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心态论文小故事中的大智慧论文: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大学生心态论文小故事中的大智慧论文: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大学生心态论文小故事中的大智慧论文:小故事中的大智慧摘要:“90后”大学生面对着大学这个人生课堂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令人担忧,为帮助大学生心理成长,从教学经验出发借身边的小故事解读心理健康的大智慧,为高校大学生心态调整“支三招”:乐活、宽容、打破定式。

关键词:大学生心态;乐活;宽容;打破定式引言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朝气蓬勃的高中生欣喜地走进了大学校园;抱着对大学生活的无限向往,新生力量“90后”开始了“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人生新征程。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为学子们的出色表现喝彩,为他们的美好未来祝福,但更为他们面对大学这个人生课堂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担忧。

基于这种担忧,笔者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借身边的小故事解读心理健康的大智慧,精心地为大学生心态调整“支三招”,希望能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有所帮助。

妙招一:乐活——救赎心灵的稻草近年来,在高校大学校园中盛行着一种“壮举”——自杀。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学业、就业、恋爱、人际交往等多重压力下,自杀事件屡屡发生。

例如,吉林某大学的一位女生,聪明俏丽,从小一直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后,曾被评为“三好学生”,还担任了班干部。

但后来一次班干部的改选中,她落选了。

于是,她开始认为世人都在与她作对,不久后的一个晚上,她走出校门,融入深深的夜色之中。

当人们发现她时,她已经沉睡在长春南湖的一湾绿水里。

又如,某大学中文系三年级一位女生,其男友在与她恋爱了近两年后宣布分手。

此后,她情绪陷入低落,时常自叹,目光呆滞,寡言少语,常以身体有病为由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成绩也下降很快,一步步强化的自我否定和内疚感终于酿成了悲剧,一天,她在市内一家宾馆的11楼纵身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类似的悲剧数不胜数:有因为唱歌跑调受不了同学的哄笑割腕的;有男生因为自己跑步没女生快上吊的;有因为考试不会作答纵身跳楼的;有因为工作不顺用电击自残的;有因为适应不了新生环境选择跳桥的;更有因为误拿超市牙膏没付钱想不开跳崖的……悲剧并没有结束,那意味深长的省略号继续书写着我们的无奈。

在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在作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轻易地匆匆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或许,潇洒的90后大学生会说——“我的生命我做主”。

诚然,在生命自然终结之前每个人都有权利处置自己的生命,别人无权干涉,但生命之花岂能轻易凋谢?让我们看看酿成悲剧的原因,归结起来无非就是落选、失恋、误解、嘲笑、跑调、挫折。

试问:哪一个是我们无法通过人为努力去跨越的绝境,哪一个又是没有从头再来机会的死角?落选?失恋?误解?跑调?还是嘲笑?不,都不是。

落选可以再来,失恋可以再找,误解可以消除,跑调可以练习,嘲笑可以用实力去回击。

时下,在日常生活中流行着一个词“乐活”。

它是从西方传来的一种新兴生活形态,强调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拥有此种生活方式的人被称为“乐活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心态积极乐观,满足感和幸福感很强。

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更为强烈的与人交往的需求及被认可的渴望,但90后“独生”的时代特征却使他们在交往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败。

于是,抱怨、失落、苦闷蜂拥而至,消极、悲观、厌世接踵而来。

自然地,用自杀来解救自己也就理所当然。

仔细想想,人活得其实就是一种心态。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它就如同抛物线,既有低谷之时也有巅峰时刻,如果在挫折面前都选择了自杀,那么又怎么会成就“多彩的人生”这一动人的字眼?清华大学吴维库博士曾说过:“每天的心态决定生命的质量,真正伤害自己的是态度,改变了态度就改变了结果。

”所以,大学生们不妨学学“乐活族”,让自己积极一点,乐观一点;不妨尝试着提高生命的质量,让自己阳光一点,潇洒一点。

我们坚信,当用乐活的人生态度砥砺青春时,当用乐活的青春气息救赎心灵时,不该发生的大学校园“壮举”会结束,不该早逝的年青生命会留下,请握住这棵救赎心灵的稻草——乐活!妙招二:宽容——装扮心灵的美容剂“90后”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盼,对自家“独苗”的呵护,成为培育“一切为我”的温床。

进入大学校园,个性自我的大学生在很多时候都过于关注自我而忽略他人的感受,感情冲动、爱发脾气、不合群现象屡见不鲜,于是,室友关系冷淡、同学关系紧张、心情烦躁不安等便成为困扰他们的“心病”。

那么,大学生怎样摆脱这种困扰,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呢?这则“佛桌开花”的故事也许能为我们揭晓答案:一个小和尚,他极得方丈宠爱。

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给他,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

没想到他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山,贪恋起城市的五光十色,从此花街柳巷,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个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

他忽然忏悔了,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请求师父原谅。

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不愿再收他为弟子,说:“你罪孽深重,必堕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佛桌开花。

”浪子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方丈踏进佛堂,看到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

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连忙下山寻找弟子,却为时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

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老方丈用“迟到了”的大彻大悟道出了宽容的真谛,以生命为代价诠释了宽容的价值。

当下的大学生,与中学生相比,他们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也更为独立;凸显的“自我”让他们更习惯于去要求别人换位思考,更满足于即使自己有错在先也要由对方先投降认错的成就感。

殊不知,这样的执著和无谓的坚持可能会让他们因此而失去一份难得的友谊,正如方丈临终时所说“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是非对错只在转念之间,宽容能跨越一切障碍。

心理学研究同样发现:一个苛求别人的人,他的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就会产生头痛、胃痛、失眠、食欲不振以及心情烦躁等症状。

相反,一个保持宽容心态的人,不但可以消解分歧、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得到知心朋友,增进身心健康。

所以,大学生朋友不妨用宽容装扮自己的心灵,调整自己的心态,恰如中国古代为人处世经典著作《增广贤文》中所提及的“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既是同窗,何苦针尖对麦芒!虽有矛盾,却不足以老死不相往来!老方丈的遗憾已经无法弥补,但我们却可以引以为戒。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宽容不是懦弱,它是智者高贵的修养;宽容不是痛苦的忍耐,它是人生快乐的享受。

大学生朋友们,待人宽容多一点,矛盾就少一点;接物让步多一点,冲突就少一点;不要总盯着对方的弱点,不要得理就不饶人,请用大海般的心胸,阳光般的眼神看待周围的人、事、物,真诚地敞开心扉,享受心灵真正的自由。

妙招三:打破定式——救治心灵的处方曾看过一则笑话,讲的是甲乙二人在酒吧打赌的故事。

甲说:“我能咬住我左边的眼睛。

”乙迟疑一会儿下了100元的注。

于是甲把左眼中的玻璃眼珠拿出来放到嘴里咬给乙看,乙只好认输。

甲又说:“我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赢回来。

我还能用我的牙齿咬我的右眼。

”乙想,甲的右眼肯定是真的,于是很自信地又下了100元注。

结果,甲从嘴里将假牙拿出来,咬到自己的右眼!乙只好给钱。

这个故事听起来滑稽而夸张。

人们不禁要问: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傻得可爱的人?其实,如此可爱之人又何止乙一人,我们也可能会是其中一员。

因为从行为科学的角度讲,这是一个典型的思维定式案例。

尽人皆知,所谓思维定式,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

从另一角度讲,也可以说思维定式是思维的惯性或是思维的惰性。

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乙为何在惨输100元后依旧坚持再下100元赌注的行为,因为思维经验告诉他“人不可能两只眼睛都是假的”。

诚然,思维定式有其积极影响,能帮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

但其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负面影响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笔者曾利用课程之便,就“我与思维定式”这一话题在大学生中作过一个调查,从学生反映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都有感于思维定式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及心理成长带来的不利影响:“进入大学一切苦都没了”的思维定式,使他们以玩代学,荒废了学业;“学习好就是好学生”的思维定式,使他们只知死学硬背,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追求个性和自我”的思维定式,使他们陋习种种,视大学生同居“正常化”;“以貌取人”的思维定式,使长相不出众的学子孤僻自卑,消极悲观;“人以类聚”的思维定式,使单亲家庭的子女被置于有色眼镜之下,生活偏离常态;“应该是我的”的思维定式,使他们骄横跋扈,生活中处处碰壁;“大学是个小社会”的思维定式,使他们早早地学会了贿赂的方式……可怕却是不争的现实,就这样清晰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看着学生们写下的这些文字,我不禁忧心忡忡。

我知道这不是学生的错,全是思维定式“惹的祸”。

“90后”大学生并不缺少创新点,只是受到思维定式的束缚,使他们错失了诸多的精彩。

所以,为了阳光的生活,为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请善良的人民教师、苦闷中的大学生朋友打破定式,斩断心灵的绳索,勇敢地从自己的小天地里迈出来,唯有这样才有可能救治自己的心灵,感受人生不一样的精彩。

结语生活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就得到什么。

幸福是一种心态,你缔造阳光,幸福就光顾你。

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尽管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因为拥有阳光心态,生活变得灿烂美丽。

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请乐活人生,打破定式,用宽容的心态去生活,别忘了:是非曲直,转念之间;换个角度,别有洞天。

参考文献:[1]杨碧漪,阎平.大学生自杀现象之心理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