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电影观后感《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观后感2014年5月28日,我们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总院党委组织我们全体学生党员观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的影片。
观影后我感触很深。
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的地厅级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4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
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
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
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他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的优秀代表。
广大党员、干部包括离退休老干部,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争创优秀业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光添彩;学习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员,要将所学的杨善洲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真正以群众的利益为重。
总之,学习杨善洲精神就是要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自重、自省、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图虚名。
第二篇:电影观后感《无人区》——宁浩、徐峥、黄渤、多不杰潘肖:在打赢官司,成为知名律师的意气风发的时刻,却来到了无人区,各种不幸与无奈,先是被卡车司机吐痰、殴打、砸车,之后不幸撞"死"人,还有加油时被狠宰,再次被殴打,被逼自浇汽油、差点被火焚,内心的无助,痛苦挣扎,感受到人在陷入绝境的时候,什么事都做的出来,那是强烈的求生欲在燃烧。
律师,因为职业的缘故,虽然也歪曲事实,致人冤死或白死,却感到理所应当,还倍感自豪。
最后争取自身利益时也是分毫不让。
而真的让他杀人,哪怕误杀也会忐忑不安,内心痛苦挣扎不已,虽然最后冷酷的选择了火焚之(没成功)。
另外,真的在身体的对抗方面会懦弱,胆怯。
但却也有善良的一面和同情心。
——原因:一种固有的生活环境、人们会认为这样做理所应当,而当以另外一种方式(他们本身很难接受的一种方式)他们则会感到不自在,无助,惶恐不安。
贩隼人:纯为了利益,什么道义、道德,都是可以抛弃,而冷酷无情。
无人区的商贩:贪婪,而没有见识,短见,残酷。
《甲方乙方》——冯小刚、葛优、刘蓓甲方乙方,指签约的上方,片中更象征着现实与理想;遥远、北雁等人成立了一个“好梦一日游”团体,帮别人实现梦想。
之后就迎来了各类千奇百怪的顾客。
一个书店老板想过一天将军的瘾;大嘴巴的厨师梦想守口如瓶,最终却草草收场,在真的投入感情遭到威逼时还是没能守住秘密,不得不正视自己胆小的缺点。
一个在家里被照料的很好,大男子主义的大丈夫特别想受点气,“梦游”团为他设计了当家奴的环境,真的做了一段时间受气的家奴,才感到受气的感觉是如此的难以忍受,终于决定结束自己的受气体验;这才意识到妻子的好,似习习春风,虽不热情似火,却也润物无声,带给他享受惬意。
回到家的他大转变,看到妻子粗糙的、布满裂痕手,真真愧疚刺痛他的心灵。
一个找不到老婆的高龄单身男青年,自卑与消极满满充斥着他的内心,在设计的与一个公主的相遇相知情节,大大满足了他的自尊心,重燃起他内心自信的火种。
富人顿顿大鱼大肉、龙虾海象,都吃腻了,想过清贫的生活,被带到一个偏远的农村,而且手机、汽车都被带走,当两个月后再去看他的时候,他已经吃光了村里的鸡。
“一到晚上,他的两眼就冒绿光,他真成了村里的黄鼠狼”,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适应穷人的生活,后来喊道“我宁可抱着龙虾睡”。
下来容易上去难:明星想过几天轻松地普通人的生活,却发现这样太无聊、空虚,决定重新过回自己的明星生活,但是却难以再次走红、受到热捧。
这时候“梦游”组织的负责人如是说。
明星走红:一技之长+曝光率高(存在感),自然关注的人多。
——当习惯了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总是幻想着过另一种、在大多数人感觉并不快乐的生活方式,当真的切换到理想生活方式时,却难以习惯,最终要回到自己之前的生活中去。
第三篇:电影观后感第四篇:电影观后感爱亦是奉献--观电影《天那边》有感子洲实验中学七年级九班韩浩琪指导教师张彩琴今天,我看了电影《天那边》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一位年轻的女大学生,放弃优越的生活和自己的无限美好前途,去贫困山区做志愿者,给偏僻山村的孩子们当老师,三个月的支教结束后,她本来找到了一份优越的工作,可当她听到罗老师遇难后,她再一次永远的走进了大山。
他热枕于这个事业,以致在面对爱情与事业的抉择时,毅然选择了事业,他也不曾后悔,跟没有任何抱怨,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的选择——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上课。
在当今社会中固然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奉献着自己,可又有多少人能像这位许老师一样,能放弃自己宝贵的爱情,放弃自己美好的生活,走进深山,同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同甘苦,共患难。
又有多少人能将自己的全部,付之与大山中的贫困学子,付之于这片贫瘠的土地。
可是,到那里的教学生活,对于许老师来说,却非一帆风顺。
初到时,她的一腔热血,换来的确是不信任,怀疑与排挤。
当地唯一的老师“破罗”不允许他教主课,而且教唆孩子们反对,排挤老师上课。
当然破罗老师眼有自己难言的苦衷。
但是即使这样,许老师还是坚持所自己的。
面对这些困难,她没有畏缩不前,而是知难而上,在不懈的努力后,她终于赢得了村长和罗老师的认可与信任,如愿以偿地走上了讲台,心满意足的投身于教学事业中。
他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不光教他们学知识,学做人,还经常和他们做游戏。
可是,与此同时,艰难的生活,艰苦的条件,艰辛的环境,正在无情的销蚀真他的青春,但她无怨无悔。
教书被誉为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而老师则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最伟大的奉献者。
或许每位老师都热衷于教学工作,可又有多少人能像许老师一样热爱工作,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单说她正去上课的这一行为就能引起许多人对她的敬佩。
她喜欢给孩子们上课,陪孩子们爬山游戏。
这一切的一切无不体现出她人格的魅力,高尚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年轻的生命,在大山的那边,天空的那边,许老师释放了自己七彩的光辉,驱散了阴霾,将自己的青春,乃至全部都奉献与大山。
哺育了这群需要关怀的稚嫩的心灵,让他们充满活力,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是啊,她是红烛,不,她比红烛更伟大;她是黄牛,不,她比黄牛更无私;她是春雨,不,她比春雨更大爱。
啊!在天那边,一颗火热的心,一番伟大的事业,我该如何用我贫乏的文字,倾吐我内心的感慨。
同时,我也想告诉人们,请多关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他们没有宽敞的教室,他们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他们没有崭新的课桌,但相比较而言,他们比我们更好学,更珍惜学习,热爱学习,他们比我们更有感恩的心。
是啊,我们虽然不能像许老师那样奉献自己,但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托起我们自己的那片天!第五篇:电影观后感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邹辉国学校党总支要求3月底前以自学方式观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并撰写观后感。
3月28日晚,我在网络在线观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影片中描写的困难时期,国家面临巨大困难,人民群众为了国家分忧,为党分忧,宁愿自己受苦,不愿给党和国家添堵,弄虚作假,制造虚假繁荣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
人民群众是纯朴的,与党和政府的感情真挚。
唯其如此,党和政府应更加珍视人民群众这份真挚情感,更应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鱼水联系。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毛主席说,“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百姓情怀,是为民服务的精神。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是这部影片的精神实质。
总理的工作细致入微。
当老大娘让儿子送来“拽面”时,总理一面吃了“拽面”,一面让警卫员到老大娘家看看是不是把寿材卖掉了,并且选择用自己的钱帮老人家把寿材买回来,在走了后送回去。
当邓颖超同志想要伯延的妇女好好学习知识时,她亲自与汪老师一起粘书,画画补充教材,使得汪老师在感动之余承诺“一定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
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让我们受教颇深。
时代发展了,进步了,物质财富了,群众绝大多数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一部分已经过上了幸福小康的日子。
但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
新形势下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这是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应该认真思索并身体力行的。
走群众路线,就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及时准确了解群众的困难和呼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作为一名近30年党龄的党员,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应该向老一辈共产党学习,学习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学习他们时时处处考虑群众利益的务实作风,学习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和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