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三年级减少错别字的研究

关于三年级减少错别字的研究

关于三年级减少错别字的研究自从学生会用稚嫩的双手写字就产生了错别字,它如同一个黑影,一直伴随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

有时因为错别字在作文中闹出了不少笑话。

我们三年级课题组经过长期的观察与研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确立了《关于三年级学生减少错别字的研究》这一课题,现将我们的研究过程及成果向大家汇报一下:一、建立调查问卷、汇总、反馈调查问卷,确立是不是“真”问题问卷汇总反馈(调查人数60人)此次的调查问卷共涉及了十四道题,从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和对待错别字的态度两方面加以入手。

一、你经常写错别字吗?经常, 53人,占总人数的89%。

有时占6人,约占10%二、你感觉你的错别字情况严重吗?1、严重 24人,占41%2、不严重 29人,占49%3、说不清10人,占17%三、你的错别字情况属于以下哪一种?1、笔画错误, 24人,占41%2、偏旁错误21人,占36%3、字形相近错误,19人,占32%4、读音相近错误,8人,占14%5、意义相近错误,13人,占22%6、音形义都相近错误,4人,6%.四、写了错别字,你苦恼吗?1、非常苦脑;44人,占75%2、不苦恼;6人,占10%3、无所谓7人,占12%五、你的错别字一般出现在:1、组词26人,44%2、作文日记;43人,73%3、说不清。

2人,3%六、如果你写了错别字,经过订正,你下次还会错吗?还会30人,占50%七、你觉得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是1、自己粗心大意;44人,占75%2、汉字太难; 3人,占5%3、平时写字潦草不认真; 8人,14%4、思想不重视; 2人,占3%5、刚学生字时没能弄明白;2人3%6、笔误15人,25%八、你想过办法改正自己错别字的吗?如果有好办法,请写下来, 1、想过;35人,占59% 2、想过,想不出办法 21人36%3、没想过6人,10%九、当你发现你有错别字时,你是1、及时订正44人,占75%2、当作没看见;0人,3、有时间就订正,没时间就算;6人,10%,4、等老师叫我订正7人,12%十、在你看来,如果下功夫,错别字可能减少乃至杜绝吗?1、可能49人,83%2、不可能3人5%3、错别字我们无法控制。

2人3%十一、你觉得减少错别字的最好办法是认真、仔细,看好之后再写十二、你觉得错别字对你的学习生活影响大吗?1、很大43人,占73%2、没有影响 8人,14%3、感觉不出来8人,占145十三、当你发现你写了错别字,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你的表情或心情吗?难过、着急、苦恼、沮丧、闷闷不乐,垂头丧气十四、请你针对错别字情况,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我一定要改正写错别字的毛病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认真仔细,及时改正,错别字就永远消失。

以后再也不写错别字了。

以后写字要认真,不能马虎。

从调查结果看,错别字在学生中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对写错别字感到很沮丧,有强烈的减少写错别字的愿望。

如何让他们减少或杜绝错别字,正确书写祖国汉字,了解汉字构造、汉字的意义,这就需要老师采取多种方法做进一步指导,这也就是此次小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所以,通过此次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减少错别字研究指导是有必要,而且有价值的。

二、确立课题,进入小课题实施阶段(—)阅读选题参考资料怎样减少错别字_百度文库减少写错别字的方法_fjmhnt_新浪博客如何减少错别字_稚子居_百度空间减少错别字的小妙招请减少错别字-空谷幽兰1-河南教师读书会-校讯通圈子怎样使学生减少错别字--《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S3期减少错别字的有效策略_huangqing_新浪博客作文如何减少错别字- Micro Reading(二、)找出对自己有用的观点和建议怎样少写或不写错别字呢?1.根据字音特点记字形。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3.发挥想象记字形。

4.采用螺旋式复习法。

5别字归因,加强教学(三、)主要做法(一)探究汉字造字特点,纠正错别字。

1. 把形近字、同音字辨析训练放在首位。

汉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较多,使学生容易混淆造成错别字。

蜿“蜒”的“蜒”蜻“蜓”的“蜓”这两个字学生的出错率较高,在教学时,我给学生这样讲:“蜒”里的竖折像虫子弯弯曲曲,“蜻蜓”的“蜓”下面两道横像翅膀,“历”和“厉”学生在遣词用句的时候容易混淆,我告诉他们,“厉害”的“厉”古代私塾先生非常严厉,总是拿一根小棍子打学不好的学生,所以加一道横。

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将学生在作业中经常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放在一起让他们辨析,或从形旁,或从声旁让他们清晰地分辨二者之间的差异。

2.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分辨易错字。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其中蕴含着许多构字规律。

有时,学生产生错别字是由于不懂汉字的构字规律,或不理解字义造成的。

在教学中,可以将有关构字规律告诉给他们,错别字就会大大减少。

如“争辩”的“辩”和“辫子”的“辫”以及“分辨”的“辨”,让学生根据形旁,如“争辩”用语言,所以是言字旁,“辫子”用绳子绑起来,所以是绞丝旁,“分辨”的“辨”中间一点一撇,需要仔细分辨。

另外,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它的表示的含义,错误就能减少。

如:“赔钱”用宝贝去赔,古代的“贝”就表示钱,而不是“陪伴”的“陪”。

(二)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加深对易错字的识记1. 利用课件演示汉字的书写过程,帮助学生记忆难点。

现在电脑中有很多演示汉字的课件,课件演示时,其鲜活的画面、迷人的音响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在教学中,我利用电子白板中的写字软件通过一笔一笔形象的演示,让学生书空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

特别是容易出现多笔少笔的字,课件演示会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清晰。

2. 运用生动活泼的记忆方法,跟错别字说再见。

学生常见的错别字中有许多都是由于他们记不清字形而造成。

过去不少老师试图通过一味地反复抄写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

这样的方法不可取,应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许多生动活泼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如编识字儿歌:如“琴”会这样说:“今天我弹琴”防止学生写成“令”“天天演奏”奏下面是“天”,防止写成“夭”。

还给学生猜谜语:如“滚”:“下雨了,一个老公公躲进雨衣里。

”“裹”—衣服把果子包起来了。

”形象的字谜为孩子记字形降低了难度。

还有会意字:“不正歪,日光晃,小大尖”,把识字与字谜相结合,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识记、巩固汉字。

(三)依据学生心理,纠正错别字1. 先入为主,积极预防。

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的第一次印象是很深的。

如果学生从一开始记忆的就是错误的信息,再改正就很难了。

如:“试验”的“试”学生容易加一撇,“蔡”桓公的“蔡”右边容易写成两撇,所以教师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的多。

在识字教学中就一定要有预见性,先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地方容易写错,学生的提示对大家更有警示作用。

2.养成良好的改错习惯。

学生写字的时候,往往根据自己的思维定势来写,写错了字是意识不到的,。

所以培养他们改错的意识尤为重要。

在学生作业中发现错别字时,我不是帮学生划出,而是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找不出的再让同学们帮他找,然后再加以改正,这样错别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印象特别深刻。

3. 正误对比,纠正错别字。

通过正误对比,可以使学生对错误理解的更深刻,也可使学生巩固正确的认识。

在指导学生进行正误对比时要讲究方法。

如把一组正误字放在一起后,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寻找错字和正确的字的差异,即错误之所在,这样会调动他们纠正错别字的主动性。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纠正错别字1.开展收集错别字,制作卡片活动。

师生共同收集错别字,进行针对性的纠正。

学生的错别字情况有共性,也有个性。

所以,纠正错别字要有针对性。

我们在批改作业时,随时把学生的错别字收集起来,建成错别字医院,分析错字,找出原因,使错别字得到诊断和治疗。

2、鼓励学生多读书,俗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的多了见得多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语感培也培养起来了,错别字就自然而然的减少。

这学期我们共读了书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西顿野生动物集》《夏洛的网》,并进行了读书交流,还通过“故事会”,“每日一笑”讲笑话比赛,激发学生的读书的愿望。

3、开展啄木鸟行动,去街头,去社区等地方找一找写错的字,并能说出正确的字,增强对汉字的理解运用,提高学生对汉字使用的准确性。

现在社会用字的不规范,也是小学生常见错别字形成的一个原因。

所以,课外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商店、街道、社区调查用字情况。

重点调查标语、招牌用字。

如发现有错别字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并注明何时何处发现。

然后将收集到的错别字加以汇总,分类列表。

并让学生“送医上门”请那些用错字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纠正。

如:王延慧说小卖部写饮料3元一瓶的“瓶”写成“平”,朱涛说她妈妈写菜谱时“豆腐”的“腐”写成“付”,宁静去街头找到了很多错别字。

(上面图片就是她找到的错别字)三、课题研究的成效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实施,学生的错别字大大减少,这一成效在期末学生的生字听写、作文、日记和期末检测表现的尤为突出,尤其是学困生取得的成效尤为明显。

通过故事会、讲笑话等活动学生读书的热情高涨了起来,多读书使孩子对汉字的敏感性大大提高,错别字现象也相应的减少。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错别字犹如人身体的顽疾,既使开出多重药方,服用多剂良药也难以根除,如:“满、落”两字,尽管老师一再强调水满、花落、注意偏旁,可还是很多同学写成草字头的“满”,三点水的“落”。

“游泳”的“游尽管老师变了生动的儿歌:一个小孩子,戴着一顶小帽子,在一个方形的游泳池里游泳,右下方是“子”,可偏偏有人写成“反文旁”,还有一些类似的字,在每个年级都出错率很高。

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沉得住气,允许孩子犯错误,相信经过反复纠正,孩子读书的增多,学生思维能力的增强,错别字会越来越少,直至杜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