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外光谱IR

红外光谱IR

的吸收强度显著增加。 • 氢键使参与形成氢键的化学键伸缩振动吸收显
著增加。
外在因素
制各样品的方法、溶剂的性质、氢键、样品所处物态、 结晶条件、吸收池厚度、色散系统以及测试温度等
正己酸在液态和气态的红外光谱 a 蒸气(134℃)b 液体(室温)
红外光谱仪及样品制备技术
• 色散型红外光谱仪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 红外样品的制备
强度 很强
强 中等
弱 很弱
符号 VS S M W VW
影响红外光谱吸收强度的因素
振动中偶极矩的变化幅度越大,吸收强度越大
• 极性大的基团,吸收强度大 • 使基团极性降低的诱导效应使吸收强度减小,
使基团极性增大的诱导效应使吸收强度增加。 • 共轭效应使π电子离域程度增大,极化程度增
大,吸收强度增加。 • 振动耦合使吸收增大,费米振动使倍频或组频
基团
吸收位置(cm-1)
说明
υO—H δC—O δH—O
3650~3580(游离) 3550~3450(二聚体) 3400~3200(多聚体) 3600-2500(分子内缔合)
1050(伯) 1100(仲) 1150(叔) 1200(酚)
1500~1250 650
尖 中强,较尖
强,宽 宽,散 强,有时发生裂分
面内弯曲,强,宽 面外弯曲,宽
正丁醇的红外光谱
~3450cm-1:缔合O—H伸缩振动;~1350cm-1:O—H面内弯曲振动
苯酚的红外光谱图
乙醇在CCl4中浓度变化对红外吸收的影响
代后,波数下降10-20厘米-1。质量效应 • 共轭效应:使波数下降约30厘米-1 。
1-己烯的红外光谱图
~3060cm-1: 烯烃C—H伸缩振动;~1820:910cm-1倍频; ~1650cm-1: C=C伸缩振动;~995,905cm-1: C=CH2 非平面摇摆振动
顺式和反式2,2,5,5-四甲基己烯红外光谱 a 顺式 b 反式
8~12105
CC 1200~700
4~6105
力常数表示了化学键的强度,其大小与键能、键长有关。
键能大,键长短,K值大,振动吸收频率移向高波数; 键能小,键长长,K值小,振动吸收频率移向低波数。
三.不同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区
红外光谱可分为两个区域
官能团区 4000~1350cm-1 指纹区 1350~650cm-1
O
O
R C R' R C C=C
VC=O ~1715
1685~1670
()
O RC
~1695
()
O
R C NH2 ~1675cm-1
(p)
试比较下列两个化合物中哪一个羰基的振动波数相对较高?
CHO
(CH3)2N
CHO
A
B
共轭效应:共轭效应使不饱和键的波数显著降低
3. 氢键的影响
使基团化学键的力常数减小, 伸缩振动波数降低、峰形变宽。
CH 3100
CH 2900
8. 振动的偶合
分子内两基团位置很近并且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时, 它们之 间发生强相互 作用, 结果产生两个吸收峰, 一个向高频移动, 一个向低频移动。
8、振动耦合效应
• 含有若干个相同的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发生 分裂的现象称为耦合效应。当一个化学键 的伸缩振动与另一个化学键的振动吸收频 率很接近时,就会发生振动耦合。
=CH的面外弯曲振动
烯烃类型 R1CH=CH2 R1R2C=CH2 R1CH=CHR2(顺) R1CH=CHR2(反) R1R2C=CHR3
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位置 (cm-1)
995-985,910-905
895-885
730-650
980-965
840-790
2、2 炔烃
• C-H伸缩振动:3340-3300厘米-1,波数高于烯 烃和芳香烃,峰形尖锐。
• 一个化学键的某一种振动的基频和他自己 或另一个连在一起的化学键的某一种振动 的倍频或组频很接近时,可以发生耦合, 这种耦合成为费米共振。
五. 红外吸收峰的强度
红外吸收强度取决于跃迁的几率:
跃迁几率
ab
2
E
2
o
ab 跃迁偶极矩
E
2
o
红外电磁波的电场矢量
强度决定于振动时偶极矩变化大小。偶极矩变化愈大,吸收 强度愈大;偶极矩变化愈小,吸收强度愈小;没有偶极矩变 化, 则不产生红外吸收。
1、烷烃
• C-H伸缩振动:对称伸缩振动(νs)和反对称 伸缩振动(νas) ,在2800-3000cm-1之间, νas较νs在较高频率。
• C-H弯曲振动:1475-700 cm-1 ,甲基的对称变 形振动出现在1375 cm-1处 ,对于异丙基和叔 丁基,吸收峰发生分裂。
• 碳碳骨架振动:750-720cm-1为-(CH2)2-的骨架 振动,1253-1000cm-1为分叉甲基的骨架振动。
甲苯的红外光谱图
苯乙烯的红外光谱图
~1630cm-1:C=C伸缩振动;~1600,1580,1450cm-1:苯环骨架振动
α-甲基萘的红外光谱图
苯环二取代的红外光谱 (a. 邻位 b. 间位 c. 对位)
3 醇、酚和醚
醇和酚存在三个特征吸收:羟基OH 伸缩振动和弯曲 振动,C-O伸缩振动。
VC=C
1645
H
1610 H
1560 H
υ C=C υ =C H
1645cm-1 3017cm-1
1610cm-1 3040cm-1
1565cm-1 3060cm-1
5、空间位阻
一般共轭使振动频率降低
6、跨环共轭效应
7. 成键碳原子的杂化状态(杂化轨道中S成分越高,其电负性越强)
VC-H
CH 3300
烷烃吸收峰
正己烷的红外光谱图
2,2,4-三甲基戊烷的红外光谱图
2、不饱和烃
• 烯烃 • 炔烃 • 芳香烃
2、1 烯烃 烯烃双键的特征吸收
影响双键碳碳伸缩振动吸收的因素
• 对称性:对称性越高,吸收强度越低。 • 与吸电子基团相连,振动波数下降,吸
收强度增加。 • 取代基的质量效应:双键上的氢被氘取
四. 影响官能团吸收频率的因素 主要讨论分子结构变化时,官能团红外吸收频率的变化。
2. 电子效应
1)诱导效应
O
O
R C R' R C Cl
O RCF
VC=O ~1715
~1800
~1869cm-1
卤原子吸电子诱导效应,使羰基双键极性增强,C=O的力常数 变大,吸收向高波数移动。
1、质量效应
X-H键的伸缩振动波数(cm-1)
v~
=
1
——
K
2C M
M = m1 m2 m1 + m2
双原子分子红外吸收的频率决定于折合质量和键力常数。
C-H C-C C-O C-Cl C-Br C-I
-1 cm
3000
1200 1100
800
550
500
v cm-1
力常数/g.s-2
CC 2200~2100
12~18105
C=C 1680~1620
化学键
波数(cm-1)
化学键
波数(cm-1)
C-H
3000
F-H
4000
Si-H
2150
Cl-H
2890
Ge-H
2070
Br-H
2650
Sn-H
1850
I-H
2310
诱导效应
注意与前面谱图的差别:在3000cm-1附近的峰
2)共轭效应 羰基与双键共轭,C=O键长增加,降低了羰基的双键性, 使吸收频率移向低波数。
二. 基本原理
用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分子发生振动能级的跃迁。 分子的振动分为:伸缩振动()、弯曲振动()。
分子振动
伸缩振动 (键长改变)
弯曲振动
(键角改变)
对称 伸缩振动 不对称 伸缩振动 面内弯曲振动 面外弯曲振动
• 双原子分子振动
多原子分子振动
常见术语
• 基频峰、倍频峰、合频峰、热峰
色散型红外光谱仪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迈克逊干涉仪
干涉图
FTIR光谱仪的优点
• 光学部件简单,只有一个动镜在实验中运动, 不易磨损。
• 测量波长范围宽,其波长范围可达到 45000~6cm-1
• 精度高,光通量大,所有频率同时测量,检测 灵敏度高。
• 扫描速度快,可作快速反应动力学研究,并可 与GC、LC联用。
一.概述
第三章 红外光谱(IR) 波长(m) 波数(cm-1)
近红外区: 0.75 ~ 2.5
13330 ~ 4000
中红外区: 2.5 ~ 15.4
4000 ~ 650
远红外区: 15.4 ~ 830
650 ~ 12
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红外吸收波数范围:4000 ~ 665cm-1
红外谱图中,横坐标:吸收波长()或波数()。吸收峰位置。 纵坐标:透过率(T%)或吸光度(A)。吸收峰强度。
• C-C叁键伸缩振动:2100厘米-1 ,峰形尖锐, 强度中到弱。干扰少,位置特征。末端炔基该 吸收强。分子对称性强时,该吸收较弱。
• 腈类化合物,C-N叁键伸缩振动出现在23002220厘米-1,波数比炔烃略高,吸收强度大。
苯基乙炔
~3340cm-1 :叁键上C—H伸缩振动,~3020cm-1: 苯环=C—H伸缩振动 ~2115cm-1: 三键伸缩振动
例:VC=O 吸收强度大于 VC=C 。 对称烯、炔等无吸收峰或吸 收峰很弱。
吸收强度的表示: vs (ε> 200)、s(ε= 75~200)、 m(ε= 25~75)、w(ε= 5~25)、vw(ε<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