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同步讲解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同步讲解教案

神奇的计算工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认识到计算工具进步的意义,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培养发明创造的能力。

2、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能力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计算器的功能键,并能正确使用计算器。

难点:能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计算工具的演变
问题导入古人借助什么进行计算?现代人又借助什么进行计算呢?(教材35页)过程讲解
1.两千多年前的计算工具——算筹
筹即小竹棍或小木棍(有的也用兽骨或金属),古人用
它来计算称为算筹。

把算筹纵横摆放,就可以表示出任意
自然数,古人还用空位表示0。

用算筹来计算从西周时期开
始,一直沿用到元代末年。

2.一千多年前的计算工具——算盘
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它比算筹更方便、
实用。

我国首创了珠算这门科学的计算方法,并把算法口
诀化,加快了计算速度。

算盘沿用至今,并流传到日本、朝
鲜等国家,成为国际性的计算工具。

3.现代计算工具——电子计算机
1946年,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现在世界上运算最快的
台电子计算机,每秒可以运算5000 计算机每秒可以运算
多次。

54902万亿次。

电子计算机不只是一种计算工具,它几乎已经渗入到人类所有的活动领域,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面貌,使人类历史迈人一个新的阶段——信息时代。

归纳总结
计算工具的演变:算筹算盘电子计算机,计算工具越来越进步。

【知识点二】计算器的结构
问题导入计算器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

关于计算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教材35页上面例题)
学生专用计算器的结构:
归纳总结计算器一般由电源、开关、显示屏、键盘和内部电路等几部分构成。

【知识点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问题导入怎样用计算器计算245×789?
过程讲解
1.明确用计算器计算245×789的方法
【知识点四】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问题导入任选一个自然数,按下面的顺序用计算器算一算,你会发现什么?(教材35页下面例题)
过程讲解
1.计算,发现规律
当选“15”时,计算如下:
发现:结果与所选自然数相同。

当选“115"时,计算如下:
发现:结果与所选自然数仍相同。

2.整理算式.探究规律
将算式分三步计算,假设所选自然数为a,则有:
第一步:计算(a×878-765)×2。

(a×878-765)×2
=a×878×2- 765×2
=a×1756-1530
第二步:用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加2000,再减470。

a×1756-1530+2000-470
=a×1756+2000-1530-470
=a×1756
第三步:用第二步的计算结果除以1756。

a×l756÷1756=a
3.结论
归纳总结运用计算器可以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任选一个自然数×878 -765 ×2 +2000 -470 ÷1756
任选一个自然数×878 -765 ×2 +2000 -470 ÷1756 的计算结果仍然是这个自然数
误区警示
【误区】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做完一道题之后按键,就可以接着做下一道题了。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对键的功能不够了解。

键只起到修改当前错误的功能并不能把输入的数据全部清除。

如果按键会造成前面输入的信息与后一题的信息累计。

错解改正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做完一道题之后按键,就可以接着做下一题了。

温馨提示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算完一道题再算另一道题时,要先按键清屏。

(四)能力提升
【能力点】运用尝试法解决乘积最大的问题
例先用1,2,3,4,5这5个数字组成任意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再用计算器求出它们的积,看哪个算式的积最大。

(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分析要使乘法算式的积最大,两个乘数都要尽可能大,写出比较大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用计算器求出它们的积,如下:
521×43 =22403 432×51 =22032
531×42 =22302 431×52 =22412
532×41 =21812 421×53 =2313
比较这些算式的积,可以看出431×52的积最大。

解答431×52的积最大。

提示解答此题也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即把最大的数放在两位数的十位上,第二大的数放在三位数的百位上,第三大的数放在三位数的十位上,第四大的数放在两位数的个位上,最小的数放在三位数的个位上,则组成的算式乘积最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