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评价科举考试制度及对我国教育的影响温海明

评价科举考试制度及对我国教育的影响温海明

பைடு நூலகம்
因为研究科举制度不仅能深入了解我国古代考试 2.1 科举对政治的影响—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
制度而且能够古为今用,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尤 稳定社会
为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入分
汉朝时期选仕采用察举制度,魏晋时期采用九
析研究,试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根据科举对政治, 品中正制,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
科举制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秩 序的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想要发展首先要保证制 度的稳定,科举在很大程度上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 铺垫作用.唐朝时期的经济大繁荣,与科举制度兴 盛于唐朝时密不可分的. 2.3 科举对社会文化理念的影响— ——强调儒家思 想,促进文化交流,学优而仕
科举制度重新振兴了儒家学说,唐朝时期把 《五经正义》,科举作为为全国官学的统一教材,每 年的明经科考试以此为标准.它为我国古代精神文 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又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 质[3],科举制是按形势需要设科,命题大都与政事有 关,敢于直言不讳针砭时弊之人凸显出来,涌现出 一批有作为的政治家.科举考试充分体现了学而优 则仕的理念,通过它也确实选出了许多有才华的 人,唐宋八大家就是很好的例证.科举考试还推动 文化教育的普及,影响社会风尚.边疆各民族政权 也相继效仿,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整体上提 高了社会的文化素养. 2.4 科举对教育的影响—— —选士与育士紧密结 合,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 年)开始实行,到清朝 制度所削弱,而且为了使被察举推荐上来的贤士能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 更好的适应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中央政府必
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是学而优则仕的一种考 须完善或者改变原有的察举制度,于是隋炀帝大业
试制度.科举制度作为中国特有的发明对中国古代 二年(606 年)中央开始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设五经博士并以儒 何只要能通过统一的考试标准,就能走向仕途,对
术取仕,以察举为主,考廉科,明经科,但由于徇私 当时的封建统治思想来说是很大的创新,改变了
现象不能避免,不能保证地方官吏所向上推荐的人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因为有了统一
都是德才兼备的人,如“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 的标准,学而优则仕,而不是靠出身才能取仕,这
摘 要:科举考试制度是我国封建时期的重要考试制度,在我国封建历史时期延续了 1300 多年,不但 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当今教育的影响仍不容小视.本 文从多个角度评价科举考试制度,同时分析科举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得出结论:科举制度同任何制度或 者事物一样,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影响,除此之外,科举考试制度在潜移默化之中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影 响极其深远,在教育及文化思想方面尤其凸显,所以应该对科举有个正确的评价,使其服务于现代社会.
各个领域都有很大影响,当今仍引发人们思考.无 的创立.科举制度是以统一考试的成绩作为选仕的
论古代和当今时代对科举制度的评价众说纷纭,曾 基本依据.到唐代,科举逐渐成为固定的一项教育
经一度遭到抨击,对科举制度的认识出现过偏激现 制度且最为兴盛,宋、元、明、清历代相袭,后来逐渐
象[1],许多学者对科举制度做了研究,对科举制度的 衰落,尤其是在清朝时期由于封建统治制度弊病百
科举制度给贫苦读书人提供了走向仕途的机 会,因此,整个社会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广大人 士的读书热情都很高涨,学校教育也在这一时刻顺 应社会需要而产生. 国家采用固定统一的教材,利 于教育的普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科举 制度还把刚性的统一考试和灵活的综合评价有机 结合,形成张弛有度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体系,有 利于人才科学选拔和培养[4]. 2.5 科举对国外考试制度的影响— ——为其他国家
- 213 -
样,既加强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巩固了政府的统治, 又一改地方直接或者间接选仕(由中央任命官员到 地方选仕,但始终还是由地方官员自行选拔)的察 举制度或者唯士族才能入仕的九品中正制,在一定 程度上体现社会的公平性,平等性,既便于笼络人 心,缓解国内的阶级矛盾,又减少了政府权力的分 散,打破了士族地主垄断统治权力的局面,同时科 举考试制度考试的核心内容是儒家和道家与世无 争和积德行善的思想,加大了思想的统一,扩大了 政治基础,利于政局的稳定和加强中央集权. 2.2 科举对经济的影响— ——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 的社会基础
第 28 卷 第 9 期(下) 2012 年 9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28 No. 9 Sep. 2012
评价科举考试制度及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温海明
(辽宁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关键词:科举考试制度;评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60X(2012)09- 0213- 03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 别居”,不利于巩固统治,另外,察举是地方官员向
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中央推荐贤士,使中央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被这种
评价逐渐趋于多角度和客观,但大多学者是根据整 出,使科举制度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大背景而走向
个科举制度的发展脉络而进行阐述或评价的,对整 衰落,最终在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废除科
个科举制度的发展叙述更多,或者单纯就某些方面 举制度.
展开[2],而系统性的评价科举制度的文献不很多见, 2 科举考试制度在古代的积极作用
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不同影响系统性客观地 拔.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
评价中国的科举制度.
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科举制度顺
1 科举制度发展过程简述
应时代背景在隋朝产生.可以说科举制度的出现改
汉朝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确立了 变了原有的选仕制度,使各阶层的人们无论出身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