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选教课练习题(三)

经济法选教课练习题(三)

经济法导论部分一、名词解释:经济法律关系;二、简答简述:1、确认市场经济法律责任的原则有哪些?2、简述市场经济法的法律渊源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合伙企业法部分一、名词解释:合伙企业;二、简答简述:1、简述有限合伙人的权利和责任?2、简述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3、简述有限合伙人的权利和责任?三、案例题:2005年3月,某有限公司(甲)、某自然人(乙)、某个体工商户(丙)共同出资设立一家有限合伙企业。

合伙协议约定:甲为有限合伙人,以货币20万元人民币出资;乙为有限合伙人,以知识产权和劳务分别作价10万元和5万元人民币出资;丙为普通合伙人,以房屋和劳务分别作价30万元和2万元人民币出资;乙为有限合伙企业的合伙事务执行人;各合伙人按出资比例分配利润、分担亏损。

有限合伙企业成立后,为扩大生产经营,于2005年9月10日向某商业银行贷款10万元人民币,期限为1年。

由于市场原因及企业经营管理不善,2006年9月5日经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决定解散合伙企业。

2006年9月10日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指定乙担任清算人。

2006年9月30日乙向全体债权人发出企业解散事项通知,并于11月15日在报纸上公告。

某商业银行于2006年10月15日向乙申报债权,并提供了相关证明材料。

清算期间,合伙企业财产在支付清算费用和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法定补偿金以及缴纳所欠税款后的剩余财产为3万元,乙向某商业银行清偿3万元后,编制了清算报告,经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根据以上事实,请回答下列问题:(1)合伙协议约定的内容是否存在违法不当之处?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2)合伙企业的解散清算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3)某商业银行尚未受偿的债权应如何得到清偿?公司法部分一、名词解释: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合伙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募集设立;二、简答简述:1、股权的一般转让规则有哪些?2、公司应如何分配利润?三、案例题:甲、乙两人经过协商,决定共同投资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从事食品生产,并订立了含有以下内容的公司章程:(1)甲出资20万元,其中设备作价10万元,商标权作价10万元;乙出资25万元,其中货币10万元,专利技术作价10万元,劳务作价5万元;(2)基于公司的规模较小,公司不设股东会,设立由2名董事组成的董事会负责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3)公司成立1年后,任何一方股东均可视需要追加或者撤回不超过30%的出资额;根据我国现行(2005年修订)《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试分析:该公司章程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合法之处?(逐项指出并说明理由)合同法和担保法部分一、名词解释:担保;缔约过失责任;不安抗辩权;反担保;预期违约;二、简答简述:1、简述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2、简述合同的内容3、质押担保的法律特征三、案例题:1、某木器厂1998年第二季度末库存自产“古松”牌豪华实木家具50套。

7月3日,该厂寄发若干份产品图片及价目表于本地和异地一些家具经营单位,向其推销。

7月6日,异地某商场致电该木器厂,电文称:“拟购你厂古松牌豪华实木家具20套。

7500元/套,7月20日前由你方送至我方,货到后即付款。

请三日内电复。

”木器厂当日回电称:“同意供货。

最低价格为8000元/套。

因我方运力紧张,不能送货,请你方自提并付运费。

5日内电复。

”商场对此回电犹豫不定,未及时答复。

7月中旬开始,实木家具市价见涨。

7月20日商场急忙组织车辆到木器厂提货,要求木器厂按7月6日所复电函中的条件供货。

但此时,厂方库存的实木家具已大部分售出,仅剩10套,木器厂同意商场按上述条件提走10套现货。

商场拉走10套现货后,仍要求木器厂在7月底前按同样条件供应另外10套家具,但木器厂未予理睬。

此后,商场多次催货未果,遂向法院起诉,要求木器厂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试分析:(1)如何认定7月3日木器厂的推销行为和7月6日商场和木器厂的相互致电行为的性质?(2)木器厂与商场之间是否存在合同关系?为什么?(3)你认为法院应如何处理此案?甲(卖方)和乙(买方)签订了一份数量为25吨、价款48万元的棉花购销合同。

合同履行期限为5月15日以前,同时甲要求乙提供合同担保。

乙请丙(法人企业)来做保证人,并只在主合同中写明“丙愿为该合同向甲提供担保”字样,未另行订立担保合同。

结果,乙在收货后因发生资金周转困难,直到同年年底,仍未履行付款义务。

于是,甲向丙要求承担担保责任。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试分析:(1)该担保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2)如若有效,属于何种担保?丙据此应有哪些义务?(3)对甲的要求,丙应作何答复?依据如何?知识产权法部分一、名词解释:专利权;二、简答简述:三、案例题:1、广州市甲家具厂设计了一种款式新颖的家具,投放市场后销路很好,许多厂家相继仿制。

为了维护本厂的利益,该厂于当年2月20日向国家商标局提出了“广州”牌商标的注册申请。

在其申请注册期间,乙木材厂仍继续生产与甲家具厂样式完全相同的家具,并使用了“广州”商标(仅文字相同,图案、字形均不相同)。

甲家具厂即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保护其商标专用权的申请。

4月10日,商标局驳回甲家具厂的商标注册申请。

甲家具厂收到驳回通知后,经研究于5月10日提出申请复审。

同时,乙木材厂得知甲家具厂没有取得注册商标,更无顾忌,继续进行生产。

试分析:(1)商标局驳回甲家具厂的商标注册申请是否正确?为什么?(2)甲家具厂可否申请复审?为什么?(3)甲家具厂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的保护权益请求是否应予受理?为什么?(4)乙木材厂在甲家具厂的商标注册申请被驳回后是否可以继续生产带有该种商标的产品?为什么?2、孙某是甲自行车厂技术开发科工程师,专门负责新产品研究工作,2000年10月退休。

2002年2月,孙某利用过去工作中积累的资料,研究出“减震自行车”,经在乙机械厂试验,效果极佳。

2002年5月,乙机械厂生产了50辆减震自行车投入市场试销,市场反映良好。

2002年6月,孙某将“减震自行车”以个人名义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

甲自行厂得知消息后,向专利局提出撤销孙某专利权的请求,理由是:孙某开发的新技术是使用其工作期间积累的资料完成的,所以属于职务发明。

乙机械厂得知后,提出孙某加工“减震自行车”时,利用了乙机械厂的设备,所以,该技术应由乙机械厂与孙某共同署名并申请专利。

试分析:(1)甲自行车厂的请求能否成立?为什么?(2)乙机械厂的请求能否成立?为什么?(3)孙某的专利请求能否成立?为什么?产品质量法部分一、名词解释:产品缺陷;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二、简答简述:1、产品质量认证与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有何不同?2、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有哪些?3、《产品质量法》对生产者生产产品有哪些禁止性规定?4、简述消费者的特征三、案例题:某年9月,某市技术监督局根据群众举报,对该市某土产品采购供应站的50吨蜂蜜进行监督抽查。

结果查明,该批蜂蜜中含有一定量的对人体有害的硫酸铵,被认定为劣质品。

据此,市技术监督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对土产品采购供应站作出“没收全部蜂蜜,直接责任者罚款20000元”的处罚决定。

土产品采购供应站适法不服此罚,认为适法有误,但几经申诉未果,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市技术监督局的处罚决定,解除已扣压10个多月的50吨蜂蜜并赔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法院受理该案后查明,蜂蜜中的有害成分系蜜源区植物花粉含有过量农药所致。

但合议庭在案件审理中产生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虽然蜂蜜在产品分类中为农副产品,但如果食用,就是食品;如果作药用,又成为了药品;进入到市场它就成为了商品,所以市技术监督局适用《产品质量法》进行处罚,并无不当。

第二种意见则认为,根据GB7635——87《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划分标准,蜂蜜为初级农副产品,不应该适用《产品质量法》,因此市技术监督局的处罚决定没有法律依据,应支持土产品采购供应站的请求,至于该蜂蜜含有硫酸铵的问题,技术监督局可以依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依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试分析:(1)你应该支持合议庭的哪种意见?理由如何?(2)本案当事人提起的诉讼属于何种诉讼?为什么?2、居民李某在某商场购买一台“多功能食品加工机”,回家试用后,发现该产品只有一种功能,遂向商场提出退货,商场的答复是:“该产品说明书未就其使用性能作明确说明,这是厂家的责任,所以顾客应向厂家索赔,商场概不负责。

”李某对此不能接受,但又一时找不出反驳商场的理由,于是求助于围观的顾客。

对于商场的答复,顾客中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商场的行为违反我国《产品质量法》,李某应坚持要求商场予以退换,商场应当予以退换;第二种观点认为,因为产品存在缺陷,李某只能向厂家要求退换,无权要求商场退换;第三种观点认为,李某购买该商品时因未当场进行检验,所以不能要求退换。

试分析:李某依法应该采纳上述哪种观点?理由如何?竞争法部分一、名词解释: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二、简答简述:1、简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特征2、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的垄断行为有哪些?三、案例题:民事诉讼法及仲裁法部分一、名词解释:仲裁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二、简答简述:1、上诉应当具备哪些条件?2、第一审普通程序的特点三、案例题:2000年6月,甲公司与乙研究所订立了技术开发合同,合同中仲裁条款约定:“合同发生纠纷,协商不成的,由技术合同仲裁委员会仲裁。

”同年10月,双方发生争议,乙研究所向本地丙市技术合同仲裁委员会提交了仲裁申请书。

甲公司拒绝答辩。

双方又重新协商订立了一份仲裁协议,决定将争议提交甲公司所在地丁市技术合同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事后,乙研究所怕丁市技术合同仲裁委员会实行地方保护故未申请仲裁,而直接向法院起诉。

起诉时并未说明前两次约定仲裁的情况。

法院受理后,向甲公司送达起诉状副本,甲公司提交了答辩状。

经审理,被告败诉。

甲以事先有仲裁协议为由上诉,认为一审判决无效。

分析:(1)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否有效?为什么?(2)争议发生后签订的仲裁协议是否有效?(3)乙研究所向法院起诉是否正确?(4)法院审理本案是否合法?(5)被告是否具有上诉权??上诉理由是否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