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案例归纳总结气压带和风带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2.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并能运用地理原理进行解读的能力
3.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能敏锐的捕捉到现实世界中与地理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二、学情分析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这一节是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的的具体应用,在学生已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布和特点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后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但自然景观的差异往往是宏观角度上的,学生很难亲眼看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因此为使学生理解和对比景观的差异,特搜集了众多的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掌握。
三、重点难点
1.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2.学会对不同的气候类型进行解读,掌握其成因,特点
3.给出自然景观图,会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其形成的影响
没有风……船上的马匹会因缺乏饲料和淡水而死亡……
疑惑3:马纬度气候成因
一位横穿北纬10°驴友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位于非洲
西部几内亚,植被茂密,沟谷狭窄,蚊虫肆虐,降水量
大,对游玩造成极大影响......索马里半岛,所见之处
大部分地区都是荒漠,最常见的动物是骆驼,天气炎热
干燥......
疑惑4:沿北纬10°,非洲东西两岸气候差异明显的原
因
学习目标展示学生齐看学习目标,关注红色字体标注的关键词。
了解学习目
标,有目的
的学习
课前必备知识
迅速回顾【课前必备知识】,掌握记忆(2分钟)温故而知新自主探究
1.完成【自主探究】的三个题目,注意在材料里标注关键
词,答题的序号化、要点化、段落化、规范化
(5分钟)
2.教师展示学生答案,学生先批分后改正,做好整理(3
分钟)
培养学生运
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提升地理实
践力。
案例一分析
一、气压带对降水的影响
疑惑1: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为何多于北部?
一位导游在介绍纳瓦里诺岛时说道:纳瓦里诺岛是
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
岛屿面积2473平方千
米,人口1677人(2012年),人口稀少。
岛上最高点海拔
1195米,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毫米,南部年降水量800
毫米。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
1.9℃。
案例分析气
压带对降水
的影响,掌
握极锋和锋
面雨
案例二分析疑惑2:巴厘岛午后两三点经常降水的原因
一位去巴厘岛的游客在游记中写道:午后两三点在
乌布行走,常能看到随山势修筑的层层稻田,错落有
致……天空突然浓云密布,雷电交加,降下急骤的阵雨,
于是便在路旁的亭子里停下来听雨赏雨,看到路边石缝
中“吱吱”地冒热气……
掌握赤道低
气压带控
制,对流雨
及对流雨的
特点。
培养
学生读图分
析能力
案例三分析
疑惑3:马纬度气候成因
在一本古代航海史中记录:在南北纬30°附近的海
面上没有风,航海家和商人们只好将帆船停在那里,等
候着顺风的到来。
那时,船上除装货物外,还装有马,
没有风不能启程问题不大,但众多的马匹会因缺乏饲料
和淡水而死亡。
而马肉又吃不掉,天热易坏,只好把马
抛入大海给鱼吃。
因此,人们把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
叫 "马纬度"。
掌握副热带
低气压带对
气温,降水,
风力的影
响,培养学
生归纳总结
能力。
讲解展示环节
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讲解
3.学生批改,算出得分并纠正答案
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能
力,提高采
分点意识
对点演练
【拓展练习】
1.自主思考,书写答案(3分钟)
2.教师展示学生答案,学生先批分后改正,做好整
理(2分钟)
雷暴是指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
气。
美国是雷暴天气频发的国家,下图是美国年平均雷暴天气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显示美国发生雷暴天气最多的地方是佛罗里达半岛,试分析其雷暴天气多发的原因。
(8分)训练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合作探究
学习流程:
1.自主思考,书写答案(2分钟)
2.小组合作探究,完善答案(5分钟)
3.学生代表展示小组成果,其他小组补充,要求声
音洪亮,落落大方(5分钟)
培养学生合
作交流能
力,掌握风
带对降水的
影响
佛罗里达半岛
对接高考完成【高考链接】题目(3分钟)
掌握高考对
本节课知识
的考查方向
达标检测1.做【目标达成检测】(5分钟)
2.学生展示,讲解(3分钟)
检测学生对
知识的迁移
应用能力,
把握学生对
本节课知识
点的掌握情
况
课堂总结梳理知识,统计学生得分掌握学情
五、板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这一节是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的的具体应用,在学生已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布和特点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后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但自然景观的差异往往是宏观角度上的,学生很难亲眼看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因此为使学生理解和对比景观的差异,特搜集了众多的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掌握。
如学案截图
在分析学生学情后,遵循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具体形象的案例,借助具体的自然景观描述和气候类型分布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原理,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能敏锐的捕捉到现实世界中与地理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效果分析】
1.从学生的探究活动来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中都达成了预期效果,能在探究问题中总结气压带对气温高低、降水多少、风力大小的影响及风带对气温高低、降水多少的影响
2.在知识总结环节,学生能自主梳理出所学的知识,掌握所学新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3.在能力方面,学生能通过分析所给的资料,圈画关键词,从中组织准确答案。
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环节,能主动上黑板给同学们讲解。
4.本学案各环节都赋有分值,共74分。
为更直观形象可换算成100分。
如学案截图
要
求学生
一边批
改一边
纠正答
案,得分写在学案得分框中,最后统计总分,使得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一目了然。
(总分74分,优秀≥60分,12名同学;合格≥50分,36名同学)。
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分析】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这一节是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的的具体应用,在学生已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布和特点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后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是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具体应用。
教材首先指出了气候类型的成因与气压带和风带紧密相关,从全球来讲,是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区域输送到另一个区域,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然后通过【案例一】对几种特殊的气候类型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进行分析。
教材上还配以图2.16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图2.17世界各种气候类型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是这么处理教材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实质是气压带和风带对地球上热量和水汽交换的影响。
因此重点讲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我先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出四个疑惑,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疑惑,然后由案例总结气压带和风带如何影响气温和降水。
然后再落实到相关题目里,加强对地理知识原理的应用,落实新课程标准中注重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