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教学要点:
了解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概念及条件;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具体运
用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强制措施概述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
二、强制措施的性质
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一种旨在排除妨碍,保证诉讼顺利进行的强制手段。
不同于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一)适用的主体不同
(二)适用的对象不同
(三)适用的目的不同
(四)具体措施不同
三、强制措施的意义
1.有利于排除妨害,维护正常的诉讼秩序。
2.有利于保障人民法院顺利行使审判权。
3.有利于保障当事人及其诉讼参与人行使诉讼权利,迫使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履行义务。
4.有利于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诉讼秩序。
第二节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
一、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要件
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应同时具备四个要件:
(一)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主体;
(二)必须实施了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
(三)必须是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实施的行为;
(四)必须是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
二、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种类
1.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2.违反法庭规则,扰乱诉讼秩序。
3.伪造、毁灭重要证据。
4.以暴力、威胁、贿赂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赂、威胁他人作伪证。
5.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
6.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
7.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
8.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9.有关单位拒绝或者妨害人民法院调查取证。
10.银行、信用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接到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查询、冻结或者划拔存款。
11.有关单位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扣留被执行人的收入,办理有关产权证照转移手续,转交有关票证、证券证明和其他财产。
12.其他拒绝协助执行的行为。
第三节强制措施及其适用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共有五种:拘传、训诫、责令退出法庭、罚款和拘留。
一、拘传及其适用
拘传,是人民法院在法定情况下强制被告到庭参加诉讼的强制措施。
(一)拘传的对象是必须到庭的被告
(二)必须经人民法院两次传票传唤
(三)必须是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二、训诫及其适用
训诫,是指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情节较轻的人,采取教育、警告方式,指出其错误和违法事实,并责令其改正的措施。
三、责令退出法庭及其适用
责令退出法庭,是指人民法院强行命令违反法庭规则、扰乱法庭秩序的人离开法庭,以防止妨害法庭审理的行为继续进行的一种措施。
四、罚款及其适用
罚款,是指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所采取的强制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措施。
五、拘留及其适用
拘留,是指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情节较重的人,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措施。
考核要求:
识记: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概念及条件;
领会: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与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区别;
运用: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具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