,往往是直接抄袭西方成功节目的游戏规则和设计理念。

但是忽视了娱乐趣味、道德标准、人性深度的等方面的差异。

面对着传统的差异和电视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国的电视人必须创作出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节目,不能一味的克隆外国的节目形式。

2、没有完整的产业链运作国外的真人秀节目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已形成了完整的娱乐经济产业价值链条。

不仅取得了收视率和内容的双赢,还获得巨大的商业收益。

而国内早期的真人秀对形成规模化、系列化和晶牌化的影响力并不十分重视。

如今,真人秀的产业化运作问题开始引起国内电视人的重视。

如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就是湖南卫视为运作《超级女声》专门成立的,该公司运用整合营销的模式和策略,对节目进行立体传播和后续产业链的开发。

3、节目类型缺少原创性,跟风现象严重“超级女声”的成功让很多电视台看到选秀活动的商业价值,于是纷纷效仿。

使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充斥荧屏,跟风现象严重。

相似的题材,抄袭的内容使受众很快就产生了视觉疲劳。

不少原本很真实、生活化的东西开始变得矫揉造作。

节目如果不重视研发投入,不注重内容的推陈出新,只会简单的模仿成功的节目,就会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处于弱势。

4、节目作秀痕迹重,缺少真实感我国真人秀在发展之初的确强调以人为本的真实感,做到了真实与秀点的平衡。

如今,真人秀的发展却打破了这个平衡。

《非诚勿扰》是我国第一档单身交友互动节目,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但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有人就指出,《非诚勿扰》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真实”,秀的成分太重。

言语出位的女嘉宾有“托儿”的嫌疑,不仅使观众对节目的真实性产生质疑,也让这档节目脱离了相亲的本质。

真人秀节目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收视率,去弄虚作假,过分作秀。

长久下去只会让节目发展走进死角。

如何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使我国的真人秀发展得越来越好?我认为可以借鉴王畅在《探寻找国真人秀节目的“蓝海”》中的观点,避开真人秀节目跟风模仿的“红海”,积极开辟创新发展的“蓝海”。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创建节目的品牌价值。

可以延长节目寿命,提高受众对节目的认知度。

2、节目制作要独立创新。

用自己的策划团队去研发新的更符合中国受众的观念游戏亮点和规则,来吸引受众,不断创造新的收视纪录。

3、正确把握受众心理,避免产生传播代沟。

考虑受众的需求,使节目走向多元化发展道路。

4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来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