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兽医外科学麻醉
盐酸丁卡因
局部麻醉作用强,有较强的穿透力,最常用于 表面麻醉。毒性较普鲁卡因强 12~13倍,麻 醉强度强10倍。表面麻醉的强度亦较可卡因 (cocain)强10倍,且点眼时不散大瞳孔,不妨 碍角膜愈合。 在角膜麻醉的应用上己取代了可卡因。常用浓 度为0.5%溶液;作为鼻、喉、口腔等黏膜表 面麻醉,可用1~2%溶液。 毒性大,不适于浸润麻醉。
5、羊的全身麻醉 羊的解剖、生理与牛相似,所以很多麻醉 特性以及全身麻醉的危险性也相似。 隆朋 (2,4-二甲苯胺噻唑):肌肉注射剂量 1~2mg/kg。隆朋与氯胺酮复合应用有较好 的效果。 846复合麻醉剂:0.2ml/kg,肌注。 戊巴比妥钠:静脉内注射剂量20~25mg/kg, 麻醉持续30~40min左右。 硫喷妥钠:静脉注射剂量15~20mg/kg, 麻 醉持续时间10~20min。
各种动物硬膜外腔麻醉剂量
牛:为适应于站立(后位麻醉)手术,一般用 2%盐酸普鲁卡因,剂量不超10~15m1;2% 盐酸利多卡因不超5~10m1。前位麻醉剂量 为2%盐酸普鲁卡因50~100m1。 猪、羊:3%盐酸普鲁卡因3~5m1或1~2% 盐酸利多卡因2~5m1。前位麻醉,3%盐酸普 鲁卡因不超过10m1。 犬(猫)的腰荐麻醉:2%盐酸普鲁卡因,因个体 大小不同,剂量2~11m1(犬)和2~3m1(猫)。
2、舌回缩 也是小动物 (如犬)在麻醉时较常见的并发 症之一,在大动物同样也有发生。 可听到异常呼吸音或出现痉挛性呼吸和发 组症状。 在整个麻醉期内应该注意舌部的状况。一 旦发现舌回缩现象时,应立即用手或舌钳 将舌牵出,并使其保持伸出口腔外,症状 即自行消失。
3、呼吸停止 可出现于麻醉的前期(兴奋期)或后期(4期)。 立即撤除麻醉,打开口腔,拉出舌头(或以每分 钟 20次左右的节律反复牵拉舌头),并进行人 工呼吸。 静脉注入尼可刹米、安钠咖、苏醒灵或皮下注 射樟脑油等,同时施行人工支持呼吸的措施。 新型呼吸兴奋药吗乙苯吡酮(Doxapram或 Dopram)明显对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化学感 受器有兴奋作用。
第三节 全身麻醉
动物在全身麻醉时,会形成特有的麻醉状态。 表现为镇静、无痛、肌肉松弛、意识消失等。 在全麻条件下,可以施行比较复杂和难度较大 的手术。 全身麻醉有两类:一类是吸入麻醉,另一类是 非吸入麻醉。 全身麻醉的分期特征:
一、吸入麻醉
系指采用气态或挥发性液态的麻醉药物, 使药物经过呼吸由肺泡毛细血管进入循环, 并达到中枢,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效 应。 吸入麻醉药:乙醚(Anesthetic ether)、氟烷 (Fluothane) 、甲氧氟烷 (Methoxyflurane) 、 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安氟醚、异氟醚、 七氟醚等。
配合用药:隆朋+氯胺酮,麻前给阿托品 (对猫重要),l5min后,先肌注隆朋 1~ 2mg/kg ,经l5min肌注氯胺酮5~15mg/kg。 氯丙嗪+氯胺酮,先氯丙嗪肌注给药,剂量 1mg/kg ,15min后肌注氯胺酮15~20mg/kg。 噻胺酮(复方氯胺酮),本品不表现流涎(含 有苯乙派醇),临床用量3~5mg/kg,肌注, 持续50~6min。
第三章
麻
醉
麻醉的分类 局部麻醉
全身麻醉
第一节
麻醉的分类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 :利用某些药物选 择性地暂时阻断神经末梢、神经纤维以及神经 干的冲动传导,从而使其分布或支配的相应局 部组织暂时丧失痛觉的一种麻醉方法。 全身麻醉 (general anesthesia) :利用某些药物 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广泛抑制作用,暂时地使 机体的意识、感觉、反射和肌肉张力部分或全 部丧失的一种麻醉方法。 其他麻醉方法:电针麻醉、激光麻醉等。
2、局部浸润麻醉
沿手术切口线皮下注射或深部分层注射麻 醉药,阻滞神经末梢。常用0.25~1深度,边抽退针 头,边注入药液。有时在一个刺入点可向 相反方向注射两次药液。 局部浸润麻醉方式:直线浸润、菱形浸润、 扇形浸润、基部浸润和分层浸润等。
3、传导麻醉,神经阻滞 在神经干周围注射麻醉药,使其所支配的区域 失去痛觉,称为传导麻醉。优点是使用少量麻 醉药产生大区域的麻醉。 药物为2%盐酸利多卡因或2~5%盐酸普鲁卡 因,浓度及用量常与所麻醉神经大小成正比。 传导麻醉种类很多,应掌握各神经干的位置、 外部投影等局部解剖和熟悉操作的技术。
三、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抢救
1、呕吐 多见于小动物全身麻醉前期 (2 期 ) ;偶见于胃 充满的大动物非吸入麻醉;反刍动物在深麻时, 胃内容物倒流入口腔,易流入或被吸入气管造 成严重并发症(窒息或异物性肺炎)。 全麻动物头部垫高,口朝下,将舌拉出口外, 湿纱布包裹。一旦发生呕吐,尽可能使呕吐物 排出口腔,呕吐停止后清洗口腔。反刍动物最 好插入气管插管。
4、脊髓麻醉 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椎管内,阻滞脊神经的传 导,便其所支配的区域无痛,称脊髓麻醉。 根据部位不同,分为硬膜外腔麻醉和蛛网膜下 腔麻醉两种。 目前多采用硬膜外腔麻醉,很少采用蛛网膜下 腔麻醉。
硬膜外腔麻醉技术操作
注射部位:即第一、二尾椎间隙(最常用); 荐骨与第一尾椎间隙;腰、荐椎间隙。 注射方法:(牛马)尾根部剪毛、消毒。针头 垂直刺入皮肤,针尖向前做45~60°角倾斜, 向前下方刺入3~4cm深即刺入硬膜外腔 。针 头刺入时可感到刺穿弓间韧带的“落空”感。 剂量:如剂量大则扩散可达第二荐神经或更前 方,称为前位硬膜外腔麻醉;剂量小时扩散近, 称为后位硬膜外腔麻醉。
6、猪的全身麻醉 猪对全身麻醉的耐受性较差。 戊巴比妥钠:静注剂量10~25mg/kg,麻醉 约30~60min,苏醒时间约4~6h,也可采用 腹腔注射。 硫贯妥钠:静脉内注射剂量10~25mg/kg (小猪用高剂量即25mg/kg),时间10~ 25min,苏醒时间0.5~2h。 水合氯醛:静脉内注射5~10g/50kg,若先给 予氯丙臻,则麻醉效果更好、更安全。 氯胺酮+安定:是一很实用的方法 (30min)。
(二)局部麻醉方法
1、表面麻醉 利用麻醉药的渗透作用,使其透过黏膜而 阻滞浅在的神经末梢,称表面麻醉。 麻醉结膜和角膜可用 0.5%丁卡因或2% 利 多卡因溶液;麻醉鼻、口、直肠黏膜,可 用1~2%丁卡因或2~4%利多卡因溶液。 一般每隔5min用药一次,共2~3次。 表面麻醉对皮肤表面无效。
二、非吸入性全身麻醉
是目前兽临床最常用的麻醉方法。途径有 多种,如静脉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 射、腹腔内注射、口服及直肠灌注等。 应考虑种属之间差异,还应考虑个体之间 对药物耐受性的不同,即个体间的差异。 针对动物的种类选择相宜的药物。 用药剂量要准确,一旦药物进入体内,则 很难消除其持续的效应作用,故应慎重。 对某些安全范围狭窄的药物尤应注意。
盐酸利多卡因
麻醉强度和毒性在1%以下与普鲁卡因相似, 在2%浓度以上时,麻醉强度可增强至二倍, 并有较强的穿透性和扩散性,作用快、维 持久,一次给药可维持 1h 以上。毒性较普 鲁卡因稍大。 用作表面麻醉时,溶液浓度须提高至 2 ~ 5%;传导麻醉2%;浸润麻醉0.25~0.5%; 硬膜外麻醉为2%。
4、牛的全身麻醉
很少进行全身麻醉。如对牛施行全麻绝不可 麻醉过深,最好采用配合麻醉。麻前停食停 水给予阿托品,进行气管内插管。 隆朋麻醉:牛是对隆朋(二甲苯胺噻唑)最敏感 动物,较小剂量即引起较深度的镇静与镇痛。 肌肉注射0.2~0.5mg/kg剂量时,20min内明显 表现作用,迅速达到高峰。可维持1h以上。 术中动物意识一直未完全消失,应加以保定。 静松灵、846复合麻醉剂、水合氯醛麻醉、硫 喷妥钠、酒精(白酒亦可代替)可用。
第二节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优点:全身生理的干扰轻微;并发症 和后遗症很少;操作方便;较安全。 应用于全身各部位许多手术,特别在牛、马, 许多腹腔大手术也都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在局部麻醉下,家畜仍保持神志清醒,手术时 应特别注意保定,或配合镇静剂、肌松剂。
(一)局部麻醉药
盐酸普鲁卡因(或称奴佛卡因) 本品不宜用于表面麻醉; 最常用做浸润麻醉剂,浓度为0.5~1%;传导 麻醉采用2~5%;脊髓麻醉用2~3%;关节内 麻醉可用4~5%。可维持0.5~1h。 为延长局麻时间,减少出血,避免吸收过多、 过速引起中毒,常溶液中按每 250~500ml量 加入1ml0.1%肾上腺素。普鲁卡因毒性小,但 用量过大也产生中毒(大家畜总量不超过2g)。
全身麻醉的分类 根据麻醉强度,将全身麻醉分为浅麻醉, 深 麻醉。 根据麻醉剂引入体内的方法不同,将全身麻醉 分为吸入麻醉和非吸入麻醉两大类。 非吸入麻醉可分为静脉内麻醉法、肌肉内麻醉 法、内服麻醉法、直肠内麻醉法、腹腔内麻醉 法等。
全身麻醉方法的新发展
“安定无痛”:是把安定药和镇痛药配合应用达 到麻醉目的,特点是对大脑皮层抑制较轻,毒性 小,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临床应用如埃托啡 (Etorphine)和安定药乙酰普马嗪组成保定灵。 “分离麻醉”:既不对整个神经系统发生明显抑 制,特点是阻断大脑联络径路和丘脑向新皮层的 投射,仅暂短和轻微抑制网状激活系统、边缘系 统,故一些保护性反射依然存在,安全度较高, 氯胺酮(Ketamine)是典型的分离麻醉剂。
全身麻醉的不同方法及概念
单纯采用一种全身麻醉剂施行麻醉,称为单纯 麻醉; 为了增强麻醉药作用,选用几种麻醉药联合 使用称为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中,包括混合麻醉(如水合氯醛–硫 酸镁等)、配合麻醉、合并麻醉; 合并麻醉时,使用麻醉剂前,先用一种中枢 神经抑制药达到浅麻醉,再用麻醉剂以维持 麻醉深度,前者即称基础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