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教育的困境

中国教育的困境

中国教育的困境是什么?从事高中教育六年多时间了,感觉现在的学生一年不如一年。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不满意,大多数教师不满意,大多数家长也不满意。

广大人民对于幼儿教育不不满意、对于基础教育不满意、对于高等教育也不满意。

难道这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我觉得这不是。

所有这些都只是改革开放的大进程中,由于没有改革到位而出现的问题的一部分。

有人说“中国教育的现状再不改变,中国的前途就会葬送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初闻感觉危言耸听,细思就感到中国教育的问题确实严重,并且不只是腠理之疾,而是心腹之患了。

中国的教育究竟怎么了?现在将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以希望肉食之人能够寻求到让中国教育浴火重生之道。

困境一、家庭教育缺失的困境完整的教育实施有四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

然而长久以来我们仅仅把学校教育当成了教育的全部。

而一个人所接触到的最早的教育来自家庭。

一个人,从胎儿到进入小学所得到的知识、技能绝大多数来至父母,来自家庭。

一些最重要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也要来自家庭环境。

我们基本的生存、生活能力,例如:呼吸、睡眠、吃饭、行走、饮水、锻炼;我们所崇尚的品质习惯,例如:细心、坚强、持之以恒,乐观积极,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等。

这些都是需要母亲父亲在日常生活之中点滴渗透入孩子心灵之中的。

身教远胜于言教。

错过了学龄前的阶段,很多优秀品质,高尚道德的培养放到学校之中就变成了空洞的说教。

现实情况怎样呢?大多数孩子家庭教育缺失(或严重不足)。

且不言那些几百万一年都见不到父母几面的农村留守儿童。

就算在城市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明显不足。

一方面,多数父亲母亲忙于生计,忙于工作无暇过问孩子的成长;另一方面,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为繁重的学业负担所累,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很可能也不愿意去和父母沟通。

孩子与家长之间没有时间相处、没有交流沟通,家庭教育怎么实施?这个情况直接造成了学校教育的大困境——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对的并不是身心健康、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受教育者。

甚至有部分家长从内心深处放弃了对于孩子的管教和约束。

把孩子放到学校仅仅是为自己腾出时间赚钱,为孩子争取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

而没有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获得将来自己赚钱的能力,改善自己生活的能力。

面对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更大困境这个困境,家庭教育缺失的现象一定还会长期持续下去。

困境二、学校教育缺“徳”的困境这里我表明的是我国当前许多教育制度和教育现象的缺德,不是教育工作者。

就我所知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这种体制也颇有不满,但是同时也被裹挟其中随波逐流、无力回天。

咱们国家的教育宣扬的目标一直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实的情况怎样呢?我们对于智育的投入和重视占据了绝大多数。

以至于在体育、美育方面的投入难以察觉;德育方面的教育总会受到学生的抵制和鄙夷。

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困境呢?我认为是极端功利主义的教育目标和畸形发育的评价体系。

现阶段社会评价一个大学的核心标准是什么呢?就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如何?毕业生的平均薪资怎样?以及有多少在任的各级官员从这个学校毕业?(国家其实已经进行过细致的分类了)于是社会评价中学的标准就成为了有多少毕业生能考上“优质大学”;评价小学的标准就成为了有多少毕业生能考上“优质中学”。

可怕的是,这一标准不只是人民群众信奉,体制内的教育管理机构也以此为标准区分各个学校。

财政经费的划拨也以这个依据有着明显的区别对待。

(这一点本身合情合理。

只是涉嫌“懒政”。

人民代表大会难道就做不出更具智慧的制度设计?)所以近十年来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没有得到遏制,而且日益发展严重了。

由上述标准类推,学校评价教师的标准就有了。

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也就有了。

于是各个学校都在狂热的追求升学率;教师也疯狂的追求学生的分数。

如此对于“德育”的忽视便成为了“自然选择”的结果。

如此情况下,学习从一种充满了快乐的创造,变成了一种难以忍受摧残。

在这种摧残之下一些孩子忍受不了崩溃了;一些孩子知难而退放弃了;多数坚持下来的孩子在离开了校园之后对于学习都有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态度。

媒体上报道的孩子们在高考过后焚烧大量的试卷、书籍等行为很容易理解了。

面对这一困境,学校能够做的其实很有限。

个别学校对于评价体系的单方面修正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同,不会得到领导机构的认可。

学校的生存环境,教师的待遇都可能恶化而不是改善。

不管你的改革怎么样,只要在现行的评价体系中没有获得好评就一定会失败。

所以教育的改革、学生的减负、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等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从建立对于学校和教师的科学评价体系入手。

所以改革的主体不在学校,不在教师,不在学生,不在家庭,也不在社会。

改革的主体只能是现行制度的设计者。

困境三、社会教育错位的困境现在,学校教育所教授的很多东西,离开学校后不被认同。

即使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之中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学生们都深信的那些“政治腐败”、“暗箱操作”、“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权力寻租”等等的观点从何而来?不仅仅来自各主流媒体或是非主流媒体的报道,更是在于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

为什么同一个班的那个中招成绩远远低于分数线的同学可以进入“名校”读书,而我却不行?并不是因为我的成绩差。

而是因为人家家里有钱,并且还和“名校”的领导有着深厚的“友谊”。

为什么身边总有一批肆意妄为、“作恶多端”、“祸害班级”的学生能够留在校园里过着悠闲自得的日子?(原来听说他爹是当地政府的实权领导。

)所以,拜金与拜权的思维种子一开始就会深深地埋在一个个原本是纯洁善良的孩子的幼小心灵之中。

学校教育又怎能阻止这种子的萌发呢?90年代的时候,改革开放的道路正在快速拓展,我们还经常可以听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提法。

进入21世纪后这种提法基本听不到了。

我们的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建设的成就十分突出,甚至对于民众“精神文明”世界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教育事业也不能幸免。

物质文明建设不应该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

学校教育中,升学率的追求不应该以牺牲健康的“人”为代价。

这和GDP的增长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前文中提到的“极端功利的教育评价体系”其实是“极端功利的社会评价体系的”附属产物。

社会教育不仅仅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还有一些非常具体的形式。

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辅导班”,“训练营”之类的教育咨询培训机构(例如“新东方”)。

我认为,这一现象总体上是好的。

它不仅满足了部分人自觉培养自己能力素质的愿望,而且还促进了大量的人口就业。

只是现在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有着许多需要规范的地方。

不管在培训内容、收费标准还是从业资质等等方面都需要整顿。

(例如好多杂志的封底广告上竟然公然传授“赌博技术”。

)社会教育的最普遍形式体现在社会风气和社会舆论的导向上面。

一个人堕落的原因可能很多很多、复杂的难以说清楚。

而一个社会的停滞甚至衰退则一定是其总体的世界观、价值观出了问题。

而价值观的培养又绝不是单靠学校和媒体可以完成的。

在社会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方面,国家机关公务人员有着极其重大的责任。

官员看似只有社会成员的一小部分,但却行使着管理和服务民众的权利。

他们的行为力量将会被他们的地位和权利放大成千上万倍。

一个好的官员能过造福一方,并且还能带出一群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的下属。

一个坏的官员不但危害社会鱼肉百姓,而且还很有可能成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甚至亲自组织起一个犯罪集团。

所以国家在针对公务人员的任用和管理一定要严密、谨慎。

在针对公务人员的预防职务犯罪和惩治失职渎职、司法审理方面一定要从严从重。

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教育才能够减少混乱、无序、低效甚至错误的现象;只有这样我们的媒体组织的那些“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等评选活动才能够不打折扣地传递出正能量。

困境四、自我教育缺乏认知的困境今天在《读者》第523期上面看到一条言论“有很多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逐渐被毁掉了。

一半是被学校毁掉的,一半是被家长毁掉的。

——教育学者杨东平”我认为这样的言论明显言过其实,危言耸听,并且还在有意忽略受教育者的责任。

至少有一部分学生是被自己毁掉了吧!“很多”究竟是多少?客观评价的话,“被毁掉”的孩子只是少数。

自我教育是一切教育形式当中最有效的形式。

它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统一到一个人身上。

他让我们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付出最大的努力。

牛顿对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梵高对于绘画技巧的尝试、莫言对于文学创作执着追求……都是自我教育的结果。

只有自我教育才能够让一个人认识到知识技能的魅力;只有自我教育才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内化成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

自我教育是一个人避免堕落、平庸的最后防线。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和资讯都足够发达的时代。

任何接受过基础教育的民众都有比较便捷的途径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和技能。

关键看一个人是否对于某项知识或技能有热情。

喜欢音乐,不一定非得成为音乐家或者演奏家;喜欢绘画,不一定非精通高超的技法,留下传世的作品;喜欢体育运动,也不必非要求自己取得职业运动员的成绩……只要在你发展自己才能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快乐就起到了自我教育的作用。

自我教育应该是非功利化的。

你自我教育的目标不应该是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别人,而是在多大程度上超越了自己。

自我教育是成就自我的必要条件。

世界本身就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公平。

我们的幼年时期可能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我们在学校的经历也十分平常,离开学校后社会也没有给我们好的影响。

但是这一切都不能阻止我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

我们的社会太浮躁了。

人们都希望追求的是迅速的成功。

人们都忽视只有经历了艰苦的努力和许多的失败人才能不断完善。

自我教育的漫长特征往往使人们不愿意付出努力。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而言,想要成功除了自我教育之外没有任何可以凭借。

最后我想说的是:现阶段教育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决不能仅靠教育去解决。

另外教育工作者还是要积极思考怎样才能够促进中国教育现状改善的课题。

2013年8月11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