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个人心得体会【多篇】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传说不胜枚举。
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
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
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
要挤到一点不剩。
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着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要牢固树立“浪费也是败坏”的节约意识,克服“花公家钱不心疼”的不良心态,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
从古至今,勤俭节约一直为世人所称颂,因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
人们都不愿意被别人说自己缺德。
但是,确“德”的人却常常有。
三国时期魏帝曹睿大兴土木,为自己建华丽的宫殿,劳民伤财。
少傅杨阜曾上书曰:“臣闻尧尚茅茨,而万国安居;禹卑宫室,而天下乐业;及至殷周,或堂崇三尺,度以筵耳。
古之圣帝明王,未有极宫室之美丽,以调敝百姓之财力
者也。
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楚灵以筑章华而
身受其祸;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
夫不度
万民之力,以从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可曹睿非但没听从,还灭其家族,最终是魏氏灭亡,致是自己含恨而终。
一项调查显示:大学食堂一周被倒掉的饭相当于一亩地的产量!
学校一年浪费的电量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用58年!面对这些触目惊心
的数字,每个人都需要扪心自问:“我们凭什么浪费?”我们有什么
资格浪费?因为饭菜不合口味就将其倒进垃圾桶,这又是什么心理?
大家的资源被个人故意地糟蹋就是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对社会的
不负责任。
有些人的挥霍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
然而,一个人只有不缺“德”,自己的价值才能更容易地显现。
据资料显示:福建连江金源集团董事长黄如论,两度成为大陆“首慈”,由“地产大王”一跃成为“慈善王”,20__年捐款2。
1亿元
人民币,20__年捐款2。
86亿元,今年头4个月已有近亿元捐助。
如此富有的人物,个人生活中却跟奢侈无缘。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被称为“世界最乐于慈善事业的人”,这两年捐助慈善机构的总额
已达256亿美元,可他生活上却相当节俭,穿普通的T恤衫,吃平
常的汉堡包,没有随从。
最近,他向外界公布遗嘱,宣布把不到财
产的2%留给自己的3个子女,而把财产的98%留给自己创办的基金会,把这笔钱用于研究防治艾滋病和疟疾的疫苗,并为贫穷国家抵
御这两种疾病提供援助。
节约的背后是乐善好施的美德。
节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品质素养和美德。
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节约不是“可为不可为”,而是“为与不为”,
愿为则百事可成。
把节约看作创造价值塑造自我的机会,就会千方
百计地厉行节约,体味“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成就感。
如果视节
约为麻烦,把节约当负担,就难免被动应付,对浪费现象熟视无睹。
勤俭节约如同数学中的繁式化简,不仅能真正显示出自己的价值,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是要“天天过‘节’”,还是要“天
天过节”,自己去选吧。
我们都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才换来的。
我们一定要爱惜每一粒米,绝不能大手大脚地浪费粮食。
有一次,我在学校吃午饭,因为饭菜不爱吃,就把它们都倒了。
到了晚上,竟然做了一个梦!
我梦见:我把饭菜都倒了的事儿,农民伯伯知道了,他们竟然来我家找我,我心里有愧,腿都软了,就哆哆嗦嗦藏在衣柜里面。
农
民伯伯倒没抓我,就在衣柜外面谈话,他说:“你知道不知道一粒
米一根菜是我流了多少滴汗,费了多少心血才换来的吗?”我吓得都
不能思考了,就结结巴巴地说:“您,您在说什么呀?”
这时,老师走过来,说:“你是不是把今天的饭菜都倒了?”我
一听老师都知道了,只好对农民伯伯道歉。
我说:“农民伯伯,对
不起,我不该不节约粮食,更不该撒谎。
以后,我一定不会再浪费
粮食了。
”农民伯伯听了我说的话,笑眯眯的说:“知错就改,就
是好孩子。
”老师走过来,把我拉出衣柜,说:“你以后一定记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农民伯伯
也笑着点点头,看样子已原谅了我。
我高兴得说:农民伯伯,谢谢
您能原谅我。
”说完,我们都高兴地笑了。
笑着笑着,我的梦醒了。
现在,我还记得那个梦。
我再也不敢浪费粮食了,因为我怕农民伯伯在找我。
有了我的这个梦,大家都知道浪费粮食的后果了吧?我
要告诉大家,节约是一种美德。
如果一个人能节约一粒米,那么一
般人,就能节约一百粒米,我们一定要节约啊!
八月流火的中国,节约成为最深入人心的话题。
日前,“全民节约,共同行动”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曾培炎说:全国公
民要共同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把节
约变成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节约是对家庭幸福的盘算,也是一份社会义务的担当。
节约是一种远见,是一种态度;节约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负责!
对于我们当代的每一个中学生来说,树立良好的节约意识对于我们国家的建设是大有帮助的!一滴水,一度电对我们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是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如果每一个人都积极的去倡导,去
节约,那么节约的水就会有一条河那么长,节约的电就会是几个发
电厂的发电总量。
节约创造价值!
曾经,我们的先辈们在节约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对每一滴水,每一粒米的节约在我们看来都是斤斤计较。
但是就是他们这
种节约的精神,才使得我们的国家有了这么快的发展。
但在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开始铺张浪费,讲面子,用水之后不关水龙头。
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看的见的浪费,都在一步步吞没了我们
的地球!
所以,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方向,要从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开始,作一个节约能源的模范公民。
节约每一
度电,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个塑料带,杜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只要做了,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
建设祖国,从节约做起!
古人语:“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这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
”这句话的
意思是:自然界所生长的万物(资源)是有限的,由人来加工制成的
物品资源也有限。
而取时有限度,用时节约,则常常能满足人类的
需求。
如果相反,取时无限度,用时又浪费,那么球上公有的资源
就会很快消失。
现在全社会最引人注目的事是节约,,节约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新闻媒体每天都有关于节约的报道,茶余饭后人们也在谈论着这个
话题。
人们对于节约众说纷纭,观点不一,煞是热闹!
同学们不是经常在书中读到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吗?那么,
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呢?因为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
自然资源比较匮乏。
就拿水资源来说吧:人类用水量随着人口的增
长而不断增加,世界人口,在50年代为25亿,1999年达到了60
亿,增加1.4倍,与此同时,农业用水增加了5倍,工业用水增加
了26倍,家庭及生活用水增加了18倍,据专家估计,世界人口正
以每年8100万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94亿,水的需求
量也将成倍增长,形式十分严峻。
拧开水龙头,清洁甘冽的水滚滚而来,其实,自来水来之不易。
它们可能取自几百米深的地下,或者引自几十公里几百公里远的某
条江河,某座水库,这些原水首先要在净水厂净化,去除铁质,去除细小的漂浮物,水生物,沉淀下杂质,用杀菌液体杀菌,经过检验符合人体饮用后才能出厂。
合格的自来水经过蜘蛛网似的管道,用高压水泵加压,才能源源不断地送入居民家。
大家看,每一滴自来水都要经过那么多的程序,你有理由浪费吗?
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地意识淡薄,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现象比比皆是。
而且人们普遍出现了认识上的误区,很多人认为节约就是小气,以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该讲阔气,讲派头,讲排场。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长期形成的俭朴的作风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即使有的人想节约,但是碍于面子,也充当大款。
节约为荣,浪费可耻变成了浪费为荣,节约为耻了。
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的更加幸福,为了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为了我们的地球更加生机勃勃,我们对于资源的利用要做到:“取之有度”这样才能达到“用之不竭”。
现在全社会倡导节约,我们不妨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