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程第二阶段学习笔记一、学习内容1. 学习体系:第三篇:金融机构第七章金融机构概述第八章银行类金融机构第九章非银行金融机构第四篇:金融市场第十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第十一章货币市场第十二章资本市场第五篇:国际金融与金融全球化第十三章国际收支及其平衡第十四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第十五章金融全球化2. 学习目标本阶段主要学习内容为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运作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要根据实例理解并记忆相关名词的含义,熟悉各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功能和具体运作方式。
理解当代金融的发展对国内以及整个世界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3. 各章节学习重点说明:对于重点名词的解释和说明全部放在后面的名词解释中。
【第七章】金融机构概述(1)理解金融机构的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功能,理解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组织相比的特殊性。
(1小时)A.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内生于实体经济活动的需要。
a)需求追随型路径:在商品经济和货币信用的发展过程中自发产生。
目的是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如支付需求、融资需求、投资需求、风险转移与管理的需求、信息服务需求等。
b)供给领先型路径:兼业经营转向专业经营,如新式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B.现代金融机构的功能(理解金融机构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a)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b)促进资金融通:使资金从盈余者向资金短缺者流动,促进各种社会闲置资金的有效利用。
【注意】各种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银行用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保险类金融机构吸收保费并将部分保险资金直接投资于金融资产等等。
c)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服务便利:金融机构通过规模经营和专业化运作,适度竞争,能够合理控制利率、费用、时间等成本。
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便利,如为企业和居民提供理财、代理、咨询、管理等服务。
d)改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能够及时搜集、获取比较真实、完整的信息。
e)风险转移与管理:该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充当金融中介的过程中。
f)创造信用与存款货币: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对于整个社会的信用和货币具有决定性作用。
C.金融机构的特殊性(金融机构是特殊的企业)。
a)经营对象与经营内容的特殊性。
金融机构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经营内容主要是货币收付、借贷及其他与货币资金运动有关的金融活动。
一般经济组织的经营对象是商品或普通劳务,经营内容主要是商品生产与流通活动。
b)经营关系与活动原则的特殊性。
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借贷或投资关系,遵循信用原则,需要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之间的关系。
一般经济组织与客户之间是商品或劳务的买卖关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c)经营风险与作用影响的特殊性。
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其带来的后果往往不局限于金融机构本身,很可能危及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
一般经济组织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商品滞销、亏损或资不抵债。
单个普通企业风险造成的损失对整体经济影响较小。
(2)了解金融机构的体系构成及其发展。
(1小时)A.现代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a)存款类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b)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期货类机构、黄金投资机构、专业融资公司、信用服务机构B.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构成a)管理性金融机构:如中央银行(大陆)或金融管理局(香港)、按行业设立的监管机构、金融同业自律组织、社会性公律组织。
b)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
c)政策性金融机构:如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
C.总结:我国现行的是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其中大陆..现行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
D.国际金融机构a)国际金融机构的定义(见名词解释部分)。
b)国际金融机构的形成:二战之后逐步建立。
c)国际金融机构的构成全球性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国际清算银行等。
区域性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等。
d)国际金融体系的作用:维持汇率稳定;进行行业协调;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积极防范并解救国际金融危机;积极组织商讨、调研国际经济金融领域中的重大事件;提供多种服务。
e)国际金融机构也有许多局限性。
E.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趋势a)业务、组织、技术和管理不断创新,且专业化程度和技术含量日益提高。
b)业务综合化发展,金融机构之间业务交叉。
c)注重兼并重组,结合自身优势,强强联合。
d)经营全球化,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均有国际化的趋势。
【第八章】银行类金融机构(1)掌握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种类。
(0.5小时)A.银行类金融的分类。
a)按业务活动目标分类:管理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
(见第七章名词解释)b)按投资者的国别或业务范围分类:国际性金融机构、全国性金融机构、地方性金融机构。
c)按功能和性质分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专业银行)、信用合作机构B.银行类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交叉。
a)通过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形成在功能上相互补充的有机体系。
b)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规模不同,所服务的区域、对象也有所区别。
c)存款了金融机构之间相互竞争,在优胜劣汰中不断发展。
(2)了解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运作原理。
(1小时)A.业务运作特点:a)公众性:自有资本比例低,高杠杆经营方式。
信用是其正常运营的基础。
b)风险性: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是以借贷外核心的信用关系,风险管理是重点。
c)服务性。
B.职能和作用(结合第七章金融机构的功能)a)充当信用中介,实现对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b)充当支付中介,对经济稳定和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c)创造信用与货币存款,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
d)转移与管理风险,实现金融、经济的安全运行。
e)提供各种服务便利,满足经济发展的各种金融服务需求。
(3)理解商业银行的运作和管理(1小时)A.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a)总分行制: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各地设立分支行。
(普遍采用)b)单一制:由叫单元制,不设分支机构。
(主要在美国采用)c)控股公司制:一家控股公司持有一家或多家银行股份,或下设多个子公司。
d)连锁银行制:由某个人或某个集团购买若干家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控制这些银行。
B.商业银行主要业务a)表内业务:资产业务:现金资产、信贷资产、证券投资负债业务:被动负债、主动负债、其他负债(包括借入款和临时占用资金)b)表外业务:中间业务、创新的表外业务C.银行资本a)银行资本作用:商业银行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发生意外损失时起一定的弥补、保障作用。
b)银行资本来源:核心资本、附属资本D.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三性原则)a)安全性:尽量减少风险,保证资金安全。
(基本要求)b)流动性: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转账支付以及贷款需求。
(反应银行经营状况好坏)c)盈利性:追求利润最大化。
(经营目的)E.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a)资产管理理论b)负债管理理论c)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d)新发展:资产负债外管理、全方位满意管理、价值管理F.风险管理a)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核心内容:防范、控制和管理风险。
b)商业银行风险种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c)风险管理主要内容: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4)了解政策性银行。
(1小时)A.政策性银行的特征a)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目的是为了弥补商业性融资机制的不足,实现社会整体效益。
一般不参与商业银行的竞争。
b)具有特定的业务领域和对象:只对那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而又难以获得商业性融资的行业或项目提供支持,如农业、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经济开发等领域。
c)资金运作特殊性: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预算拨款、发行债券集资或中央银行再拨款,而不是通过吸收存款融资;以发放长期贷款为主,贷款利率和担保条件较优惠;资金运作受制于特定法律法规,可不受针对商业银行的约束。
B.政策性银行的作用a)补充和完善市场融资机制:补充商业性融资的缺陷,完善金融体系功能。
b)诱导和牵制商业性资金流向c)提供专业性的金融服务C.政策性银行的种类a)按业务范围划分:全国性政策性银行、地方性政策性银行b)按机构设置划分:单一型分支机构政策性银行、塔型分支机构政策性银行c)按业务领域划分:农业政策性银行、进粗口政策性银行、住房政策性银行、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D.中国的政策性银行a)国家开发银行b)中国农业发展银行c)中国进出口银行(4)信用合作机构。
(1小时)A.信用合作机构的概念(见名词解释)B.信用合作机构的特点a)自愿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b)民主性:成员地位平等,民主管理,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c)合作性:资本合作、金融活动合作。
C.信用合作机构的作用a)增强个体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
b)降低个体经济获取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
【原因】合作机构在相对较小的社区和群体中提供金融服务,具有较强的信息对称性,风险较小,也能够降低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
D.信用合作结构的种类: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第九章】非银行金融机构(1)理解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和特点。
(1~1.5小时)A.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种类a)投资类金融机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b)保障类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社会保障基金c)其他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担保公司、资信评估机构、金融信息咨询机构等。
B.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运作特点a)不直接参与货币创造过程。
不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不提供支付结算业务。
b)资金来源于运用方式差异较大。
c)专业化程度高,业务至今存在较大区别。
d)业务承担风险不同,相互传染性较弱。
e)业务的开展与金融市场密切相关,对金融资产价格变动非常敏感。
(3)了解投资类金融机构。
(0.5小时)A.投资类金融机构的特点a)主要以有价证券为业务活动的载体。
以金融市场为中心,围绕各种金融工具的发行和流通开展业务。
b)业务专业性高,风险大。
c)业务活动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B.投资类金融机构的作用a)促进证券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
b)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曾本和信息搜寻成本。
c)通过专业技术与知识为投资者规避风险、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提供可能。
C.主要的投资类金融机构a)证券公司:也称投资银行,是直接融资市场上的重要组织者和中间人,收入主要来源是各种服务的手续费或佣金。
b)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掌握保障类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相关知识。
(约1小时)A.保障类金融机构的运作特点a)业务经营符合大数定理。
b)业务具有独特的风险管理技术要求。
c)通过收取保费,集合大量分散的储蓄资金,通过对资金进行充分、安全的投资运作,既增强偿付能力,又获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