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复习提纲一、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答:研究对象:概括地说,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具体地说,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研究内容: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的门类划分、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艺术的接与艺术的功能。
研究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坚持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在此基础上,注意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艺术理论遗产和思想成果。
(心理学和美学交织产生审美心理学。
心理学和艺术理论交织产生艺术心理学。
艺术理论含于美学).二、艺术概论(概念)艺术概论是概括地,简要的讲述或论述艺术的基本理论。
三、艺术的本质(概念)所谓艺术的本质,就是指艺术这种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艺术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四、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2.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
(第一,各种形式的社会意思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第二,它们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第三,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3.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各以自己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方式与经济基础发生关系。
他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影响关系及在作用和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上也存在差异)4.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政治与道德对艺术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5.艺术和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
五、艺术与经济基础、道德、政治、宗教之间的关系艺术和经济的基础的关系:艺术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艺术和政治的关系:首先,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里的互相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他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他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艺术和道德的关系:道德影响着艺术,艺术反过来又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和宗教之间的关系: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
它的教义限制了艺术发展的自由与独立性。
另一方面,宗教在对艺术的否定中又包含了对自身的否定,艺术在宗教的束缚下发展到一定时期又重新获得了自己的独立性。
其次,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来看,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很大的,宗教艺术占去了中外艺术史的很大一部分篇章。
六、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1.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历史唯物主义)2.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在艺术的视野之内,都可以成为艺术的表现领域与对象)七、艺术生产与一般物质生产的区别1.首先,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这两种生产是不同的。
(物质生产的产品直接用于人们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满足人们物质需要或实用需要,艺术产品则包含并且发生着社会意义,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审美反映的产物)2.从产品的消费来看,“艺术生产”明显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
(物质生产所提供的是生产资料,而精神生产所提供的是人的精神上的消费,情感上的享受。
)3.两者生产的过程与结果是不同的。
(“艺术生产”所物化或对象化的内容是与物质生产完全不同的,有其自身独具的特殊规律)八、艺术如何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1.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艺术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能动的认识,是主体作用于客体并改造客体的艺术加工、艺术提炼、艺术创造的实践过程。
)2.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是运用形象进行的创造性想像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以高度概括的、具体可感的形式和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性,是在个别之中显示一般、在特殊之中表现普遍。
艺术的认识内容要求真实性,要求通过艺术形象真实反映社会生活。
)九、马克思提出的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理论”的(哲学的、科学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
十、艺术的形象性1.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不同,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它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性)2.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艺术形象的第一层含义,就是它的可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感性因素,是它的形式,它还必须以具体的感性形式表现深刻的理性内容,以可感的现象形态表现深层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3.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一方面面,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这是它的客观基础和现实来源,另一方面它表现着艺术家主观的情感、思想和审美理想)艺术形象有三大特性: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十一、什么是艺术典型(概念)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
一方面,它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十二、表现(概念)所谓“表现”,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
十三、现实美(概念)即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可分为自然美与社会美)十四、什么是艺术美我们所谓的“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十五、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美学关系。
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实践活动下发生美学关系,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审美关系如何建立:首先,是由于实践活动,另外还是由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的需要。
)十六、人化的自然(概念)所谓“人化的自然”,即是指经由生产劳动实践,自然界从与人无关的、敌对的或自在的状态,变为与人相关的、统一的、为我的对象,其结果使人逐渐认识到客体对象的美并掌握了美的规律,从而发展起人的审美能力。
十七、艺术的审美特征1.实践性与主体性 2.合目的性与合律性(合目的性是指审美目的,合规律性是指合乎美的规律。
) 3.形象性 4.形式美与形式感(形式美是指艺术作品可直接诉诸于感官的外在形式的美,并能唤起美感的审美特性。
) 5.创造性 6.情感性十八、情感(概念)所谓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十九、艺术的分类方法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
其它方法(从艺术作品在反映客观现实和表现主观情感意念的关系来看、从艺术作品的功能来看、以创造艺术形态的材料和技法为依据。
)二十、各种艺术门类的主要特征和类型(1)美术的主要特征:造型性、视觉性和空间性,静止性、瞬间性和永固性。
美术的主要类型: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编织、印染、陶瓷、玻璃工艺)、现代工业设计(飞机、汽车、电脑制造)、书法。
(2)音乐最重要的两个特点:音响和情感。
音乐的类型:独奏、交响曲、协奏曲、重唱(3)舞蹈的主要特征:动作性(动作要讲究规范性和技巧性、必须有内涵、讲究形式美、要注重风格)抒情性、与音乐的密切配合。
舞蹈的主要类型:独舞、双人舞、群舞、舞剧、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4)戏剧的两个主要特征:戏剧行动和戏剧冲突。
戏剧的类型:悲剧、喜剧、正剧(5)摄影的主要特征:纪实性、光与影的艺术、创作极具自由性摄影艺术的类型:新闻摄影、生活摄影、风光摄影、人像摄影、体育摄影、舞台摄影、花卉摄影、广告摄影、独幅、成组、连续、剪辑照。
(6)电影与电视的的主要特征:运动的画面语言、声画结合、时空转换的自由性、追求逼真。
电影与电视的类型:故事片、美术片、科学教育片与新闻纪录片、电视剧、电视文献片。
(7)文学的主要特征:形象塑造的间接性、艺术表现的广泛性文学的主要类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8)建筑与园林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空间与实体统一、艺术与技术结合、风格性与形象性建筑的类型: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宾馆建筑、文教卫生建筑、交通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宗教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
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一是占有较大的固定空间,二是利用自然界的材料,三是经过审美创造而具有景观的意义。
园林的类型: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东方园林。
(9)其他艺术门类:曲艺、木偶等。
二十一、历史上关于艺术的几种主要理论(1)游戏说(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与游戏相通)(2)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
)(3)劳动说(艺术发生于劳动)二十二、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1)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生产在艺术发生之前,艺术创造是工具创造的逻辑发展,工具是人类社会的起点,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工具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从工具的产生到艺术的发生,大约历经了三个阶段:纯粹的实用品——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准艺术”“史前艺术”,“艺术前的艺术”——纯粹的艺术)(2)“准艺术“的发生(代表作:人体装饰、雕刻、洞穴壁画,情感得已注入该形象中)(3)“准艺术”的繁荣(以陶器的出现和发展为线索,“准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过渡性与发展性)(4)“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准艺术”随原始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原始社会经济的衰落而衰落。
由于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促使“准艺术”的衰落和真艺术的产生)二十三、艺术发展的模式第一,认为“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二,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物质因素逐渐下降、精神因素逐渐上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