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学大题和名解(常见病=常考点)

医学影像学大题和名解(常见病=常考点)

中枢神经系统一、脑外伤1.硬膜外出血:CT——表现为贴近颅骨骨折处的“透镜”样高密度影,通常不会跨过颅缝。

具有占位效应,邻近脑实质受压内移,严重者伴有脑疝。

若出现混杂稍低密度影则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MRI——T1、T2 等或稍混杂信号,可见低信号硬膜受压内移。

2.硬膜下出血:95%的硬膜下出血在幕上,表现为颅板下“新月形”异常密度或信号影,范围较大,可跨过颅缝。

(1)急性期CT 平扫——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影,具有占位效应。

MRI ——T1 等信号,T2 稍低信号影。

(2)亚急性期CT平扫——等密度影,易漏诊。

MRI——表现为T1、T2 高信号,有助于诊断。

慢性期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混杂稍低密度影。

二、脑血管疾病1.脑梗死:梗死区形态与血供分布一致,CT呈低密度,MRI T1 呈低密度,T2 呈高信号。

急性期脑梗死梗死区脑组织肿胀,脑沟变小或消失,亚急性期脑梗死可出现明显的占位效应,出血转化表现为皮质或皮质下、基底核区的点状或小斑片状CT高密度影,慢性期脑梗死局部伴有脑萎缩,接近脑脊液密度。

2.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期密度稍低,境界不清楚;慢性期密度很低,类似脑脊液密度,境界清楚。

MRI 优于CT,T1呈低信号,T2 呈高信号。

新病灶在扩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旧病灶呈低信号。

三、脑肿瘤1.脑膜瘤:CT平扫——肿瘤多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密度均匀,境界清楚。

多数脑膜瘤周围有轻度水肿,呈低密度。

占位效应。

与颅骨、脑骨紧邻。

MRI——低场强上T1 及T2 呈等信号,高场强上T1 呈稍低信号,T2 呈稍高信号。

肿瘤和脑实质间常有低信号环带存在。

增强扫描是脑膜瘤呈均质显著强化。

部分脑膜瘤出现“脑膜尾征”。

(由于邻近脑膜增生增厚,出现线条样强化,超出肿瘤与硬膜相连的范围,向周围延伸,称“脑膜尾征”,特点是肿瘤连接部最厚,向外逐渐变薄。

)2.垂体腺瘤:垂体大腺瘤:头颅侧位X 线平片可见蝶鞍扩大。

CT平扫——肿瘤等密度,MRI T1 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 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呈均匀显著强化。

发生坏死和囊变时,CT 平扫呈低密度,MRI T1 呈低信号,T2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垂体微腺瘤:CT平扫呈低密度,MRI T1 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时,周围正常垂体腺瘤明显强化,肿瘤仍呈低密度或低信号。

四、颅内感染性疾病1.脑脓肿:CT——圆形或椭圆形;规则光滑的环形强化;伴有水肿;可多个相邻。

MRI——T1 低信号,T2 高信号,包膜在急性期呈稍高信号或等信号,在慢性期呈低信号。

呼吸系统1.大叶性肺炎的X 线表现:(1)大叶性肺炎充血期可无阳性发现,或仅肺纹理增多,透明度减低或呈边缘模糊的云雾状影。

(2)红色及灰色肝变期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不同肺叶或肺段受累时病变形态不一。

炎症累及肺段表现为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累及整个肺叶,呈以叶间裂为界的大片致密阴影。

实变影中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

(3)消散期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表现为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影。

炎症最终可完全吸收,或只留少量条索状影,偶可机化演变为机化性肺炎。

2.肺脓肿的X 线表现:(1)病灶可单发或多发,多发者常见于血源性肺脓肿。

(2)病灶较早时表现为肺内团状影,其后形成厚壁空洞,其内缘常较平整,底部常见液平。

(3)急性期,由于脓肿周围炎性浸润存在,空洞壁周围常见模糊的渗出影。

(4)慢性期,脓肿周围炎性浸润逐渐吸收减少,空洞壁逐渐变薄,腔也逐渐缩小,周围有较多紊乱的条索状纤维病灶。

3.原发性肺结核X线表现:典型表现为原发浸润灶,淋巴管炎,肺门和(或)纵膈淋巴结肿大三联征。

(1)原发浸润灶——多位于右侧中上肺野近肺门区,其他肺野少见。

表现为局限性斑片状阴影,病灶密度自中央向周围逐渐变淡而模糊。

(2)淋巴管炎:从原发病灶连向肺门走形的不规则条索状阴影,此阴影仅一过性出现,一般不易见到。

(3)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表现为肺门增大或纵膈边缘肿大淋巴结突向肺野。

4.继发性肺结核X线表现:(1)局限性斑片阴影——见于两肺上叶尖端、后段和下叶背段。

(2)大叶性干酪性肺炎——为一个肺段或肺叶呈大片致密性实变,其内可见不规则的“虫蚀样”空洞,边缘模糊。

(3)增值性病变——呈斑点状阴影,边缘较清晰,排列成“梅花瓣”或“树芽”状阴影,为结核病的典型表现。

(4)结核球——为圆形、椭圆形阴影,大小0.5~4cm 不等,常见2~3cm,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见斑点、层状或环状钙化;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生病灶,称“卫星灶”。

(5)结核性空洞——空洞壁薄,壁内、外缘较光滑,空洞周围常有不同性质的卫星灶。

(6)支气管播散病变——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呈腺泡排列,或相互融合呈小片状阴影。

(7)硬结钙化或索条影,提示病灶愈合。

5.中央型肺癌的X线表现:直接征象:(1)肺门肿块。

肿瘤本身与转移肿大的肺门淋巴结都可在肺门区形成肿块;(2)体层摄影或文气管造影,可显示支气管腔内的充盈缺损或肿块影,同时可见管壁不规则增厚及官腔的不规则狭窄以致闭塞等。

间接征象:(1)阻塞性肺气肿。

早期征象,表现为局限性肺密度减低和肺纹理稀疏;(2)阻塞性肺不张。

支气管腔被癌肿完全阻塞,肺泡内残存气体被吸收,表现所属肺叶体积缩小、密度增高的片状影。

右肺上叶肺不张合并肺门部肿块时,其下缘呈横“S”状边缘,为右侧中心型肺癌阻塞右上叶支气管的特征性表现;(3)阻塞性肺炎。

表现为边缘模糊的斑片影。

6.周围型肺癌的X线表现:(1)最常见表现为肺野周围孤立性圆形或椭圆形块影,直径1~6cm,块影轮廓不规则,常呈现小的分叶或脐样切迹,边缘模糊毛躁,常显示细短的毛刺影。

(2)周围型肺癌长大阻塞支气管官腔后,可出现阶级性肺炎或肺不张,癌肿中心部分坏死液化,可形成厚壁空洞,内壁凹凸不平,极少有明显的液平面。

消化系统3.结肠癌双重对比造影表现:(1)肠腔里可见肿块,其轮廓不规则,该处肠壁僵硬,结肠袋消失。

(2)肠管狭窄,狭窄可偏于一侧或环绕整个肠壁,形成环状狭窄,轮廓光滑整齐或不规则。

(3)较大的龛影,形状多不规则,边缘多不整齐,具有一些尖角,龛影周围常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和狭窄,肠壁僵硬,结肠袋消失。

4.肝硬化的CT:(1)肝外形改变,边缘呈波浪状或颗粒状。

(2)肝体积缩小,肝各叶比例失调,干裂增宽,肝密度欠均匀。

(3)再生结节平扫表现为略低密度,动脉强化不明显,静脉期与正常肝组织呈等密度。

5.干细胞癌:(1)典型征象——T2稍高信号,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信号减低的结节。

对比剂在癌灶中表现“快进快出”的增强方式,是肝细胞瘤CT增强典型表现。

(2)CT平扫——绝大多数病灶表现为稍低密度,少数等密度或混杂密度。

病灶较大时,其内密度多不均匀,常有出血坏死。

大多数癌灶边缘模糊,形成假包膜者则边界较清楚。

6.食管癌钡餐造影检查:(1)黏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代之癌肿表现杂乱不规则影响。

(2)管腔狭窄。

(3)腔内充盈缺损。

(4)不规则龛影。

(5)受累段食管局限性僵硬。

7.胃癌钡餐造影检查:(1)形状不规则的充盈缺损。

(2)胃腔狭窄、胃壁僵硬【主要由浸润型癌引起】。

(3)龛影,多见于溃疡型癌,龛影形状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即“环堤”,其间常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

【半月综合征】(4)黏膜皱襞破坏、消失或中断,黏膜下肿瘤浸润常使皱襞异常粗大,僵直或如杵状和结节状,形态固定不变。

(5)病变区蠕动消失。

7.良性溃疡和恶性溃疡的区别良性溃疡恶性溃疡龛影形状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不规则、扁平、有多个尖角龛影位置突出于胃轮廓外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周围黏膜线,项圈征,狭颈征等,黏膜皱指压迹样充盈缺损,有不规则“环堤”,和口部襞的龛影集中直达龛影口黏膜皱襞中断、破坏附近胃壁柔软,有蠕动波僵硬,峭直,蠕动消失8.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1)平扫呈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椭圆形稍低密度灶,边缘较清楚。

(2)典型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周边呈不连续的结节状强化,其强化程度类似于腹主动脉。

随着扫描时间延后,病灶的强化逐渐向中央扩展,强化范围增大,相互融合。

(3)延迟期扫描,小病灶可完全填充,其密度与正常肝组织一致。

9.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1)圆形或卵圆形病灶,边缘较清楚。

(2)T1病灶多呈均匀的稍低信号,T2表现为高信号,随TE调波时间的延长,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信号逐渐增高。

(3)病变在T2上表现为高信号,似灯泡,称之为“灯泡征”。

(4)增强化动态扫描,早期瘤灶周边强化,随着扫描时间的延迟,对比剂向肿瘤内渗透,低信号的范围缩小以致消失。

10.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1)胰腺弥漫性局限性体积增大,平均密度正常或稍减低,增强扫描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较正常胰腺稍低。

(2)如有胰腺组织的坏死出血,平均密度可高低不均,增强扫描坏死区无强化,呈低密度;陈旧性出血区无强化,如有活动性出血则表现为对比剂漏出,呈不规则斑片状强化。

(3)胰腺边缘模糊,周围的脂肪组织有渗出性改变。

(4)轻型胰腺炎,胰腺形态、大小及密度无明显异常,仅表现肾周前膜轻度增厚。

(5)重症胰腺炎时常有间隙积液,伴有假性囊肿形成,常引起胸腔积液伴肺部感染。

【假性囊肿CT表现为大小不一的圆形或卵圆形囊性肿块,囊内为液体密度,绝大多数为单方,囊壁可厚可薄,假性囊肿绝大部分在胰周或胰外区域】11.急性胰腺炎的MRI表现:(1)胰腺肿大,外形不规则,T1为稍低信号,T2为稍高信号,胰腺边缘模糊不清。

(2)胰腺炎产生的胰腺内、外积液,MRI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

(3)假性囊肿形成则表现为圆形,边界清楚,囊比较光滑的液性影像,T1低T2高。

(4)胰腺炎合并有出血时,随着正铁血红蛋白的出现,TI和T2均为高信号骨骼和肌肉系统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良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生长情况生长缓慢,无转移生长迅速,可有转移局部骨变化呈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锐利,与呈浸润性骨破坏,边缘不整,病变正常骨界限清楚,骨皮质变薄、膨区与正常骨界限不清,累及骨皮质,胀、保持其连续性造成不规则破坏与缺损骨膜新生骨一般无骨膜新生骨,病理骨折后可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新生骨,并有少量,无Codman三角可见Codman三角周围软组织变化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移易侵及邻近组织、器官形成骨外肿位,多无软组织肿块影,如有肿块,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其边缘清楚contrast medium;对比剂对于人体缺乏自然对比的脏器,人为将高于或低于靶器官物质引入体内,使之产生对比显示病变,称为造影检查。

引入的这种物质叫对比剂。

在某些组织之间,由于缺乏天然对比,组织间显示不清,在血管里引入某种物质,增强该组织与病变或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密度差,从而使其显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