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基本参数 (1)1.1 雨篷所在地区: (1)1.2 地面粗糙度分类等级: (1)2 雨篷荷载计算 (1)2.1 玻璃雨篷的荷载作用说明: (1)2.2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2)2.3 风荷载设计值计算: (4)2.4 雪荷载标准值计算: (5)2.5 雪荷载设计值计算: (5)2.6 雨篷面活荷载设计值: (5)2.7 雨篷构件恒荷载设计值: (6)2.8 选取计算荷载组合: (6)3 雨篷杆件计算3d3计算 (7)3.1、设计依据 (7)3.2、计算简图 (8)3.3、几何信息 (9)3.4、荷载与组合 (10)3.4.1. 节点荷载 (10)3.4.2. 单元荷载 (10)3.4.3. 其它荷载 (16)3.4.4. 荷载组合 (17)3.5、内力位移计算结果 (17)3.5.1. 内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最不利内力 (17)1.2 内力统计 (17)3.5.2. 位移 (21)2.1 组合位移 (22)3.6、设计验算结果244 雨篷埋件计算(后锚固结构) (24)5.1 校核处埋件受力分析: (27)5.2 群锚受剪内力计算: (28)5.3 锚栓钢材受剪破坏承载力计算: (32)5.4 混凝土剪撬破坏承载能力计算: (35)5.5 拉剪复合受力承载力计算: (35)钢结构雨篷设计计算书1基本参数1.1雨篷所在地区:浙江余姚地区;1.2地面粗糙度分类等级: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依照上面分类标准,本工程按B类地形考虑。
2雨篷荷载计算2.1玻璃雨篷的荷载作用说明:玻璃雨篷承受的荷载包括:自重、风荷载、雪荷载以及活荷载。
(1)自重:包括玻璃、杆件、连接件、附件等的自重,可以按照400N/m2估算:(2)风荷载:是垂直作用于雨篷表面的荷载,按GB50009采用;(3)雪荷载:是指雨篷水平投影面上的雪荷载,按GB50009采用;(4)活荷载:是指雨篷水平投影面上的活荷载,按GB50009,可按500N/m2采用;在实际工程的雨篷结构计算中,对上面的几种荷载,考虑最不利组合,有下面几种方式,取用其最大值:A:考虑正风压时:a.当永久荷载起控制作用的时候,按下面公式进行荷载组合:Sk+=1.35Gk+0.6×1.4wk+0.7×1.4Sk(或Qk)b.当永久荷载不起控制作用的时候,按下面公式进行荷载组合:Sk+=1.2Gk+1.4×wk+0.7×1.4Sk(或Qk)B:考虑负风压时:按下面公式进行荷载组合:Sk-=1.0Gk+1.4wk2.2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计算:wk+=βgzμzμs1+w……8.1.1-2[GB50009-2012]wk-=βgzμzμs1-w上式中:wk+:正风压下作用在雨篷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wk-:负风压下作用在雨篷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Z:计算点标高:5m;βgz: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高度不足5m按5m计算):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表8.6.1查表:对于B类地形,5m高度处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βgz=1.7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表8.2.1查表:μs1:局部风压体型系数,对于雨篷结构,按规范,计算正风压时,取μs1+=2;计算负风压时,取μs1-=-2.0;另注:上述的局部体型系数μs1(1)是适用于围护构件的从属面积A小于或等于1m2的情况,当围护构件的从属面积A大于或等于25m2时,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1(25)可乘以折减系数0.8,当构件的从属面积小于10m2而大于1m2时,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1(A)可按面积的对数线性插值,即:μs1(A)=μs1(1)+[μs1(25)-μs1(1)]logA/1.4在上式中:当A≥25m2时取A=25m2;当A≤1m2时取A=1m2;w:基本风压值(MPa),根据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表D.4(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中数值采用,按重现期50年,浙江余姚地区取0.00050MPa;(1)计算龙骨构件的风荷载标准值:龙骨构件的从属面积:A=1.3×1.5=1.95m2LogA=0.29μsA1+(A)=μs1+(1)+[μs1+(25)-μs1+(1)]logA/1.4=2+2[0.8-1]×0.29/1.4=1.917μsA1-(A)=μs1-(1)+[μs1-(25)-μs1-(1)]logA/1.4=1.917wkA+=βgzμzμsA1+w=1.7×1×1.917×0.00050 =0.001629MPawkA-=βgzμzμsA1-w=1.7×1×1.917×0.00050 =0.001629MPa(2)计算面板部分的风荷载标准值:面板构件的从属面积:A=1.3×1.5=1.95m2LogA=0.29μsB1+(A)=μs1+(1)+[μs1+(25)-μs1+(1)]logA/1.4=1.917μsB1-(A)=μs1-(1)+[μs1-(25)-μs1-(1)]logA/1.4=1.917wkB+=βgzμzμsB1+w=1.7×1×1.917×0.00050 =0.001629MPawkB-=βgzμzμsB1-w=1.7×1×1.917×0.00050=0.001629MPa风荷载设计值计算:wA+:正风压作用下作用在雨篷龙骨上的风荷载设计值(MPa);wkA+:正风压作用下作用在雨篷龙骨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wA-:负风压作用下作用在雨篷龙骨上的风荷载设计值(MPa);wkA-:负风压作用下作用在雨篷龙骨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wA+=1.4×wkA+=1.4×0.001629MPa =0.002806MPawA-=1.4×wkA-=1.4×0.001629MPa =0.002806MPawB+:正风压作用下作用在雨篷玻璃上的风荷载设计值(MPa);wkB+:正风压作用下作用在雨篷玻璃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wB-:负风压作用下作用在雨篷玻璃上的风荷载设计值(MPa);wkB-:负风压作用下作用在雨篷玻璃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wB+=1.4×wkB+=1.4×0.001629MPa =0.002806MPawB-=1.4×wkB-=1.4×0.001629MPa=0.002806MPa2.3雪荷载标准值计算:Sk:作用在雨篷上的雪荷载标准值(MPa)S:基本雪压,根据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取值,浙江余姚地区50年一遇最大积雪的自重:0.0004MPa.μr:屋面积雪分布系数,按表6.2.1[GB50009-2001],为2.0。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公式 6.1.1屋面雪荷载标准值为:Sk =μr×S=2.0×0.0004=0.0008MPa2.4雪荷载设计值计算:S:雪荷载设计值(MPa);S=1.4×Sk=1.4×0.0008=0.00112MPa2.5雨篷面活荷载设计值:Q:雨篷面活荷载设计值(MPa);Qk:雨篷面活荷载标准值取:500N/m2Q=1.4×Qk=1.4×500/1000000=0.0007MPa因为Sk ≤Qk,所以计算时活荷载参与正压组合!2.6雨篷构件恒荷载设计值:G+:正压作用下雨篷构件恒荷载设计值(MPa);G-:负压作用下雨篷构件恒荷载设计值(MPa);Gk:雨篷结构平均自重取0.0004MPa;因为Gk与其它可变荷载比较,不起控制作用,所以:G+=1.2×Gk=1.2×0.0004 =0.00048MPaG-=Gk=0.0004MPa2.7选取计算荷载组合:(1)正风压的荷载组合计算:SkA+:正风压作用下的龙骨的荷载标准值组合(MPa);SA+:正风压作用下的龙骨的荷载设计值组合(MPa);S kA+=Gk+wkA++0.7Qk=0.0004+0.001629+0.7×0.0005=0.002379MPaSA+=G++wA++0.7Q=0.00048+0.002806+0.7×0.0007=0.003776MPaSkB+:正风压作用下的玻璃的荷载标准值组合(MPa);SB+:正风压作用下的玻璃的荷载设计值组合(MPa);SkB+=Gk+wkB++0.7Qk=0.002379MPaSB+=G++wB++0.7Q=0.003776MPa(2)负风压的荷载组合计算:SkA-:负风压作用下的龙骨的荷载标准值组合(MPa);SA-:负风压作用下的龙骨的荷载设计值组合(MPa);SkA-=Gk+wkA-=0.0004+(-0.001629)=-0.00123MPaSA-=G-+wA-=1.0Gk +1.4wkA-=0.0004+(-0.002806)=-0.002406MPaSkB-:负风压作用下的玻璃的荷载标准值组合(MPa);SB-:负风压作用下的玻璃的荷载设计值组合(MPa);SkB-=Gk+wkB-=-0.00123MPaSB-=G-+wB-=1.0Gk +1.4wkB-=-0.002406MPa3雨篷杆件计算3.1、设计依据《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2011)3.2、计算简图计算简图(圆表示支座,数字为节点号)节点编号图单元编号图3.3、几何信息各节点信息如下表:各单元信息如下表:3.4、荷载与组合结构重要性系数: 1.003.4.1. 节点荷载(1) 节点荷载汇总表(力:kN;弯矩:kN.m)(2) 节点荷载图(力:kN;弯矩:kN.m)3.4.2. 单元荷载(1) 单元荷载汇总表(力:kN;分布力:kN/m;弯矩:kN.m;分布弯矩:kN.m/m)第 1 工况单元荷载表第 2 工况单元荷载表第 4 工况单元荷载表1) 工况号: 0面荷载分布图:面荷载序号1分布图(实线表示荷载分配到的单元)2) 工况号: 1面荷载分布图:面荷载序号1分布图(实线表示荷载分配到的单元)3) 工况号: 2面荷载分布图:面荷载序号1分布图(实线表示荷载分配到的单元)4) 工况号: 4面荷载分布图:面荷载序号1分布图(实线表示荷载分配到的单元)(2) 单元荷载图(力:kN;分布力:kN/m;弯矩:kN.m;分布弯矩:kN.m/m)第0 工况单元荷载简图第 1 工况单元荷载简图第 2 工况单元荷载简图第 4 工况单元荷载简图3.4.3. 其它荷载(1). 地震作用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地震烈度:6度(0.05g)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4计算振型数:9建筑结构阻尼比:0.040特征周期值:0.25地震影响:多遇地震场地类别:Ⅰ1类地震分组:第一组周期折减系数:1.00地震力计算方法:振型分解法(2). 温度作用3.4.4. 荷载组合(1) 1.20 恒载+ 1.40 活载工况1 + 1.40 x 0.70 风载工况2(2) 1.35 恒载+ 1.40 x 0.70 活载工况1 + 1.40 x 0.70 风载工况2(3) 1.20 恒载+ 1.40 x 0.70 活载工况1 + 1.40 风载工况2(4) 1.00 恒载+ 1.40 风载工况4(5) 1.00 x 0.50 恒载+ 1.00 x 0.50 活载工况1 + 0.50 水平地震+ 1.30 竖向地震(6) 1.00 x 0.50 恒载+ 1.00 x 0.50 活载工况1 + 1.30 水平地震3.5、内力位移计算结果3.5.1.1 最不利内力3.11.3 最不利内力最不利内力表(单位:N、Q(kN);M(kN.m);位置(m))3.5.1.2 内力统计轴力N 最大的前10 个单元的内力(单位:m,kN,kN.m)轴力N 最小的前10 个单元的内力(单位:m,kN,kN.m)弯矩M3 最小的前10 个单元的内力(单位:m,kN,kN.m)3.5.2. 位移3.5.2.2.1 组合位移“Ux”最大的前10 个节点位移表(单位:mm)“Uy”最大的前10 个节点位移表(单位:mm)“Ux”最小的前10 个节点位移表(单位:mm)“Uy”最小的前10 个节点位移表(单位:mm)“Uz”最小的前10 个节点位移表(单位:mm)3.6、设计验算结果本工程有1种材料:Q235弹性模量: 2.06*105N/mm2;泊松比: 0.30;线膨胀系数: 1.20*10-5;质量密度: 7850kg/m3.设计验算结果表(强度和整体稳定为(应力/设计强度))最严控制表(强度和整体稳定为(应力/设计强度))“强度应力比”最大的前10 个单元的验算结果(所在组合号/情况号)按“绕2轴整体稳定应力比”统计结果表“绕3轴整体稳定应力比”最大的前10 个单元的验算结果(所在组合号/情况号)按“绕3轴整体稳定应力比”统计结果表“绕2轴长细比”最大的前10 个单元的验算结果按“绕2轴长细比”统计结果表“绕3轴长细比”最大的前10 个单元的验算结果按“绕3轴长细比”统计结果表4雨篷埋件计算(后锚固结构)4.1校核处埋件受力分析:V:剪力设计值(N);N:轴向拉(压)力设计值(N),本处为轴向压力;M:根部弯矩设计值(N·mm);根据前面的计算,得:N=0NV=6900.00NM=7000000.0N·mm锚栓群中承受拉力最大锚栓的拉力计算:按 5.2.2[JGJ145-2004]规定,在轴心拉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下图所示),进行弹性分析时,受力最大锚栓的拉力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当N/n-My1/Σyi2≥0时:N sd h=N/n+My1/Σyi22:当N/n-My1/Σyi2<0时:N sd h=(NL+M)y1//Σyi/2在上面公式中:M:弯矩设计值;Nsdh:群锚中受拉力最大锚栓的拉力设计值;y 1,yi:锚栓1及i至群锚形心轴的垂直距离;y 1/,yi/:锚栓1及i至受压一侧最外排锚栓的垂直距离;L:轴力N作用点至受压一侧最外排锚栓的垂直距离;在本例中:N/n-My1/Σyi2=0-7000000×65/16900=-26923因为:-26923<0所以:Nsd h=(NL+M)y1//Σyi/2=-26923N按JGJ102-2003的5.5.7中第七条规定,这里的Nsdh再乘以2就是现场实际拉拔应该达到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