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级管理策略

班级管理策略

班级管理策略一、分析学生各个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

小学一般来说把学生分为三个学段,即我们常说低段(一、二年级)、中段(三、四年级)、高段(五、六年级)。

个别地方,是五个年级。

孩子年龄不同,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也各不相同。

低年级学生年龄大概在六、七岁,身体发育上处在平稳发展的时期,心理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老师说的……”;三、四年级学生的各项生理指标只在量上比一、二年的学生有所提高,没有质的飞跃,仍处于平稳发展之中。

但是,大脑却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比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课,语言能力有—定的提高,但却正处在由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转换的过渡阶段,常常出现“有话说不清”的情况。

同时,他们的逻辑思维开始迅速发展,他们在接触“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主要与次要”等概念时,尽管还有些模糊,但已有了自我初步的认识。

而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生理上的变化五、六年级的学生是十至十二岁的。

过去,12岁到18岁,被叫做青春发育期,是青少年发育的狂飙时期。

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发育期普遍提前,有的甚至在四年级就已经出现每二青春期特征。

(二)心理上的变化1、自我观念逐渐增强高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对外界事物开始有自己的认识,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家长或者老师,开始质疑并尝试独立做出判断。

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德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极易受外界影响。

情感不再像低年级那样外露、浅显,学会了包装喜怒哀乐。

2、思维方式发生转变到了小学高年级,由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越来越小,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想象力也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对新奇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比如搜集物品、制作玩具、学习某种特长等,但往往见异思迁,朝秦暮楚;他们常常把某些脱离实际的幻想当作将来的人生目标,盲目崇拜明星;他们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甚至比大人们还高明,因此爱自作主张,顶撞老师和家长。

3、竞争心日益增强高年级的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不甘落后,他们开始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为了得到褒奖开始努力,有些同学因为成绩不突出,开始注重外表打扮或以夸张的言语引起同学的注意。

4、玩“转”语言嘲弄人高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大部分同学能够完整地描述一件事情,还能加上自己的观点,同时嘲弄人的“本事”增长也很快。

有时一句俏皮话开头,后面就会层出不穷。

这是学会开玩笑以后形成的一种语言习惯,引导好了,会形成许多幽默体裁的“作品”。

但是由玩笑引出对他人的嘲弄就不合适了。

要提醒孩子:不能因为开玩笑而伤害他人的感情。

例如身体有缺陷,体胖或着装等。

二、握特点,根据实情,进行班级管理走上工作岗位后,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开始时带了两届一到六年级,之后,就一直在高年级工作,对这样个年龄段的学生会更熟悉一些。

接下来,我就着重针对高年级谈谈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希望对中低段班主任,也能有一些帮助。

(一)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这个“蹲下身子”,不是空喊口号,不能作秀,基于两点,平等、尊重。

英国文学家萧伯纳一日在莫斯科街头漫步,遇到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女孩,便与她玩了起来。

告别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萧伯纳。

”小女孩看了萧伯纳一眼,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莫斯科小女孩安妮娜。

”后来,萧伯纳对朋友讲,人,切不可把自己看得太重。

在生命这个意义上来讲,大象与蚂蚁同等重要。

班主任与学生,必须是平等的,平等高度,平等尊贵。

五六年级的孩子正是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年龄,他们内心世界渴望平等,渴望尊重。

班主任万万不要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样子,那样只会引起学生反感,产生抵触情绪。

一定要把握好,什么时候把他们当成大人,什么时候还当他们是不懂事的孩子。

比如:选班干部、制定班规、评先进,以及班容创建等一些大事时,要把他们看大,尊重他们,相信他们,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而在面对他们的过错时,不要总想着:哼,又不是三岁的娃娃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怎么连一句话都不会说,你就不会……毕竟还是孩子,“人无完人”。

咱们成年人身上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更何况是孩子?所以宽容地对待他们的“口不择言”、“不思而行”、“意气用事”“旧病复发”。

从另一个角度来想,孩子们今天的缺点,在我们的教育帮忙下,必将变成明日的优点,这才正是我们教师职责所在。

“蹲下身子“还意味着“换位思考”。

一位父亲带七八岁儿子看烟花,父亲前边走,儿子后面跟。

父亲对儿子说,你看,这烟花那么多颜色,那么多形状,你快看,那一群小老鼠窜上天啦……扭头一看,儿子左顾右盼的,根本没听。

想发脾气的父亲蹲下身子给孩子系鞋带,却意外发现大人们看的是瑰丽烟花,但从儿子的高度看呢,却是大人一个个的屁股,形成黑压压的一片,确实没什么好看的。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千万不要把我们的思想,强加于孩子身上,静下心,蹲下身,听听孩子们在想些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吧。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耐心的等待,一定要放平心态,以他们的思维,从他们的理解高度,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也许,我们会的新的收获,也许,我们就可以不生气,不自责,不气馁。

当内心深处装入了真正的尊重,足够的耐心时,我们才会不急不躁的静等孩子们的心灵之花绽放,不论是早还是晚。

从生命这个角度来讲,大象和蚂蚁同样重要。

(二)对待孩子的错误,只需询问八个问题1、发生什么事情了?2、你的感觉如何?3、你希望怎样?4、都有什么办法解决?(说出三种或三种以上)5、这些方法分别分产生什么结果?(与4相对应)6、你选择哪种方法?7、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8、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这八个问题,所折射出的是尊重、引领与信任。

问题2“你的感觉如何?”引领学生觉察自我,接纳税自己的不良情绪;问题3你希望怎样是引导孩子准确表达需求,希望别人怎么样,希望事态如何发展。

直接表达,不必绕弯,勿需遮掩。

我们不是专家,亦不是什么智者,我们说的,做的,意识深层认为对的好的,未必都适合于每一个学生,未必都适合于每一个学生所遇的每一种情境。

智慧集中在问题4、5,“都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些办法分别会产生什么结果?”学生在班主任引领下,分析出多种方法与结果。

我们要相信他们,因为“趋利选择”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会本能去选择对自己有利。

这种本能,成年人有,孩子也有。

再说孩子的成长,是要在体验实践中进行,在反思总结中提高,我们不能越位,不能越俎代庖,只能尊重、引领并信任——(放心)是树总要长大,是花就会开放!(三)培养学生的几种意识,形成良好班风。

新生一入班,就要引导,先竖立几种意识:时间意识、竞争意识、主人翁意识。

“另起一行,也做第一。

”“重太度,看过程,轻结果。

”并结合一些文章故事,抓住契机在后期的班级管理中反复教育,配合积极的心理暗示,正面强化,锚定教育成果。

(四)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依据《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结合本班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让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

使学生逐步形成有规可依,有规必依,违规必究的规则意识,养成自觉主动约束思想、言行的好习惯。

通常一接班,就会自己起草,班委会集体研究,全班同学讨论通过《班级量化考核制度》,主要考核学生在校的思想道德、学习生活、出勤、课堂纪律、劳动卫生、参与班级活动等方面,每个学生在60分基分的基础上,由班委会同学执行加减分。

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计。

每月结果张贴于教室墙壁上,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

到第二个月份时,成绩归零,大家重回起点,比赛重新开始。

期末时,各月成绩总评,优异者作为期末评优修选人,接受众生再次评选。

这样一来,既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我管理意识,同时也对形成良好的班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学期中间和结束前,收集学生对考核制度的意见、建议,不断调整,使制度更合理化,后其执行起来更益于操作。

除此之外,还有图书借阅制度,值日制度,班长轮流制度,日志记录制度等。

(五)培养良好的班委会,培养全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管理意识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靠班主任单枪匹马,想把几十个生龙活虎、个性各异的学生管理好,是有一些困难。

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班委会的成立,公开竞聘,全体学生选举上岗,班主任根据个人意愿、选举结果、学习、纪律、工作能力等综合评定,征求班级学科教师意见,最终确定班委会成员,召开第一次班委会,一一分工,明确职责。

紧接着,就要在日常工作中,反复强化,树立班干部“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防止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调动工作积极性,强调“以身作则”,鼓励其迈开腿张开嘴大胆开展工作。

还要定期召开班委会,引导相互总结成绩,发现不足,制定措施,调整工作方法。

对于工作成绩,在班委会上,班队会活动时公开表扬,但要指出不足,紧跟希望;对于工作失误,通常私下或班委会上批评,引导学生理解、包容,支持其工作,当然,要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班级管理,监督班委会工作。

当然,在全班范围内实行轮流制,轮流做班干部。

对于班干部的培养,前一个月采用“扶”的方法,贴身紧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合理调整;第二个月,试着放手,做到外紧内紧,语言态度跟进,内心密切关注;再往后,那就“放开手”,外松内紧,表面放手,内心关注。

慢慢训练他们对于班上的一些小事件,老师不在场时,要学会先进行处理,然后向班主任汇报:发生了什么事,我是怎么处理的,现在情况怎样?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今后,我还会注意哪些。

除此之外,根据学生特点、能力,征求个人意见,大量地给学生分发官帽,让生生皆有职,从而形成各司其职,各谋其事的良性循环,在管理的同时,也被他生管。

这就是“主体性班级管理”。

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加强团队凝聚力,引其换位思考,减少对立情绪,既服从于他人管理,又需提高管理艺术,使班级管理自动化;而且生生平等,只有职务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我们班,除了七大班委会成员、各科课代表,各科小组组长,大组组长,我们还有图书管理员,清洁工具摆放员、卫生督查员、红领巾督促员、安全教育记录员、领诵员、计时员、板报一组二组组、花草管理员、医务管理员……只要有学生,就能设岗位,力争不让一个学生闲着。

培养学生“眼中有人,心中有事”。

时间长了,班级基本放手于学生管理,班主任只做宏观把控,觉察秋毫,重点引导班委会成员,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令其改进。

班主任就可以从班级管理繁琐的事务圈中脱离出来,既有益于学生成长,又减轻了自身压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