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寸的概念:(1)中指第一节和第二节横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2)拇指第一关节为1寸(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节横纹处为准,四脂衡量作为3寸合谷:伸臂、附掌、拇、食二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取穴。
主治:头痛、齿痛、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炎、耳聋、耳鸣、眼病、面瘫、痛经、手指肌肉瘫痪等。
后溪:轻捏拳,在第五掌纹指关节的手掌横纹尽头凸起的地方。
主治:腰、颈扭伤,腰眼痛、头颈颤动、面肌抽搐、耳聋。
内关:在腕关节掌侧,腕纹正中上二寸(约二横纹)二经之间,与外相对。
主治:胃痛、腹痛、恶心、呕吐、心悸、心绞痛、胸闷、肘臂、手指麻木、疟疾。
外关:在腕关节背侧,腕横纹正中二寸(约二横纹)两骨之间,与内关相对。
主治:腕关节痛、偏头痛、;落枕、耳聋、臂侧外痛,上肢麻痹。
支沟:外关上一寸主治:习惯性便秘、胸肌痛、肩臂痛。
曲池:肘弯曲成60°角,虎口向上。
本穴在肘横纹尽头靠近桡骨边缘处。
主治: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痛上肢瘫痪、发热、高血压、湿疹、神经性皮炎。
少海:屈时,举臂,在肘内侧横纹尽头处取穴主治: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大陵:伸臂,仰掌,掌后第一横纹正中后,两筋间。
主治: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心悸。
神门:伸臂,仰掌,前肩及小指外旋,在尺侧掌后第一横纹后,尺侧腕屈肌腱之桡侧出现凹陷处取穴。
主治:失眠、心悸。
鱼际: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
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掌中热。
腰痛点:手背、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腰痛点掌骨之间,左右共四穴。
主治:腰扭伤。
肩内陵:垂壁,在肩前腋前纹端与肩髃穴连线中点取穴。
主治: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病、臂痛、上肢瘫痪。
人中:在鼻下边与嘴唇的中间有一道小沟(人中沟),本穴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的地方。
主治:人事不省,脊椎骨痛、心腹绞痛、胸痛、面肿、消渴、鼻炎。
印堂:在两眉头中间。
主治:前头痛,鼻炎、眼痛、头晕。
阳白:正视。
正对黑眼仁(瞳孔)直上,眼眉上一寸处。
主治:面神经麻痹,眼球颤动,眉骨部疼痛。
睛朗:在内眼角上一分凹陷处,靠眼眶骨内缘就是本穴。
主治: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眼底出血、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炎、青光眼、早期白内障,结、角膜炎。
承泣:正视,黑眼仁(瞳孔)直下七分,眼球与眼眶下缘之间。
主治:近视,视神经萎缩,角膜炎。
太阳:在眉梢和外眼之间,向后一寸的凹窝处。
主治:偏头痛、火眼、口眼歪斜。
廉泉:在舌骨上缘中点处。
主治:语言下利,失音,流涎。
颊车:咬牙时,在下颌角前一有一块肌肉(咬肌)突起,在这块肌肉中间用手按在凹窝处并有酸痛感的地方。
主治:牙痛、口歪。
丝竹空:在眉毛末梢上。
主治:近视、散光、复视、神经性头痛。
攒竹:在眉头边入眉毛约一分多的地方。
主治:眼赤痛、眉棱骨痛。
听会:在耳屏的前下方与小豁口平齐,张嘴时凹窜处。
主治:鼻炎,鼻窦炎,面瘫,胆道蛔虫病。
承浆:在下颌正中线,颏唇沟中央的凹陷处取穴。
主治:面瘫、龈肿、牙痛。
四白:正座,在眼眶下缘正中,直下约一横指处,摸取眶下孔处取穴。
主治:失语、中风、神经衰弱、颈椎病。
地仓:平口角,外开五分处。
主治:口眼歪斜、流涎,面。
腮部疼痛。
风池:脖子后面有一条大筋(斜方肌)在大筋两旁,头发边内的凹窝中。
主治:偏头痛,后头痛,头晕,视物不清,耳鸣,面肌抽动,头颈颤动。
命门: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途突间取穴。
主治:腰痛、阳萎、遗精。
腰阳关:在第四、第五腰椎棘突间取穴。
主治:腰骶椎痛。
肾俞:在第二、三腰椎棘突间,背正中线外侧1.5寸处取穴。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肾炎、神经衰弱、肾绞痛、遗精、阳萎、月经不调。
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胸肋胀痛、胃痛、黄疽、眩晕、夜盲、肝炎、胆囊炎、乳少、目赤、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腹胀、呕吐、腹泻、肠鸣、痢疾、消化不良、出血性疾病。
膀胱俞:在第2骶椎棘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尿赤、遗尿、小便不利、遗精、阳萎、腰脊酸痛、会阴部湿痒、肿痛。
次黪:骶部第2骶后凹陷中。
主治:腰痛、坐骨神经痛、腹痛、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
胰俞:在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脾胃病、消化不良、更年期综合症、精神胰俞症、糖尿病。
胃俞: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
下关:正坐,闭嘴取穴。
在小耳朵(耳屏)前边,颧骨弓下的凹窝内。
主治:咳嗽、哮喘、失音、呕吐、咽炎、打嗝。
天突:本穴在胸骨上缘,咽喉正中央的凹窝处。
主治:咳嗽、哮喘、失音、呕吐、咽炎、打嗝。
翳风:在耳垂后凹窝处。
取穴时将耳垂往后按,耳垂的边缘正当耳乳突前下方凹窝处。
主治:耳聋、耳鸣、耳流脓、牙痛。
头维:在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眼痛、头痛、中风、癫痫、流泪、鼻塞。
肩前:在肩关节前,腋前皱襞上2寸处。
主治:肩关节炎,肩周炎及乳腺病。
期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
主治:肝炎、肝脾肿大、胆囊炎、胆石症、胃病、乳房胀痛。
章门:腋正中线下第11肋间隙。
主治:肝病、胸肋胀痛、胆囊炎、胆石症、阑尾炎。
大椎:正坐低头取穴。
从脖子后正中向下摸到一个突起最高的脊椎骨下的凹窝处。
主治:感冒、颈无力、脊椎痛、发烧、落枕、疟疾、颈椎病。
血压点:第6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主治:高血压。
中脘:在心口窝上边正中的护心骨下端到肚脐连线中点。
主治:腹痛、腹胀、腹泻、呕吐、便秘。
天枢:从肚脐左右两边向外二横指的地方。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白带多。
肩井: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高处取穴。
主治:颈项强痛、肩背痛、臂不举、乳汁不下、乳痛、中风、难产。
心俞: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胸闷、心痛、心悸、健忘、咳嗽、呕吐、吐血、遗精、肩臂疼痛。
定喘: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即大椎穴旁开0.5寸主治:哮喘、气管炎、咳喘、颈椎病等。
肺俞: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哮喘、气管炎、咳喘、颈椎病等。
肩髑:上臂平举,肩端前呈现的凸陷处取穴。
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臂痛、上肢瘫痪。
肩髎:上臂平举,肩端前呈现的凹陷处取穴。
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臂痛上肢瘫痪。
血海:医生面对病人,用手掌按在病人膝盖骨上,掌心对准膝盖骨顶端,拇指向内侧,在拇指尖所致处取穴。
主治:月经过多及超前,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臑俞:垂壁,腋后缝直上,在肩胛岗下缘取穴。
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臂痛,上肢瘫痪。
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腋下皱襞上1寸处。
主治:肩关节炎、上肢麻痹、肩肘炎、颈椎病引起上肢疾患。
委中:在膝弯横纹的正中间。
主治: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中暑。
解溪:正坐垂足,在第2趾直上,踝关节横纹中点,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取穴。
主治: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下肢瘫痪。
涌泉:将五个足趾向足屈曲。
在足掌心前面可出现一凹窝,就是本穴。
主治:头痛、降压、目眩、头昏、舌干、失音、大便困难、小便不利。
膝眼:屈膝,在距髌骨韧带内外侧各一横指凹陷处取穴。
主治: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三阴交:从内踝尖上四横指,胫骨后缘。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多、难产、遗精、阳萎、失眠、偏瘫、消渴。
承山:足尖着地,足跟提起,用力后蹬,可见小腿肚的肌肉出现一个“人“字形分叉,在“人”字交合处。
主治:腰、腿、脚痛、痔疮、足跟不能着地。
悬钟:外踝尖直上四横指,小腿外侧骨前缘。
主治:踝关节痛、髋部及下肢痛、瘫痪、落枕。
殷门:在臀部横纹正中点至膝弯横纹正中间连线的中点。
主治:腰、背痛、下肢后侧痛、颈痛。
环跳:伏卧取穴,在臀裂上二横指处,将一侧臀部分成三等分,外三分之一处就是本穴。
主治:腰腿痛、麻木、偏瘫、小儿麻痹。
阴陵泉:在小腿部,胫骨内侧9下缘凹陷处主治:妇科病,下肢静脉曲张、关节炎、下肢屈伸不利、糖尿病。
太冲:从脚大趾与第二趾的趾缝起向上二横指处。
主治:头痛、头晕、疝气、子宫出血、乳腺炎。
梁秋:在膑骨外缘上2寸。
主治:膝部麻痹、坐骨神经痛、偏瘫、胃疼、胃痉挛。
条口:在小腿前外侧,膝眼下8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外。
主治:肩周炎、肩关节病变、下肢麻木、疼痛、肠胃病、坐骨神经痛。
丰隆:外踝上8寸,条口穴外1寸。
主治:下肢痉挛、疼痛麻木、偏瘫、癫痫、坐骨神经痛、肥胖症、高血脂症。
下巨虚:外膝眼下9寸,足三里下6寸。
主治:坐骨神经痛、脑缺血、下肢偏瘫等。
足三里: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到一突起高骨,本穴在高骨下三横指,胫骨外缘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腹痛、腹泻、高血压、虚弱、贫血、下肢瘫痪、膝关节疾病。
昆仑:外踝后缘,与跟腱的中间。
主治:踝关节痛、下肢瘫痪、腰疼痛、后头痛、难产。
内庭:足背第2、3趾间,向上二横指处。
主治:鼻出血、头痛、胃病、脉管炎。
阳陵泉:从膝关外边向下能摸到一个小而圆的骨凸起处(腓骨小头),在这个骨凸起的前面稍下一寸的凹窝中。
主治:膝关节痛、偏瘫、下肢外侧痛、两侧胸痛。
胆囊点:在阳陵穴直下2寸,压痛明显处。
主治:胆囊炎、胆结石、消化不良、黄疸。
关元:由肚脐直下到耻骨边缘,分成五等份。
本穴在肚脐下三等分的地方。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多、痛经、阳痿、遗精、遗尿、尿频、下腹痛、胃下垂、痢疾。
气海:脐下1.5寸处主治:子宫下垂、胃下垂、脾肿大、脱肛、喘症、阳痿、早泄、性冷淡、女子宫寒不孕。
膻中:在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取穴。
主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乳汁过少。
乳根:在乳头下直、第五肋间处取穴。
主治:乳汁过少、乳腺炎、支气管炎。
通乳:在乳头直上二横指处。
主治:产后缺乳、乳腺增生、乳腺炎、胸肋胀痛。
曲骨:在耻骨联合上缘,腹正中线上取穴。
主治:月经不调、盆腔炎、遗尿、尿失禁、尿滞留。
子宫:中极穴旁开三寸。
(即:脐下四寸旁开三寸)主治:各类妇科病、泌尿系统病、女子性冷淡、痛经、子宫肌瘤、不孕症等,男子阳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等症。
公孙:在第一趾骨基地的前方下,赤白肉际间。
主治:脚气、肾痛、足跟痛、小便频繁。
太溪: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主治:四肢麻痹、厥逆症、肾病、前列腺病。
下肢静脉曲张。
长强:伏卧,在尾骨尖与肛门中间取穴。
主治:痔疮、脱肛、腹泻。
夹脊:腰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0.5寸,一侧17穴,共34穴,属经外奇穴。
主治:中风后遗症、腰脊痛、咳嗽、气喘、脏噪。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