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编导考试视听语言【景别、运镜、角度】PPT精选文档
编导考试视听语言【景别、运镜、角度】PPT精选文档
29
第三节、电影影像的角度
思考题: ①、电影镜头的角度主要有哪些变化? ②、举例说明,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什么不同的艺术效果?
30
一、镜头角度的划分
两大类: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 1、垂直变化: ①平角;②仰角;③俯角。
2、水平变化: 正面(0度 ),侧面(90度 ),背面(180度 )
31
垂直角度
3中景:以表现一个成年人膝盖以上为距离概念。这种 拍摄距离运用最多,是从客观性距离到主观性距离的 过渡地带,一般呈现中性色彩。
作用:利于表现动作、姿态、手势;利于情节交流;是 影视剧中用得最多的镜头。
18
19
近景(特写) 近景是指人物胸部以上的镜头。由于距离的继续逼近,
更多的景物以及人物身体的更多部分都被排除在画面 之外了,只剩下胸部以上的部分还保留在画面中。随 着人物在画面上占据的面积进一步增大,环境模糊了, 与此同时,镜头对人物的逼近又使得脸部逐渐占据了 画面的中心,引起更强烈的注意,而且面部的表情也 看得更加清晰了。
34
b俯视镜头 指低于水平角度,朝下俯拍的镜头,这种镜头能使人
和物的体积压缩以至于形状奇异,造成观众心理上的 渺小、可怜、压迫以及宿命的感觉,同时它可获得开 阔的视野,可表现大的场景。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有一种蔑视的态度
35
36
仰角度又称“仰拍”,是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视平线 上方的拍摄方式。摄影机处于仰视被摄对象的位置, 既可用以拍摄空中景物,也可用于拍摄地上景物。仰 角度的特点包括:景物的地平线在画面中处于下部或 下部画外。仰拍地上景物时,近处景物高耸于地平线 上,十分醒目突出,后景物被前景遮挡,得不到表现, 有净化背景的作用。当有后景物出现时,有被压缩在 地平线上的感觉。画面中竖向的线条有向上方透视集 中的趋势,矩形物体底部变宽,类似最稳定的几何形 状——以底部为基础的三角形。用广角镜头仰拍某些 场景,高耸的近景和被压缩的远景可造成强烈的透视 对比视听语言是电影的画面、声音艺术表现形式的代 37
2、侧面角度:被摄体侧面对准镜头 利于表现动作、姿态、手势; 利于表现动作的方向、方位和轮廓显得活泼、自然。它是一部影片中用得最 多的角度。
3、背面角度:被摄体背面对准镜头; 背面角度比较含蓄,想像联想空间大;具有悬念效果和写意效果
40
视点
1客观视点 它相当于剧作中语气平稳、不温不
火的描述,始终与被描述对象保持 一定的距离,不深入它的内部(进 行情感描述),也不故意拉大距离 (显出冷漠感),又称中立镜头。
1远景:指摄影机与主体距离极远, 能充分展示主体与环境的对比,突 出空间范围的广阔恢宏感。这种距 离模式适于营造史诗性场面。
作用: 能够交待空间环境; 往往有抒情作用
12
13
全景
全景是指镜头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可以拉近到这样的 程度——摄人人物全身、画面高度大致相当于人体高 度的一种景别。伴随着距离的拉近,画面中人物与环 境的关系也跟着发生变化。一方面,镜头的视野相对 小了,另一方面,人物的尺度也跟着放大了。在这种 情况下,环境的因素不再像远景镜头那样具有独立的 意义,它明显地密切了和人物之间的关系。那些被置 于人物背后的环境因素,成了人物活动的背景,很难 再引起特别的关注,而那些被闲置的人物周围和前景 处的环境、因素,则更多地具有情节的功能,更紧密 地介入人物的活动之中。在全景镜头中,观众既可看 清人物又可看清环境.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处于最 14
41
2主观视点 它模仿片中某一人物的眼睛,或代
表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作者的眼 睛,具有极大的主观色彩。使观众 与人物建立认同,得以掩盖某些剧 情,或使故事的叙述进入一种别致 知的上帝,既可
以远观世界,又可以随时深入到每 个角色的心灵,是大多数影片必须 借助的视点。
视听语言
景别、角度、运动镜头
1
电影为什么能被人看得懂? 为什么有的电影又看不懂? 我们怎么制作能让人看得懂的影片?
2
一、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是人类创造并使用的,同时依托视觉和听
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 感情的交流与传播所使用的语言。
3
影视画面和声音的组合,具有一定的表意功能,因此与人 类的语言系统有相似之处。 “视听语言”就是研究这种“语言”的规律与技巧的领域。
景别决定影片的风格
戏剧性因素较强的影片,不论是商业片还 是艺术片, 它们必然要运用或者说是依赖近景、特写等较小的景 别,来突出其戏剧化特征,来把观众带入其波澜曲折、 催人泪下的戏剧化情境;与它相反,戏剧性因素较弱, 追求生活化的电影,它们则也必然更多地使用全景、 远景等较大的景别,来减弱人为的戏剧化的倾向,把 观众带入那种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非 戏剧 化情境。
c仰视镜头 指高于水平角度、朝上仰拍的镜头。这种镜头能夸大
物象的体积,常用来表现人物或景物的高大、威严、 壮观等。适合近距离表现高大物体,有很强的主观色 彩,带有崇敬感情色彩;
38
39
水平角度的基本风格
1、正面角度:被摄体正面对准镜头,显得庄重、正规,如拍领袖作报告。 正面角度易于较准确、较客观、较全面地表现人或物的本来面貌;适合表现安静、 严肃、庄重的主题;利于画内画外直接的交流 。
9
1 景的分类
(4) 依照景在画面中所占的 空间大小(比重)可以 将景分为
①大远景 ②远景 ③全景 ④中景 ⑤近景 ⑥特写 ⑦大特写
对景的这种划分
也适用于人像或物象。 景别是对拍摄主体在 画框内占据的面积而 言的。
10
远景(大全景)
远景是指镜头与被摄体之间距离较远的一种景别,它 通过模仿观众的眼睛来作为参照系;也就是说,远景 镜头往往产生一种效果,似乎是观众站在离开观察对 象较远的地方所看到的情景。采用这种景别拍摄的画 面,主要表现环境,表现与环境有关的剧情内容。展 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的空问环境、自然景色或群众活 动大场面的镜头画面。它相当干从较远的距离观看景 物或人物,视野宽广,能包容广大的空间,人物较小, 背景占主要地位,画面给人以整体感,细部却不甚清 晰。如果画面中出现人物,人物也往往只在画面上占 据较小的面积,甚至只是作为环境中的一个元素。远 景镜头就不仅可以用来交代环境.而且可以用来过渡 11
3、特写能够帮助观众更直接、更迅速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加深观众对事物和对生 活的认识。
26
特写镜头不能滥用
特写其实是把一些平时我们肉眼不易察觉的东西, 放大、夸张给我们看。放大和夸张固然是好,但 是,如果都是放大和夸张其实也就没有放大和夸 张了。特写如同音乐中的高音,音乐中不可能都 是高音。国产电影中特写镜头过多,其弊病是:
a平视镜头 指与水平持相同角度,接近于常人视线的感受的镜头,
它可以使观众产生真实、平稳、庄重的感觉。
32
平拍角度
平拍角度指摄影机被放在主要被摄体的水平视点, 与人眼相等的高度。因此,若干主体要注视摄影机, 他不必向上或向下看,便能与摄影机相对。平拍角度 因接近人眼的平视而产生画面平稳的效果。但画面中 的地平线处于画面中央,易造成画面分割的感觉。
7
一、景别的划分原则和标准
①、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是被摄主体
②、通常的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 准。
8
一 景别:
电影画面中的主体形象,如人物、 景物等一般称之为“景”,摄影机 与被摄主体的空间距离叫做景别。
按照摄影机和被拍摄物体从远到近 的距离,可以粗略的分为远景、全 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43
第四节 电影影像的运动
2全景:以表现一个成年人的全身 为距离概念。用来展示主体的全貌 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距离 模式营造了客观化的关注效果。
作用: 客观展现被摄体全貌;交待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交待
主体与环境之间关系
15
16
中景
中景是指镜头与被摄体之间比全景更近的一种拍摄距 离。在这种景别中,由于距离更近了,人物在画面上 不再能摄人全身,而只能超过半身(一般是在膝部以 上)。由于人物在画面中占有的空间比例继续增大,相 应的环境因素也就被进一步排斥。中景镜头是针对着 人物推近的,于是就起到了把注意力更引向人物的作 用。这时,不仅人物的行为和动作显得更触目和有吸 引力,而且剧情的特征也逐渐地从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转向人物之间的关系,或者某个人物自身。大量的中 景镜头被用来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拥 抱、对话、搏斗等需要共同参与才能实现的活动)。 17
23
5特写:以表现成人肩以上为距离 概念。它能呈现主体最丰富的细节 变化,它常被用来细腻地刻画人物 性格,表现心理情绪。
24
25
特写元素在电影中的作用: 1、特写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主要标志。
2、特写能够有力地表现被摄主体的细部和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是电影通过细节刻划 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示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然而,平拍角度也有另一个意义:这个视野是一个 站着的成人的视点——事实上,是一个站着的西方成 年男人的视点。这项不成文的惯例可能是由于方便而 自然开始,因为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西方电 影工作者都是站着的成年男人。
33
俯拍角度 俯拍角度又称“俯拍”,指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视
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摄影机处于俯视被摄对象的位 置,主要用以表现视平线以下的景物。镜头俯拍,相 当于常人站在高处往下看的情景。画面上的人或物的 体积会在垂直方向上被压缩,以至于显得形状奇异(如 头大脚小)。从视觉经验上看,会产生一种压迫感或压 抑感,常常用来表现人物面临危险、遭到威胁、或内 心不安的情况。俯拍可以用来提供一个低位物体的视 野。
①、由于都是“突出”,结果到了真正应该突出 的地方也不能“突出”了。
②、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不重要的人物和细节 上去,干扰了影片的叙事和主题。
所以,特写镜头不能滥用。